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債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離岸人民幣債券是指中國大陸境外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定期獲得利息、到期歸還本金及利息皆以人民幣支付的債券。
由於融資成本較低,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成為國內大型企業的拓展融資渠道的焦點。
離岸人民幣債券是在2007年,我國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開始在香港建立,國家開發銀行發售了首批離岸人民幣債券.該債券因為初期規模較小而被稱為“點心債券”。
2009年以來,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推動下,香港人民幣存款量及貿易結算金額實現了快速擴大,賦予了離岸人民幣債券的低成本融資能力。
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從2010年7月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目前發債主體已由早期的國內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擴大至海外金融機構、跨國企業、國際組織和中國大陸在港上市的企業。從期限和收益來看,市場中以短期債券為主,多為2年,評級為A或AA等信用評級良好的低收益債券。從投資主體來看,基金、保險以及證券經紀人的參與程度不斷提高,與批發銀行一起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
根據中銀國際統計,2013年全年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同比增加12%至1,374億元;人民幣存款證(CDs)同比增60%至2,466億元。
現時香港人民幣債券主要有兩種發行模式。一種是“點心債”,即以人民幣為面值計價和結算的債券,這是目前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點心債發行主體包括香港紅籌企業、境外公司、金融機構、財政部、跨國企業等機構。點心債發行規模較小,期限普遍比較短,約2至3年,二級市場交易不太活躍,投資者傾向於持有到期。
另一種是“合成型債券”,2010年出現的,以人民幣計價但以美元結算,融資美元並償還人民幣,有利於發債企業鎖定借貸成本,避免匯率風險,同時還可吸引持有美元的國際投資者,滿足其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節約換匯成本。合成債券相對點心債的規模較大,二級市場較為活躍,債券期限較長,集中在3至5年。合成債券發展初期發行主題主要是內地房地產企業,2012年後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和境外企業作為發行主力。
特點:
發行主體逐漸由金融機構轉變為企業。企業債的發行數量不斷增加。為國內企業的融資渠道。 從發行人的立場來看,發行合成式人民幣債券可鎖定香港相對便宜的人民幣融資成本。而更重要的是,由於合成式人民幣債券以美元結算,發行人可利用現有政策,將發行合成式人民幣債券融得的美元資金匯回內地。這一方式既可取人民幣債券融資成本較低之利,又可合法規避人民幣債券融資匯回內地需要個案審批的限制。
債券期限仍以中短期為主。離岸人民幣債券的久期遠遠短於境內發行的同類債券。2007年和2008年,香港人民幣債券的期限均為2年期和3年期,占發行總數的80%以上。離岸人民幣逐漸推出更長期限的債券。2009年,出現了5年期債券;2010年,發行了10年期債券;2012年,15年期和20年期的長期債券相繼發行;2013年離岸市場首次發行了30年國債。但是,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加權平均期限並沒有增長,2012年一級市場發行債券的加權平均期限是3.53年,2013年加權平均期限更是縮短至3.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