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泡沫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白領泡沫,是指定位為“白領”的人才類型在人才市場供給總體上呈“泡沫”狀態的社會現象。在職場上供職的許多中層管理者並非是真正的“白領”。很多求職者以為,只要到某公司幹個一般的文職就是“白領”,實際上這是一種“泡沫白領”。
對高文憑人才的過分追捧,已經在人才市場上形成了一種”白領泡沫“。在我們身邊,本科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說找不到適合於他們的工作,已經不是個別現象。[1]
相當一部分人找工作,都是被文憑的門檻卡在了外面;同時,相當一部分人靠文憑找到了工作,卻做著與文憑很不相稱的事情。遍覽人才招聘啟事和人才招聘會,你會發現用人單位打出的招牌中,差不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文憑越高越好、本科以上學歷、碩士、博士優先等短語,幾乎成了用人單位的口頭禪。
人們把高級管理人才叫做白領,把產業工人叫做藍領,而把技師一類的人才叫做灰領。有了這種白領需求的暗示,文憑教育就成了一時之尚。於是,很多企業就把擁有更多的高文憑人才當作實力進行炫耀;於是,工商碩士就成了燎原之火;於是,很多人都以為戴上研究生的帽子就成了時代的寵兒。
人才市場對高文憑人才的過分追捧,已經在人才市場上形成了一種“白領泡沫”。本科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說找不到適合於他們的工作,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白領泡沫的原因[2]
- 學生本身在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誤區
談到學習,大多數學生往往只會想到讀書、練習、做題等,所有的一切求知目的就是為了考試,從而希望得到某種社會文憑,得到社會的認可。試問,一名學生一開始就把掌握知識看做一種為了世俗化的目的(考試)而去奮鬥的求知過程,那麼他們將永遠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成與社會需要對接的實用性知識,永遠不能把知識內化而真正變成自己的技能,而在他們身上攜帶的是一種早該被人類所遺棄的學習顯性知識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缺點:“脫離了知識的運用,且間接習得的知識並沒有融人個體親自經歷的心理體驗,難以使知識經個體思維的參與而升值,並且造成了學得快,忘得快的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求知心理是不可能將書本理論性知識通過自身的內化而變成實用性知識,中國現今之所以出現“白領泡沫,灰領緊缺”的可悲人才現狀,是與“自領”和“灰領”自身的錯誤觀念分不開的。
- 學校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誤區
中國當前的教育,仍舊是以學歷性教育為主,從而導致在培養實際動手的技能型人才方面與社會需求出現了嚴重的斷層。這種巨集觀教育思想的存在,同時也成為培養優秀創造性人才的“瓶頸”,也導致了在學校教學過程中“過於偏重學生學習成績的量化標準,使學生拼命存儲越來越單調的專業知識技能,(卻)脫離了社會實踐與民眾。”這種錯誤教育觀念的出現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學校僅把知識束之高閣.把它看做一種裝飾“人才”的化妝品,而不是把知識當做一種工具來學習、來應用。學校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場所,如果還抱有這種理念,那麼學生將如何獲得實用性知識呢?
- 家庭在培養學生求知過程中的誤區
家庭作為個體最初接受教育的場所,在培養孩子成才的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今家庭教育中,在孩子剛一齣生,許多家長便為自己的孩子設計好了一套“完善的”的教育方案,家長的設計思想大多是“上名牌:成才=社會英才”的片面模式,甚至有些家長認為,“知識對一個人自身的重要性(便是)對工作,對生活的影響,他們渴望孩子有知識,能成長,以便將來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過上幸福的日子。”因此,在這種片面的人才教育觀的指導下,孩子的學習總是以積累書本的理論性知識為中心,並且這種接受知識的過程往往以被動接受為主。這種被“定向設計”的孩子,在將來的發展中怎麼可能會變成一個真正人才意義上的人呢? 因此,在當今人才市場中出現那種不合理的人才結構,除了追問“白領”、“灰領”自身的原因,我們更應該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中尋找一些過失。
人們會被現象所迷惑,企業家同樣如此 膚淺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