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理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虛擬理財是指以虛擬經濟為基礎,以虛擬技術為手段,為適應網路化時代信息化企業快速變化的要求,在網路下實施的財務預算、決策、計劃、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的現代企業理財方式。
1.從經濟形態不同來看,虛擬理財包括虛擬資本理財、網路經濟理財、信息經濟理財等不同經濟形態下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
2.從企業形式來看,虛擬理財包括虛擬企業理財和實體企業的虛擬理財兩個方面,是企業理財手段和理財技術虛擬化的具體表現。
1.虛擬經濟始於實體經濟,最初是以虛擬資本流通為主,泛指金融業的應用資本,主要包括證券市場的權益資本和金融市場的貨幣資本。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以信息技術使用和發展形成的信息經濟,以利用網路技術和電腦為主體的網路經濟,以品牌、商譽為基礎的無形資產經濟都越來越成為企業的重要經濟形態,它們的一個共同特征是虛擬性,從而形成具有高風險性、複雜性和不穩定性的虛擬經濟。由此也促使企業理財手段進一步創新,虛擬化理財手段成為理財模式創新的必然趨勢。
2.傳統的企業理財是以企業資金運動為對象,組織好企業財務活動,處理好企業財務關係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是一項綜合性的價值管理。實體理財模式是充分體現對資金運動過程的預測、決策、計劃、核算、控制和考核的傳統理財模式。其主要內容包括投資決策、籌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等,並通過財務分析考核企業業績,評價財務成果,為企業未來決策提供依據。
3.衍生金融工具的創新促進了虛擬理財手段的進步。虛擬資本最早表現為信用資本的流通,即各種匯票、證券的交易,對企業資本規模的擴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市場機制不斷變化,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斷產生,如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期權、利率上限合約等,為企業籌集資金、擴大資本規模提供了更廣泛的來源與方式,而這些方式都是建立在虛擬狀態下的,具有高回報和高風險的特性。
4.網路理財的虛擬性為財務的虛擬實現提供理論支持。網路理財的最大特點是理財行為和過程都是在虛擬狀態中實現的,虛擬企業之間的交易、虛擬社區的建立、網上電子貨幣的使用與儲存、網上虛擬銀行的交易等都以虛擬性為基礎。在網路狀態下,企業放棄有形的市場概念,突破企業組織功能,建立虛擬的市場網路和交易行為,從而進行虛擬理財活動,達到快捷、準確的目的。
究竟是什麼將全球各地的企業緊密聯繫在一起?是相關利益。傳統理財學認為,企業理財的目標是財富最大化。而財富最大化目標往往與其他一些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產生矛盾。這種目標的最大問題還在於企業財富最大化能否把顧客的需求排除在外;即便可以,與企業沒有直接利益關聯的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業經濟活動。因此,相關利益對理財活動至關重要,特別是虛擬理財,牽涉到更多的利益相關者。與企業有相關利益的關聯方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股東,企業經濟利益的直接關聯者,利潤和損失都影響股東權益,所以,股東在不同的方面關註企業經濟利益,影響企業決策,甚至干預企業事務。
2.顧客,企業產品消費者,享受良好的產品服務,同時也可能受到相關的損失與潛在危險,如假貨、次品、不安全隱患等。顧客的需求和觀念直接影響企業決策,甚至包括潛在顧客。
3.貸款人,企業的債務人,與企業經濟狀況好壞直接相關,其相關行為可能影響企業利益。
4.虛擬關聯方,企業的協作者,分包或承擔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可以是直接聯繫人也可能是間接協作者。其行為對企業影響深遠,是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關聯者。
5.企業職員,企業經濟狀況如何與職員薪金直接相聯繫,職員的行為將影響企業經濟效益。
6.供應商,企業生產資料、資源的供應者,所提供物資的好壞關係到企業產品質量,供應的及時性也涉及企業經濟的各方面。
7.政府職能部門,與企業管理、規劃、產業調整等方面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有關規章制度和法規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公司經營。
8.社會,企業行為可能造福社會,也可能危害社會,社會對企業有一定壓力,無論從市場、企業環境還是企業服務上,社會都對企業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要求。
9.其他債權人,企業的債券持有人、商業信用提供者、提供資金的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個人與企業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
利益相關是指在考慮企業財富最大化這一基本目標的同時,也應考慮受企業影響的其他關聯方的合法利益,對這一基本目標進行修正,從而保證企業價值計算的真實性。由於企業希望實現財富最大化,就意味著對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總是作最小的考慮,所謂最小的考慮是指小到正好能使這些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維持現有的關係。
與傳統理財相比,虛擬理財具有更廣泛的關聯方,且受利益相關者的影響更為突出,因此要維繫與各利益相關者的經濟關係,需要建立一個範圍更廣、作用更大的虛擬理財體系。虛擬理財體系的建立必須兼顧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達到企業與其協作相處,實現雙贏、多贏的目的。所以說,有了利益相關這一前提,虛擬理財體系的建立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