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行為空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行為空間

  行為空間是指人們活動的地域界限。包括兩個方面:1.人類直接活動的空間範圍,直接活動空間;2.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所瞭解的空間,即間接活動空間。

  直接活動空間:指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所經歷的場所和通路,即人們直接瞭解或到過的空間。包括在居住區內或附近的移動,活動地點間的規則的往複移動(通勤、通學)以及向這些地點的周圍移動。如果對上述活動在地理空間上進行投影就會得到明確的直接活動空間範圍,並可進一步研究不同類型活動的空間行為規律。

  間接活動空間:指人們通過間接交流所瞭解到的空間範圍。既包括通過郵政電話等個人間的聯繫所瞭解的空間,也包括通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宣傳媒介所瞭解的空間。人們的間接活動空間的範圍要比直接活動空間的範圍大得多。通常情況下,直接活動空間與人們日常的行為活動關係極為密切,間接活動空間則激勵人們進一步的空間探索欲望,從而產生遷移行為活動。

行為空間的特性

  1.距離衰減規律。即距離愈近的地方,活動的機會越到,隨著距離的增加,活動的機會也逐漸減少。

  2.活動空間的時空特性。時間和空間是人類活動受約束的根源。

  (1)潛力約束。即每天的活動空間範圍受到時間上約束(如每天24小時,除去睡眠工作時間)。人類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受交通方式的限制。如時空——棱柱圖所示。

  (2)連鎖的約束。他要求一定的個人或集體在即定時間在特定的地方出現。如老師和同學上課時在教室出現。

  (3)權威的約束。比如規定某個人按時上、下班等。

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

  人們的通勤、購物、閑暇等活動行為具有一定的目的指向性,具有不同的空間行為規律,從而形成不同的行為空間。

1.通勤活動的行為空間

  由於人們的居住場所與工作或上學場所處於不同的地點,這樣上班和下班、上學和放學所經由的路線和地點就構成了人們通勤活動的行為空間。

  這一行為空間是由具有相同目的的通勤者和通學者所構成的,他們與購物者和閑暇者不同,是在城市運輸高峰時間由居住地移向工作地點或者學校。因此居住地和工作地、學校的場所,以及可以利用的交通手段決定通勤和通學的行為空間特點。

  通常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空間主要由居住地、工作地、交通手段和活動時間所決定。一個人在一天中外出活動的時間是有限的,花在通勤路途上的時間越多,等於其它活動上的時間就越少。工作和睡眠是兩種特殊的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總量。這樣,通勤和通學的行為空間,就要受制於居住地點與行程速度兩方面的因素。

2.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

  購物活動是人們日常行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通勤、通學活動的行為空間有很大差異,購物時間與購物距離往往不是固定不變的,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主要與消費者自身的行為特征、商業環境、居住環境及社會環境四方面因素有關。

  (1)消費者的行為特征與購物行為空間。

  消費者自身的行為特征對購物行為空間具有一定的影響。消費行為就是滿足某種需求所進行的購物行為活動,因此消費行為的產生是與消費者的需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當一個消費者產生某種購物動機時,由購物動機產生消費行為,然後選擇購物行為空間,進行購物活動來滿足需求。舊的需求得到滿足,新的需求又將產生,這樣迴圈往複,驅使消費者不停地進行購物行為活動,形成一定的購物行為空間。

  購物行為從行為方式上可分四種類型:

  ①馬歇爾消費型認為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是處於理智狀態之中,依據其經濟狀況、個人嗜好及產品的價格進行購物,這類消費者購物行為空間範圍較廣;

  ②巴甫洛夫消費型認為消費者對外在的刺激反應敏感,如商品廣告、陳設等,市場外觀佈局是引起購物行為的重要因素,這類消費者經常光顧高級商場;

  ③弗洛伊德消費型即情緒型消費者,他們的購物行為不定形,具有隨機性,這類消費者購物行為空間變化較大;

  ④維佈雷寧消費型,消費者受團體的影響較大,這類消費者採取的購物行為大多是為了追求名望,受“好勝”心理左右,經常出入時髦商品商店。

  此外,消費者的年齡和性別不同,消費行為方式也有差異,從而造成購物行為空間的差異。如年輕婦女對衣著類較為註重,致使她們經常光顧於一些時裝店;而老年人因年齡和身體的原因,對保健用品的需求量較大,因此營養食品店和藥店成為他們的主要購物行為空間。

  另外消費者的性格與購物行為空間也有密切的關係。在心理學上一般將人的性格分為柔順者、積極者和分離者,如積極者要求最優秀的成就,經常購買新潮和名牌商品,反映在購物行為空間上,主要出入於高級商場和時髦商店的次數較多。

  (2)商業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商業環境是指商業空間的規模、類型、結構及周圍設施狀況等。商業環境條件的優劣直接影響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消費者在購物之前,首先要對商業空間進行知覺,收集商業空間的信息,如商品種類、價格、服務程度及商業網點的設施狀況等;然後根據自己的購買動機,進行綜合分析,做出購物決策行為,確定購物行為空間。如果購物行為空間選擇是正確的,能夠滿足消費者購買需求,那麼常常會形成—個固定的購物行為空間。但如果一次購買後不滿意,那麼便要重新對商業環境進行知覺,進一步收集商業空間的有關信息,進行分析決策,選擇其它合適的購物行為空間。

