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潛人才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潛人才學

  潛人才學是研究的是潛人才潛人才問題以及潛人才向顯人才轉化的過程。因此,潛人才學是以潛人才和潛人才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學科。

潛人才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潛人才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第一,關於潛人才本質的研究,其中包括對潛人才概念、特征和類型的研究。第二,關於潛人才社會承認的研究,其中包括對潛人才的社會評價、考核和發現的研究,以及關於埋沒潛人才的外在、內在因素和解決潛人才埋沒的對策研究。第三,關於潛人才的環境機制和開發戰略的研究。第四,關於潛人才的特殊問題——機遇和潛能的研究。

  潛人才學研究的是潛人才的一般規律,它既適用於微觀潛人才,又適用於巨集觀潛人才;既適用於領導潛人才,又適用於藝術潛人才等。同時,領導潛人才、藝術潛人才等又有其特殊的規律,在對潛人才學的一般規律進行研究的時候,也要對潛人才學的特殊規律進行研究。而對潛人才學特殊規律的研究,又可以豐富潛人才學一般規律研究的內容。總之,潛人才學的研究內容既包括潛人才學的一般規律,又包括潛人才學的特殊規律。

  潛人才學的研究內容還可以分為潛人才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大部分。理論研究來源於潛人才開發的實踐,又服務於潛人才開發的實踐;應用研究是在理論研究的指導下進行的,同時,應用研究又豐富了理論研究的內容。這兩大部分都是潛人才學研究的有機整體,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潛人才學的意義

  潛人才學的誕生,來自人才實踐的呼喚,來自人才學理論研究的呼喚,來自組織人事工作者的呼喚。

  人才實踐的呼喚。在人才實踐中,人們常常對被埋沒的人才發出感嘆。由於各種原因,藝術大師黃秋園生前默默無聞,從未辦過畫展,連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都不是。他去世後,遺作被視為瑰寶。劉海粟、李可染等藝術大師不無感慨:“被埋沒了幾十年,是藝術界一大憾事。”摘取數學王冠的陸家羲生前一直被埋沒,有位發明家曾經是一個科技流浪漢,甚至連被恩格斯稱為“偉大的運動基本規律”的19世紀三大發現之一的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者邁爾,也被逼瘋跳樓。在中外人才史上,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即使有了很了不起的發明、創造,也會被壓抑、埋沒,很難得到社會承認。人才為什麼會被埋沒?他們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怎樣為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這些問題的實質講的就是潛人才問題。只有潛人才學,才能回答人才實踐中提出的這些問題。

  如前所述,人才匱乏與人才埋沒造成了極為尖銳的矛盾,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解決這個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潛人才學能提供好的思路和對策。因而在人才學及其分支學科領導人才學、軍事人才學、教育人才學、女性人才學等等誕生之後,潛人才學便應運而生了。

  人才學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呼喚。人才學於1979年誕生,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短短9年間,人才學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人才學分支學科發展迅速,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研究向著更加深廣的方面發展。但是,這些研究,基本上是屬於顯人才學範疇的,探討的是顯人才問題。如果說,普通人才學由上、下兩篇組成,那麼,顯人才學是上篇,潛人才學便是下篇。上、下兩篇相互依存,渾然一體,不研究潛人才學,普通人才學的研究將是不完整的。我們平時講的人才學就是顯人才學。不管講的是人才成才規律、人盡其才規律還是人才輩出規律,都是在顯人才問題的範圍之中。人才理論的發展和深化,必然觸及潛人才問題。近年來,不時有研究潛人才問題的論文發表,就反映了這一動向。系統研究潛人才問題,創立一門潛人才學科,成為人才理論研究和人才學學科建設的一件重要工作。人才學者王通訊、葉忠海都認為潛人才學的研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組織人事工作者和其他人才工作者的呼喚。組織人事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去發現人才。列寧在寫給亞·德·瞿魯巴的一封信中說:“要研究人,要尋找能幹的幹部。現在關鍵就在這裡,沒有這一點,一切命令和決議只不過是些骯髒的廢紙而已。”發現人才,就是發現潛人才。那些已經嶄露頭角,已被社會承認的人才,是無須讓別人去發現的。如何去發現人才?如何去評價人才?這正是潛人才學所要研究的問題。潛人才學系統地研究了這些問題,為潛人才評價、發現和選拔打開了思路,提供了方法。如果說,人才學一誕生就受到了組織人事工作者和其他人才工作者的歡迎,並激勵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人才研究的巨集大隊伍之中,那麼,潛人才學的誕生,也一定會受到他們的歡迎。

  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工作中遇到的潛人才問題將會在潛人才學中找到答案或得到啟發。

