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空想主义市场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空想主义市场化

  空想主义市场化是对市场化改革的一种错误的认知思维。因为因为这种思维过于理想化,低估了现实的复杂性。所以称它为空想主义市场化。

空想主义市场化的产生

  当遇到次贷危机的爆发,经济下行时期,不少人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空想主义的市场化思维,希望能够通过快速的市场化改革来摆脱当前的困局。抱有这种过度理想化思维的人容易把市场看成目的而非手段,用是否市场化来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

空想主义市场化的例子

  东欧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采用“休克疗法”来做经济转型,就是基于空想主义的市场化思维,相信短期的阵痛能换来长期更加健康的经济增长。但历史证明了,这种空想主义的政策远未取得其预想结果,甚至在某些国家带来了经济灾难。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另一个例子。空想主义的人相信,只要放开了利率管制,中小企业就能通过在资金借贷市场上支付较高利息来获取资金,从而让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它们。然而,这个美好愿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并未变成现实。在利率管制放松之后,有预算软约束融资主体(主要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利率不敏感,反而能够支付高利率来争抢资金,因而在融资市场占据了更大份额,更严重地挤出了中小企业。于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反而让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扭曲。

空想主义市场化的评价

  在一些关键条件没有具备的时候,过于理想化的经济政策难以取得其预想的结果。这种现实主义的思维有着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但它在现实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则是一个大问题。1953年Lipsey与Lancaster两位经济学家所创立了“次优理论”(Second Best Theory),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市场能够形成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但这种最优结果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来保证。如果出于一些现实的约束,这些前提条件不能完全具备,那更多的市场化改革、更高的市场化程度未必带来更好的经济状况。所以,有必要从“现实主义”(同时也是“次优理论”的角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知道市场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市场化改革不可太过于理想化。要把市场这一手段用好,需要看清市场面对的现实约束在哪里,实事求是地权衡市场化改革的利弊,仔细规划改革的路径和步骤。在条件不成熟时,不可硬推市场化改革。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空想主义市场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