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現代決策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現代決策理論(Modern decision theory)

目錄

現代決策理論概述

  現代決策理論是在20世紀40年代以後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H·A·西蒙斯坦福大學J·G·馬奇等人倡導併發展起來的,他們為此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提出了與傳統決策理論有根本性差別的新見解[1]

  現代決策理論強調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研究決策問題,的確是西蒙的重要貢獻,但並不等於說在西蒙等人之前沒有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決策問題。傳統的規範決策理論有兩個基本概念,一是效用,一是概率,而這兩個概念都與心理機制有關。因此,許多主張採用效用期望值作為決策準則的傳統決策論者,為瞭解釋其效用變化律的特點,往往也求助於心理學的研究。如G·T·費希納於1860年提出的“感覺強度的變化與刺激強度的對數變化成正比”的定律,往往被看成是解釋效用遞減律的依據。至於概率方面,自從20世紀30年代F·P·拉姆齊提出可根據主觀概率做出決策以來,人們就開始關心研究形成主觀概率的心理機制。但所有這些方面的心理學研究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它的心理學依據都是早期的比較初步的東西;二是它的目的比較單純,只是為了證明傳統規範性決策的正確性;三是它所研究的心理機制十分狹隘,遠沒有說明和解釋現代決策行為中的複雜現象[1]

  西蒙等人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研究了人類決策的基本規律,研究了決策思維的信息輸入、加工及輸出過程,並將這些研究成果擴展到電腦科學的研究範圍,用電腦程式來模擬人的決策過程,產生了人工智慧的新科學,為現代決策理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決策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劃時代意義的貢獻[1]

  現代決策理論的奠基者西蒙,他認為理性假設和經濟的標準無法確切說明管理的決策過程,進而提出了“有限理性”和“滿意”標準[2]

  1、有限理性

  人的理性是介於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間,即人是有限理性的,因為在高度不確定和極其複雜的現實決策環境中,人的知識、想象力和計算力是有限的。特別是在風險型決策中,與經濟利益相比,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決策者往往厭惡風險,傾向於接受風險較小的方案,儘管風險較大的方案可能帶來較為可觀的收益

  2、滿意原則

  在有限理性的假設下,決策者如何決策?決策者往往只求滿意的結果,而不願費力尋求最佳方案。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決策者不註意發揮自己和別人繼續進行研究的積極性,滿足於在現有的可行方案中選擇;決策者本身缺乏有關能力,有時,出於個人某些考慮而做出自己的選擇;評估所有的方案並選擇其中最佳方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可能得不償失等。由於上述原因的存在,因而決策追求的是一滿意的決策,而不是一最大化的決策,即是一個解決方案“足夠好”的決策——這也是決策的原則。

  現代決策理論認為,由於人們的有限理性,決策只能找出“令人滿意的”或“足夠好的”方案,而不可能找出“最好的”決策。

現代決策理論的主要內容[3]

  現代決策理論,主要內容有:

  一、管理決策

  認為管理就是決策,制定計劃是決策,選定方案也是決策。組織的設計、部門方案的選擇、決策許可權的分配等,是組織上的決策問題,實踐中的比較、控制手段的選擇等,是控制上的決策。決策貫徹了管理的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是全部管理活動的中心。

  二、決策過程論

  認為決策是一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搜集情報階段,又稱參謀活動階段。在這個階段上,要搜集企業所處環境中有關經濟、技術、社會等方面的情報,還要搜集企業所處環境中的有關經濟、技術、社會等方面的情報,還要搜集企業內部的詳細情報,同時對這些情報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確定決策目標,以便為後面計劃的擬訂和選擇提供依據。第二個階段是擬訂計劃階段,又稱設計活動階段。這個階段上的工作,是以企業要解決的問題為目標?根據搜集的情報,擬訂幾個方案,並對它們進行預測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數理論證。第三個階段是選定計劃階段,又稱選擇活動階段。即根據當時的情況和對未來的預測、分析、對比各備選方案的論證結果,綜合評價,選出最優或滿意的方案。對這個選定的方案還要進行科學實驗,其正確性得到鑒定後才能編製計劃、貫徹執行,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控,以修正偏差。

  三、決策準則論

  現代決策論的核心,是所謂“令人滿意準則”。現代決策論是相對於古典決策論來說的。古典決策論是把人看成是個有絕對理性的“理性人”或“經濟人”,在決策時本能地按照最優化原則來選擇備選方案,因而這是一種建立在絕對邏輯基礎上的封閉式的決策模型。西蒙認為,“理性人”假說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人的頭腦能夠思考和解答問題的容量,同問題本身的規模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因此,在現實中要找到最優的決策方案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西蒙提出。決策的準則有兩條:第一是滿意準則,即被採納的決策不一定是最優的,但卻是各方面滿意的;第二是相關準則,即決策時不考慮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只考慮與問題有關的特定情況。

  四、決策技術

  即對各種各樣決策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法。發展相應的決策技術

  決策理論學派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與電腦科學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決策理論學派創始人西蒙,對“三輪”與電腦科學的研究成果。第二,決策理論學派認為,管理就是決策,而決策是由許多階段、許多步驟而組成的系統,這個系統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建立在搜集到足夠豐富的信息資料的基礎上,並且通過信息反饋來加以調節和控制,這就使管理變成了“三論”的具體運用。第三,決策理論學派所主張的決策,要求儘可能量化,建立數學模式,進行計算,但由於決策問題很複雜,內外因素很多,要完全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而求得滿意答案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決策理論學派認為,只能把主要的、基本的因素考慮進去而求得滿意結果;即使結果滿意,計算工作量也是很大的,離開了電子電腦有時是很難辦到的,電腦科學的興起是決策理論學派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第四。決策理論學派重點是要解決決策本身的科學性問題,它告訴決策者怎樣處理信息、怎樣建立模型、怎樣進行可行性分析、怎樣上電腦、怎樣根據計算結果作出選擇等等。但它並未進行決策的社會性、群眾性和文化性方面的研究。

現代決策理論的評價

  現代決策理論認為,決策是指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決策者為了實現特定目標,遵循決策的原理和原則,藉助於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從若幹個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方案,並付諸實施的全過程。它既包括制定各種可行方案,選擇滿意方案的過程,又包括實施滿意方案的過程。

  現代決策理論既重視科學的理論,又重視人的積極作用。

  現代決策理論吸收行為科學系統理論以及運籌學等新興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突出體現了決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因此,通常認為管理的過程就是決策的過程,科學的決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周菲.現代決策理論的認知心理學基礎[J].社會科學輯刊,1996年05期
  2. 單鳳儒.《管理學基礎》(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1日
  3. 郭鳳祥 任寶君.《企業文化》81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Lweij,鲈鱼,泡芙小姐,林巧玲.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現代決策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