潛人才學的特征

  一、潛人才學是人才學的重要分支。

  潛人才學是人才學的極為重要的分支學科。它有著連續性、延伸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連續性和延伸性,是人才學的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點。潛人才學研究的問題;從大的範疇來看,仍然是人才問題,只不過它著眼於潛人才問題;仍然是人才的規律問題,只不過它著眼於潛人才脫穎而出(包括潛人才輩出)規律的研究。潛人才學在潛人才這一範疇內,對人才問題進行延伸研究,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潛人才學比起其他人才學分支學科來說,更帶綜合性。比如,領導人才學只研究領導人才問題,管理人才學只研究管理人才問題等等,而潛人才學的研究要囊括各種人才問題,舉凡人才學涉及的人才的各個門類,潛人才學將會全部涉及。如下圖所示:

Image:潜人才学.jpg

  潛人才學成為人才學的重要分支,還因為潛人才學研究的問題比其他人才學的分支學科更為重要。其他分支學科研究的是一個門類的人才問題,領導人才學研究的是領導人才管理人才學研究的是管理人才,而潛人才學研究的是包括各種門類人才在內的人才問題。其他分支學科研究影響到一個門類人才的問題,而潛人才學卻是影響到各個門類潛人才的問題。這是極為重要的問題。一個人經過艱苦奮鬥成才了,但是卻得不到社會承認,被埋沒了,人才效益很難發揮出來,有的還會前功盡棄。潛人才學問題是涉及到各個門類的人才問題,但這些領域的其他分支,人才學卻並不研究。這樣,潛人才學就以其獨特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以其在人才學領域中的獨特地位,出現在人才學的各個分支學科之中。

  二、潛科學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是潛人才學的支柱。

  人才學是潛人才學的基礎,潛科學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是潛人才學的支柱。

  潛科學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潛科學學就是關於潛科學的形態、產生及其本質、特征、作用和它向顯科學轉化規律的學問。

  潛科學學是以潛科學及其規律為研究對象。那麼,什麼是潛科學呢?潛科學研究者指出:“所謂潛科學就是潛在形態的科學,它是相對於顯科學而言的。”它的含義:“一是從科學認識過程看,它指的是“孕育中的科學思想”;“二是從科學發展曲折性來看,它指的是“處於待顯階段的科學成果”。

  潛科學學對處於潛在狀態的科學的研究,給潛人才學以啟示。這是因為,處於潛在狀態的事物,不管是科學,還是人才,都有共同的規律可尋,潛科學學的研究成果,已成為潛人才學的豐富養料。在潛人才學的建立過程中,我們始終註視著潛科學學的研究成果和新的進展。

  潛人才問題、伯樂問題和科學蒙難問題是潛科學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而這些問題,也是潛人才學要研究的重要內容。比如,潛人才問題就是潛人才學研究的核心問題。科學蒙難問題,是潛人才學中要研究的潛人才的社會承認和社會埋沒問題中的重要部分。潛科學學中對於科學蒙難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深度,為科學家,他的社會地位、人才價值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也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美國社會學家哈里特·朱克曼在研究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情況後指出:因獲獎而形成的優勢累積,“最為重要的是,工作上的新便利。這些有利條件能夠用來提高以後的個人成就”。他們“相當成功地把得到人們的承認轉變成為對今後工作有利的條件”。

  社會學研究各種社會問題,其中就包括人口問題、人才問題和潛人才問題。過去的社會學雖然沒有把人才問題和潛人才問題單獨列出來進行研究,但是,在研究人口問題時已經涉及了人才問題和潛人才問題。在研究移民問題時,也涉及人才和潛人才的流動等等問題。

  社會調查是社會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因而,社會學被某些社會學者和其他學科的學者視為調查研究方法的科學。社會調查也是潛人才學的研究方法,潛人才學的理論要從大量的人才實踐、人才現象和人才問題中去概括、升華。

  社會學的研究涉及的潛人才問題,將從社會學的角度予以回答,雖然這些研究不如潛人才學那樣系統,但是潛人才學也可以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

  社會心理學,是從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研究特定社會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規律的學科。

  社會心理學,有人認為它是心理學的分支,有人認為它是社會學的分支,其實,它是這兩門學科的交叉學科。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一樣,非常重視從社會環境和個人相互作用的關係上來分析研究對象,都非常註重對人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行為的研究。社會心理學更註重探討社會與個體的相互作用,註重個體內在的心理因素。

  潛人才學研究的潛人才的發現、評價、考核和社會承認諸問題中,無不涉及社會心理因素。在潛人才埋沒的外在因素中,就有社會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學對社會心理問題的探討,在社會心理問題方面給潛人才學提供了理論。潛人才社會化過程中的社會心理分析、調控,對潛人才開發有著重要意義。心理定勢成見效應從眾心理等,會造成對潛人才的不公平評價,會造成潛人才的埋沒。研究社會心理現象,及時加以指導、調控,對潛人才的開發也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心理學並沒有直接探討潛人才的社會心理問題,但是,社會心理學的原理是可以借鑒的。

