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間競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部門間競爭 (intersectoral competition)
目錄 |
什麼是部門間競爭[1]
部門間競爭也稱行業之間的競爭,它是指不同生產部門的企業為了更有利的投資而進行的活動。
部門間競爭的內容[2]
部門間競爭是指處於不同部門的不同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它是經濟資源通過市場機制在各不同部門之間進行運行和配置的過程,這一過程還表現為資本在不同部門的運動和分配。部門間競爭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轉產和創辦新企業。充分和公平的部門間競爭的結果就是形成全社會平均利潤率。全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是總體均衡實現的重要標誌。它意味著不同部門的等量勞動和支出能產生等量報酬,全部社會資源得到有效配置。
部門間競爭的產生[3]
部門闖競爭是由於社會資本不斷自由流動、自由轉移造成的。因為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利潤是不完全一樣的,資本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必然要向利潤率高的部門流動。另外,由於市場變化大,在供求情況難以正確預測的情況下,生產單一產品容易遭受風險。因此,企業為了能旱澇保收,減少風險性,經營就要多樣化,資本也就要轉入到其它部門或其它商品生產中去。這樣,也會產生部門間的投資競爭。
部門間競爭的作用[3]
1.積極作用。它能使社會資金、勞動力、生產資料等在不同生產領域之間得到合理的分配,使得各種資源能得到較佳的配置。因為投入不同部門的資本,在利潤率相同的條件下,由於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周轉時間的不同,利潤也就會不同。一般地說,能源工業,採礦業等資本有機構成高,資本周轉時間長,利潤率就低;輕工、食品等工業資本有機構成低,資本周轉時間短,利潤率就高。資本要追求剩餘價值,就會不斷地向利潤率高的部門轉移,原先利潤率高的部門,由於大量資本輸入,生產能力就大大提高,達到一定程度後,所生產的產晶就會供過於求,從而引起商品價格下跌,部門利潤率下降;而原先利潤率低的部門則發生相反的變化,由於資本大量轉移,生產規模縮小,產品供不應求,從而引起商品價格上漲,部門利潤率上升。因此,資本在利潤杠桿的驅使下,會不斷地在社會各部門之間轉移,這就導致各部門利潤率的平均化和社會經濟資源、勞動力配置的合理化。
另外,部門間競爭還能避免生產資本的嚴重浪費和生產資料嚴重積壓的弊端,促使企業挖掘潛力,生產經營多樣化,適應和滿足社會消費的需要。
2.消極作用。同行之間的競爭有盲目性和自發性。資本自由轉移、勞動力自發流動,會造成社會經濟的波動,使得某種產品或某一部門的產品一會兒滯銷積壓,供過於求,一會兒暢銷緊俏,供不應求;勞動力一會兒涌向這個部門,一兒會又涌向那個部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進行和社會生活的安定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