  一般消費者購物總是傾向於出行高級商業中心和距離自己住宅最近的商業中心。購買價格高的耐用消費品時都選擇高級商業中心,如購買彩色電視機、錄像機和電冰箱等一定選擇規模等級高、信譽好、具有完善的售後服務的商業中心;而購買日用消費品時一般主要是選擇距住宅最近的商業中心。

  (3)居住地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空間也受居住地的環境條件的影響。居住地環境條件包括居住地的位置條件、交通條件和自然條件等。

  如果一個消費者居住在商業中心或主要街區附近,那麼他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高檔商品在附近購買就可以滿足,在購物行為空間決策上,無需過分斟酌,可以說是一種無意識行為過程。但消費者的居住地位於一般街區,許多商品本街區不能滿足,需要遠離居住地到商業中心或其它街區購買,這時消費者在購物行為空間決策就要經過仔細分析,才能做出選擇。

  此外,在居住地與工作地不一致的情況下,消費者為了充分利用時間,上下班購物是最常見的行為活動,因此,在購物行為決策上,消費者優先考慮在通勤地和沿交通線購物。

  交通條件是指消費者居住地的交通設施狀況。優越的交通條件可以使消費行為空間擴大,購物行為決策面拓寬。人們在購物時,總是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買到最佳商品,因此交通可達性成為影響人們購物重要條件。空間尺度不同,人們進行購物行為活動所利用的交通工具也有所差異。如消費者在居住地附近購物,徒步就能完成這一行為活動;若在較遠處購物,則要騎自行車或利用公共交通工具。

  消費者居住地的自然條件也從多方面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空間,其中氣候條件對消費者購物行為空間影響最大。例如,季節變化對居民購物行為空間就有影響,冬季北方地區多數街面是冰雪路面,步行和騎自車均不方便,加之氣溫低,人們一般不願長時間暴露在室外,乘車又擁擠,所以,北方地區居民冬季的購物行為空間比其它季節要小一些。

  (4)社會環境與購物行為空間。

  社會環境對購物行為空間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家庭的階段性對購物行為的作用表現為:初婚期的家庭購買力強,對高檔和耐用消費品需求量最大,在購物行為空間上反映出光顧一級商業中心的次數較多;生育期的家庭購買傾向和購買行為著重於兒童用品,如童裝、玩具等,因此出入於兒童用品商店和副食品商店的次數較多。

  消費者所處的社會階層、經濟收入狀況和職業對購物行為空間的影響也較大。據有關資料,美國上上等級的人群,比較喜歡古董和珠寶等,在購物行為空間上表現出經常光顧名貴珠寶、古董商店;中下等級的人群主要是由高級專業人員組成,他們對時髦的傢具、新穎的服裝等的感興趣,常出入於高級商店和一級商業中心;而下下等級的人群主要靠社會福利金維持生活,他們註重商品的適用性和廉價性,因而常常尋找廉價的折扣商店和普通日用品商店。職業對消費行為空間的影響表現在不同職業的消費者對消費品的選擇不同,因而行為過程和購物行為空間也有差別。如知識分子和學生對精神產品的需求量大,常光顧書店和文化用品商店。

  消費者周圍的社會群體對其消費行為空間也有影響。如果一個消費者與文藝群體接觸多,他的消費行為空間就傾向於款式新穎的時裝店、高檔化妝用品商店。社會群體的影響常會導致消費行為表現為維佈雷寧型,如我國出現的高消費現象,與社會群體對每個人的暗示或行為感染等有關,相同的社會群體大致有相同的購物行為空間。社會文化背景,如民族文化、種族文化、宗教文化等的差異對購物行為空間都有重要的影響。例如,我國有漢、滿、回、北韓、蒙古等眾多的民族,這些不同的民族各有其不同的風俗習慣、口味、愛好、服飾等,這些不能不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決策和購物行為空間。

3.交際與閑暇活動行為空間

  朋友、同事、鄰裡和親屬之間的交際活動是閑暇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際活動行為空間也有其規律性。美國施圖茨(P.Stutz)曾研究了美國不同文化、社會環境的人們進行交際的空間差異,並用交際行為空間差異曲線表示交際種類與距離的關係。他認為非專職交際人員的交際活動受工作時間限制,只能在閑暇時間進行。通常情況下,人們利用每周的閑暇時間就近進行鄰裡或同事間的交際,交際行為空間範圍較小;周末、節假日的閑暇時間較多,這樣既可進行鄰裡、同事之間的交際,也可進行友人、親屬之間的交際,交際行為空間的範圍明顯擴大。從總體上看,鄰裡、同事、友人之間的交際活動隨距離的增加,交際次數減少;親屬之間的交際活動則較少受距離的限制。

4.人類遷移活動的行為空間

  遷移活動是人們從原居住區向新居住區的空間移動。

  1.遷移的距離偏移。即遷移空間行為具有隨著距離增加而衰減的規律。

  2.遷移的方向偏移。由於遷移受遷移機會、地點、環境效應的影響,遷移活動在某些方向比其他方向遷移的更遠。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行為空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