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現實治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现实疗法)

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又叫現實療法

目錄

什麼是現實治療

  現實治療由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格拉塞(William Glasser)在19世紀 60 年代所開創的一個心理咨詢和治療流派。是一種以存在主義人本主義觀點為基礎的心理療法, 認為心理行為問題是由於人不能負責任所導致, 其中心任務是幫助來來訪者承擔起個人的責任,積極解決現實的問題。

  1965年,格拉塞的《現實療法》(Reality Therapy)一書問世,標誌著現實療法的正式推出。在這本書中,格拉塞對傳統心理治療的一些基本理念作了批駁,系統闡述了現實療法的理論和應用。威廉·格拉塞認為,人生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而去做出選擇的行動,人可以為自己的行動負責,在適應現實的同時獲得需求的滿足。[1]

現實治療的產生[2]

  1925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裡夫蘭。上大學先學化學後學醫,從醫過程中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參加了精神分析治療訓練。 但他發現受訓期間學的佛洛伊德治療模式,與實際的咨詢成功經驗之間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即使是培訓的指導老師也並未依心理分析的方法去進行治療,老師所教的和老師處理當事人時的方法並不一致,這導致他對精神分析療法產生懷疑。 他認為,精神分析療法不斷重述導致患者心理疾病的外在事件與人物,好像思者是個無辜的犧牲者,不能對其行為負責。 讓患者洞悉其潛意識心理,討論起來是挺有趣的,但是實際上沒有什麼功效,甚至會使病情更糟。

  格拉塞開始認識到,對當事人過去經歷的糾纏和把當事人的困擾均歸結於自身以外的原因,其實對當事人的治療並無太大用處。

現實治療的發展[3]

  第一階段(1960~1980):現實治療法問世。

  60 年代初流行的心理學觀點是:人們是過去創傷性事件的受害者;人們不對他們的行為負責。格拉瑟在實踐中發現,這種觀點會導致當事人逃避責任,放棄對生活的控制,不利於當事人的改變。因此他提出:“我們不是過去的受害者,除非我們選擇成為受害者。”

  1965 年,格拉瑟出版了《現實治療法》(Reality Therapy),標誌著現實治療法的正式問世。現實治療法在咨詢和教育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得以迅速推廣。但是,格拉瑟無法回答“現實治療法是怎樣起作用的?為什麼會起作用?”他開始為此尋找理論解釋。

  第二階段(1980~1996):借用控制理論。

  80 年代,格拉瑟對William Powers 的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產生共鳴。徵得Powers 的同意,用控制理論解釋現實治療法。1984 年出版的《控制理論》(ControlTheory)成為現實治療法的理論基礎。此時,格拉瑟版本的控制理論已遠離了Powers 的概念,加進了許多心理學觀點。例如,人們依賴知覺到的現象而不是純粹的現實,用動詞的主動語態代替被動語態來強調人類行為的選擇特點;將人的基本需要由兩種(愛和自我價值)發展為5 種等。從此控制理論成為現實治療法的基礎和核心。

  第三階段(1996~):提出選擇理論並推廣。

  1995 年,在愛爾蘭召開的現實治療法協會全國會議上,John Murphy 指出使用“控制”一詞會遇到很多麻煩,因為“控制”好像指的是控制別人,與格拉瑟的本意正好相反。次年4 月,澳大利亞等國家之行遇到的紀律問題使格拉瑟更明確的意識到外部控制external control)與內部控制(internalcontrol)的差別。格拉瑟及其同事面臨主要問題是為他的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內部控制——做更明晰的定義,以及從所有體系中淘汰外部控制,用內部控制來取代;創立內部控制體系,而不是使外部控制系統更人性化。最後,格拉瑟決定用“選擇理論”代替“控制理論”。這個變更代表了格拉瑟思想中一個完全不同的新階段。他終於完全使用自己的理論來解釋自己創立的療法。

現實治療的主要理論觀點[4]