  綜上所述,潛科學學、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是潛人才學的重要理論支柱。這些學科近幾年來的迅速發展,必將推動潛人才學的發展。同時,潛人才學的有關理論也將豐富這些學科的研究內容和理論,對這些學科的發展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研究的綜合性、模糊性是潛人才學的重要特征。

  潛人才學的特征可以歸納許多條,而綜合性、模糊性是它的重要的基本的特征。

  綜合性。潛人才學是順應當代科學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發展總趨勢而誕生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

  所謂綜合性學科,是指採用整體綜合方法,將存在好幾門學科中的帶有共同特點的現象加以抽象化研究,揭示出這類現象的一般規律。這些一般規律,又適用於這好幾門學科。潛人才學綜合各分支人才學的研究成果,如領導人才學、管理人才學、軍事人才學等中有關潛人才問題的研究成果而綜合為新的成果。潛人才學的這些綜合研究成果適用於各種分支人才學,比如,社會承認問題,不論是領導人才,還是管理人才等等,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因為關於社會承認的一般規律,也是完全適用於這些分支學科的。

  人才學其他分支學科在研究中各自涉及潛人才問題,並從各自的學科角度進行研究。因為它們有自己學科的研究內容和任務,所以,對潛人才問題的研究是零散的、不系統的。而潛人才學從整體綜合的角度研究潛人才問題,綜合性便成了潛人才學的基本特征。

  模糊性。所謂模糊性,就是人們認識中關於對象類屬邊界和形態的不確定性。模糊認識是人類不確定認識的基本形式和本質特征。人才的概念就是一個模糊概念。人才以其創造性的勞動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作出貢獻,“貢獻”只能用模糊量來描述,而不能用精確量描述(比如,作出多少價值貢獻的就是人才)。

  正如林孝誠指出的:“對模糊量的認識和利用並不是一種錯誤,恰恰相反,這種能力正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一種資源財富

  ”潛人才比起顯人才來,帶有更大的模糊性。因為它本身就是不確定的。比如,潛人才學研究潛人才的評價問題。潛人才的評價就有模糊性評價問題。潛人才的評價內容不同於經濟指標系統,可以有一個精確的數字。因而對潛人才“德”的評價,很難用一個精確的數字表現出來。潛人才評價的表現形式也是模糊的。論文和作品是反映潛人才成果的一個方面,但是,對論文和作品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評價。同一作品,有的認為可以獲獎,有的則認為還沒有達到發表水平。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的小說《蠅王》曾先後被21家出版社拒絕出版,出版後卻被譽為“英國當代文學典範”。戈爾丁1983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蠅王》即是他的代表作。潛人才評價在範圍上也是模糊的。潛人才是多層次、多系列、動態的結構,再加上他們受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道德、宗教、地理以及心理因素影響,加大了潛人才的模糊度。總之,潛人才學有著非常突出的模糊性特征。潛人才學的模糊性帶來了研究的難度。不註意潛人才學的這一基本特征,而一味地去追求研究的量化和精確度,是會違背潛人才學的規律的。

潛人才學研究的方法

  潛人才學是人才學的重要分支,在研究方法上和人才學的研究方法上有許多共通之處,同時,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在研究方法上又有自己的特色。反求工程法、追蹤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調查統計法等,是潛人才學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反求工程法

  反求工程法,又叫反向工程法。原來是美國工程界的名詞術語。它不是按照生產程式的先後順序來研究,而是從成果開始反過來研究,探討其中的原理等。

  二、追蹤研究法

  追蹤研究法,即向前延伸的研究方法。選取一定的對象,長期追蹤而進行研究。如對芽苗型潛人才由潛向顯轉化規律的探討,就可以採用追蹤研究法。芽苗型潛人才是一種成長過程中的潛人才,採用追蹤研究法,可以根據設計的研究方案,隨時詳盡地搜集第一手資料。運用第一手資料進行研究,這比運用人物傳記資料要優越得多。這是因為有些傳記材料經過加工,捨去了很多的豐富材料,在材料的占有上就受到了影響。由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等20個單位組成的超常兒童研究協作組對37名超常兒童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跟蹤研究,取得了研究成果。這37名超常兒童中,其中就有一些被譽為心算家、書畫家的芽苗型潛人才。這次追蹤研究的成功,證明瞭追蹤法是研究潛人才問題的一個方法。

  三、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潛人才學常用的研究方法。這是因為一切規律性的東西,都存在於歷史和過程之中。歷史和過程又總是表現為一連串相繼展開事件的序列。因而,要尋找一般規律,最好從案例的剖析人手,而不是從先人為主的思辨人手。案例研究有形象、具體的特點,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四、調查統計法

  所謂調查統計法,就是把調查所得的材料進行概率統計,從中得出有關結論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在人才學和潛人才學的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如,人才學中關於各類科學人才創造發明的最佳年齡區概念,就是在對各類科學人才出成果的年齡進行大量的概率統計後的基礎上得出來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连晓雾,jane409.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潛人才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