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空想主義市場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空想主義市場化

  空想主義市場化是對市場化改革的一種錯誤的認知思維。因為因為這種思維過於理想化,低估了現實的複雜性。所以稱它為空想主義市場化。

空想主義市場化的產生

  當遇到次貸危機的爆發,經濟下行時期,不少人出於對現實狀況的不滿,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空想主義的市場化思維,希望能夠通過快速的市場化改革來擺脫當前的困局。抱有這種過度理想化思維的人容易把市場看成目的而非手段,用是否市場化來作為評價一切的標準。

空想主義市場化的例子

  東歐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採用“休克療法”來做經濟轉型,就是基於空想主義的市場化思維,相信短期的陣痛能換來長期更加健康的經濟增長。但歷史證明瞭,這種空想主義的政策遠未取得其預想結果,甚至在某些國家帶來了經濟災難。

  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另一個例子。空想主義的人相信,只要放開了利率管制,中小企業就能通過在資金借貸市場上支付較高利息來獲取資金,從而讓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它們。然而,這個美好願景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實踐中並未變成現實。在利率管制放鬆之後,有預算軟約束融資主體(主要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對利率不敏感,反而能夠支付高利率來爭搶資金,因而在融資市場占據了更大份額,更嚴重地擠出了中小企業。於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反而讓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加大了金融市場的扭曲。

空想主義市場化的評價

  在一些關鍵條件沒有具備的時候,過於理想化的經濟政策難以取得其預想的結果。這種現實主義的思維有著堅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但它在現實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則是一個大問題。1953年Lipsey與Lancaster兩位經濟學家所創立了“次優理論”(Second Best Theory),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市場能夠形成最優的資源配置狀態。但這種最優結果需要一系列前提條件來保證。如果出於一些現實的約束,這些前提條件不能完全具備,那更多的市場化改革、更高的市場化程度未必帶來更好的經濟狀況。所以,有必要從“現實主義”(同時也是“次優理論”的角度)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要知道市場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市場化改革不可太過於理想化。要把市場這一手段用好,需要看清市場面對的現實約束在哪裡,實事求是地權衡市場化改革的利弊,仔細規劃改革的路徑和步驟。在條件不成熟時,不可硬推市場化改革。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空想主義市場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