  格拉瑟認為,人所有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其五種基本需要:生存、愛與歸屬、權力、自由和快樂。人的生存需要是有限度的,但人總是希望不斷地滿足其他四種心理需要,這就是人“成長的動力”。後來,格拉瑟又將“愛與被愛的需求、期望自己和他人都覺得自己有價值的需求”這兩種需求合稱“認同需要”,被愛與被接納有助於個體獲得“成功的認同”,否則,容易獲得“失敗的認同”,從而導致個人心理的矛盾、困惑、衝突、障礙,出現逃避和不負責任的行為。他否認“心理疾病”這一概念,認為那不過是人不負責任的表現,主張“不負責任”是需要被治療的原因。

  現實療法十分強調責任,認為學習負責任是人終生的任務,教導負責任的行為是現實療法的重心,同時強調現在而不註重過去,因為過去已經發生,人們無法改變,只有現在和未來方能把握。因此,治療應著重於“當前行為”,協助當事人以負責、正確及符合現實的行為面對當前的現實世界。

  80 年代,格拉瑟借用 Powers 的控制理論解釋現實療法,以構築其理論體系。1996 年格拉瑟又將“控制理論”更名為“選擇理論”,格拉瑟的理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選擇理論時期,格拉瑟特別強調“內在控制”和“關係”。認為我們決定要做的每件事情,包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自己的選擇。別人無法左右我們的喜怒哀樂,只能傳遞給我們或接受我們的信息,每個人的行為和思想都是自己的選擇,進而間接決定自己的感覺和生理反應。認為無論出現何種問題,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大多數來訪者所面臨的困擾,尤其是與家人或親密朋友的關係。處理個案的焦點,應回到來訪者本身的內在控制和關係問題上。

  格拉瑟還非常重視教育,他認為成功的學校教育可以彌補不良的家庭關係,良好的教育是通往成功人生的捷徑。在學校教育中運用現實治療方法,能夠幫助學校形成一個有品質的學校,一個沒有失敗的學校,一個沒有高壓管理的學校。格拉瑟主張用“內在控制”理論來教育學生,而不是用“外在控制”方式進行管理。強調教師不論遭遇學生何種形式的挑戰,應立即做出最有效的選擇,處理傾向是讓學生為自己做最佳選擇。

現實治療的方法[2]

  現實治療的目標就是:

  ①幫助來訪者認清他們的真正需要是什麼,為什麼需要這些(探索來訪者的個人世界) ;

  ②輔助他們分析現在的行為是否有益和負責(即是否滿足了其需要);

  ③協助來訪者選擇負責任的行為(有益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行為)。

  現實治療如何開展呢?格拉塞提出要遵循八條原則:

  ①發展相互卷入的咨訪關係,即真誠、友好、值得信賴,信任當事人而不讓當事人產生依賴感的關係;

  ②探討當前的行為,對情感態度、過去,不要涉入太多太深;

  ③主要目的是讓來訪者意識到白己正在做什麼,它是否滿足了自己的真正需要,是否是負責任的行為;

  ④幫助來訪者評價自己的行為。在真誠關懷的前提下,不藉以質辨的形式說服來訪者;

  ⑤幫助來訪者選擇、設計負責任的行為;

  ⑥要求來訪者承諾履行行為計劃

  ⑦當來訪者未能履行計劃時,不接受任何藉口和開脫;

  ⑧不使用懲罰手段,但要來訪者自己承擔行為後果;

  ⑨不輕言放棄。

   其中,發展卷入的、真誠友好信任的咨訪關係是最基本的原則。針對機械照搬這些原則的咨詢者,他強調不能把這些原則看成僵死的教條,應視當事人的情況靈活機變。 在其2000後所寫的文章中,他甚至儘量避免列出這八項原則。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伍伯丁.《現實療法》[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11
  2. 2.0 2.1 賀金波, 黎少游.一種基於改善人際關係的心理咨詢理論和方法 --現實治療和選擇理論述評[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 2005, 013(005):394-397
  3. 劉朝瑩, 江光榮. 現實治療法的新進展——選擇理論述評[J]. 心理科學進展, 2005, 13(2):194-200.
  4. 談曉佩. 現實療法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000(005):172-173.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現實治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