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行動公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行動公眾(Active public)

目錄

什麼是行動公眾

  現實公眾又分為知曉公眾行動公眾[1]

  行動公眾是由知曉公眾發展而來的,是指那些不僅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而且準備或正在採取行動,以求捍衛自身利益、解決知曉的相關問題,並迫使組織採取相應行動的公眾[2]

行動公眾的情況[2]

  行動公眾有兩種情況:

  1、行動公眾的存在有利於組織的生存發展。組織與公眾存在密切聯繫,雙方形成了充分理解和相互信任的關係,呈現出組織與公眾渾然一體的狀態。

  2、行動公眾不利於組織的生存發展,這種情況下,行動公眾往往與突發事件公共關係糾紛有關,處理不好會對組織的生存、發展構成直接的壓力或威脅,或給組織造成較大的困難及十分惡劣的影響。

行動公眾的意義

  1、行動公眾是組織的直接財富創造者,理應受到尊重。

  2、行動公眾是社會輿論的製造者,對公關主體產生好、壞兩方面影響,可左右組織美譽度

行動公眾的應對策略[3]

  行動公眾的形成,不僅會對企業構成某種威脅,也增加了公關工作的難度。因此,必須全力進行補救工作,做到既能解決問題,又能提高企業聲譽

  如:自行車廠與客戶關係,當購買烤漆質量不過關的自行車的客戶,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時,他們就成為該廠的知曉公眾,在這一階段,如果公關人員能及時向組織反映客戶的要求,並及時向公眾傳達組織的政策(或賠償損失,或給予修理等)使問題得以解決。那麼,知曉公眾就會轉化為非公眾。反之,如果該廠公關人員在出現問題時置之不理,而使公眾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到廠門口大吵大鬧,投書新聞界給予揭露等等,這時的公眾就由知曉公眾轉化為行動公眾。

  解決行動公眾的問題,其難度是較大的。這就要求公關人員加倍工作,採取各種補救措施,防止事態擴大,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而一旦問題解決,行動公眾就會消失而成為非公眾。

參考文獻

  1. 趙向標.《神奇的PR—商用公關手冊》[M].人民中國出版社,1998
  2. 2.0 2.1 嚴成根,王學武.《公共關係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
  3. 出自:安徽理工大學.《公共關係學》[M].第四章 公共關係的對象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Cabbage,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行動公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