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存量變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股權存量變更顧名思義是指在股本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大額股份持有人(通常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5%以上)發生變化。股權存量變更若導致公司第一大股東發生變化,則通常還伴隨著公司控制權和公司戰略發展方向的變更。由於中國目前特殊的股本結構,僅有1/3左右的股本可流通,非流通股份(包括國有股和法人股)的價格遠低於流通股份,這就決定了成本最為低廉的上市公司收購方式是非流通股本的協議收購。
所謂協議收購,是指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東之間簽定股份轉讓協議,涉及國有股還須取得國家財政部門的批文,並向有關主管部門(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報送有關材料,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最後在登記結算公司辦理過戶登記的一系列網下收購行為。事實上,證券市場發展十年來發生得最為頻繁的股權存量變更方式就是股權協議轉讓,而通過二級市場舉牌(網上)收購的案例則微乎其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收購可以採取要約收購和協議收購的方式。由於中國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本結構,要約收購尚未曾在中國上市公司實踐中出現過。收購方收購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超過30%時,通常都是由中國證監會經審核滿足條件後,給予豁免發出全面收購要約。
股權存量變更在實務中通常存在著以下形式:
其特點是經財政部門批准,在國有股的框架內轉讓,受讓方無須支付代價。相關案例如廣電股份和真空電子的控股權由儀電持有劃轉給廣電(集團) 事件。1997年3月,上海廣電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股(按1995年年末持股數)原由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持有,劃轉給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劃轉後,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上海廣電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股股東,持有廣電股份股票43322.87萬股,占總股本的77.45%;上海真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劃轉也按此原則辦理。行政無償劃轉的特點是政府行為居於主導地位,這種特殊方式的存在源於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所有制結構。投資者在判斷此類事件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時,應註意股權劃轉後公司如何真正實現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是一種最常見的股權存量變更形式。相關案例如上海房地(集團)公司出資1.79億元,受讓上海紡控集團持有的金豐投資6478萬國家股 (占全部股本的74.69%);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出資1.1億元,受讓上紡工業經營公司持有的上實聯合3043萬國家股(占全部股本的29%)。股權有償協議轉讓的特點是重組力度大,有助於突破行業、部門、地區界限,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並伴隨著大股東更換、董事會和經理層改組等,往往使公司經營和主營業務大幅度調整,甚至改變公司名稱等。
如ST棱光第一大股東恆通集團分別於1999年8月27日、2000年1月20日和2000年4月10日,三次將其持有的4400萬股棱光法人股在上海拍賣行拍賣,終因無人舉牌應價而流拍。再如名流投資有限公司通過競拍,拍得湖北省國投持有的幸福實業控股權(占總股本的19.18%)。股權抵押拍賣通常帶有強制被動執行的性質,需要法院民事裁定書及協助執行通知書作為股權過戶的依據。
是國有股減持的一種最早的試點形式。如黔輪胎和中國嘉陵於1999年12月2日被優先認定為國有股配售預選單位。同年12月14日,黔輪胎的國家股持股單位貴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將所持的部分國家股(17105275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73%)向有關投資者配售,配售對象為股權登記日99年 12月21日在冊的社會公眾股股東、轉配股股東及證券投資基金,配售價格為4.8元。同樣,中國嘉陵的國家股持股單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將所持的 10000萬股國家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1%),以每股4.5元的價格向社會公眾股股東配售。由於該次國家股配售價格系按公司前三年每股平均收益乘以 10倍市盈率確定,而兩家公司99年當年每股收益均遠低於前三年每股收益,導致配售價過高,給市場造成較大的震蕩,故此次國家股配售試點終以失敗告終。
這是指收購方直接通過股票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流通股,從而獲得對該上市公司控股權的行為。由於我國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的特殊性,二級市場購併主要發生在滬市的"老八股"中的"三無概念股"(無國家股、無法人股、無職工股)。1993年發生的深圳寶安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收購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即所謂的"寶延事件"),拉開了中國股市二級市場併購的序幕,此後還連續發生了北大方正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及其關聯企業收購延中實業、天津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收購上海愛使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二級市場併購的"重頭戲"則是倍受市場矚目的北京裕興機械電子研究所等六家一致行動股東聯合舉牌方正科技,該事件引起市場大量的爭議和討論。二級市場舉牌收購的特點是直接、迅速、影響較大,避免了收購國有股和法人股中的冗長的談判和審批過程,但易出現因收購而導致二級市場價格波動,可能引起收購成本過高、反收購增加收購困難等情況,處理不妥,可能造成收購流產的結果。
即通過受讓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股權方式,達到間接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的一種收購方式。如北京北大明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於1999年7月收購了黃河化工原控股股東黃河化工集團公司的國家股股權,成為黃河化工集團的控股股東,同時作為黃河化工的間接控制人,改黃河化工簡稱為"明天科技",註入優質資產,實現了借殼上市的目的。這種做法比較隱蔽,也往往被經驗不足的投資者所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