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永恆主義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永恆主義教育(Perennialism)

目錄

什麼是永恆主義教育[1]

  永恆主義教育是在現代歐美教育思潮中提倡復古的一種教育理論。它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哈欽斯、阿德勒,英國的利文斯通和法國的阿蘭等。

永恆主義教育的產生及發展[2]

  永恆主義教育流派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在反對進步主義教育的旗幟下誕生的。它提倡復古,主張恢覆文藝復興運動以來資產階級古典主義的教育傳統,是對西方傳統的古典文科教育的繼承和發展。在“二戰”前的各種教育思潮中,永恆主義教育最具人文主義色彩,它批評進步主義降低人文主義研究的重要性,過分強調知識的實用性。永恆主義教育流派是對二十世紀上半葉社會危機和教育危機的一種反應,是資本主義社會危機加深的表現。它試圖依靠教育的力量來拯救“道德上、理智上、精神上”的危機,使資本主義社會“重現”穩定、文明、繁榮的往日風景。從根本上講,它是為資本主義社會服務的。永恆主義者通過演說、文章等形式對進步主義教育的思想基礎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指責它降低了智力訓練的標準、削弱了基礎知識,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響,對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永恆主義與進步主義之間的論爭也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永恆主義教育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2]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永恆主義教育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赫欽斯、艾德勒,英國的利文斯通和法國的阿蘭等。赫欽斯的代表作有:54捲的《西方世界名著叢書》)(1952年)、《美國高等教育》(1936年)、《為自由的教育》(1943年)、《教育中的衝突》(1953年)、《學習的社會》(1968年)等;艾德勒的代表作有:《怎樣讀一本書》(1940年)、《兒童教育建議:教育宣言》(1982年)、《十個哲學錯誤》(1985年)、《改革教育》(1988年);利文斯通的代表作有:《希臘天才及其對我們的意義》(1912年)、《教育的未來》(1941年)、《蘇格拉底的畫像》(1938年)、《虹橋和其他教育論文集》(1959年)等。

  永恆主義者認為,人性是不變的,因此控制這個世界的法則也應該是不變的。所以,適合古希臘人的教育同樣也適合於當今的教育,教育的性質也就是不變的、永恆的。它從根本上否定經驗的作用。雖然它強調人性不變,但是並不排斥兒童具有可塑性。它認為兒童的可塑性是有限的,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兒童都有普遍共同的本性。教育是人類的一種活動,是人類許多活動中的一個方面,所以對教育目的的論述應該局限於教育這種活動的範圍之內。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發展那些使人區別於動物的內在的根本特征,即永恆不變的人性。在課程內容上,永恆主義強調理智的訓練。在永恆主義的課程中,“那些職業訓練發明的‘如何做’的課程是列在黑名單中的,其根據是它們強調技術,而不是理解;它們強調具體的技能,而不是理論”。它們認為課程應該由永恆學科組成,而且永恆學科首先是那些經歷了許多世紀而達到古典著作水平的書籍,比如哲學、文學、歷史、數學、科學、藝術等。要學好這些知識,學生必須掌握一些必需的工具或技能,主要指讀、寫、算的知識技能和古典的語言,如拉丁語和希臘語。在教學方法上,永恆主義反對填鴨式、反對灌輸式,主張發揮家長作用,督促鼓勵孩子多做家庭作業,強調嚴格要求、“深思”學習,認為教室要有修道院的氣氛等等。永恆主義者極力推崇蘇格拉底的問答法和讀書,註重思想的交流。

永恆主義教育的影響及評價[2]

  影響:永恆主義教育流派是以一種特定哲學觀為理論基礎,以演繹的方式對教育問題和教育觀點進行闡述的一個教育哲學流派。它註重教育內容的永恆性,把文化遺產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強調教育中較為長遠的理論技能訓練目標;主張教師和學校對學生的嚴格管理,以及為有能力的學生提供特別的教育機會,獎罰分明。它是在反對進步主義教育的旗幟下誕生的,高呼“回到古希臘去”、“回到柏拉圖去”,力圖恢復危機中的傳統教育,並提出了許多建議。但最終歸於平靜,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問題是它力求以古代、中世紀文明的絕對標準來解決現代文明的問題。而且它不像要素主義那樣,在反對進步主義的鬥爭中同時吸取了許多合理的因素。永恆主義教育在許多問題上矯枉過正,使自身陷入了復古、保守和極端化的誤區。因此,它遭到多方面的批評並很快被新的教育流派所淹沒,是一種必然的命運。永恆主義教育雖然已走向衰落,但是它的許多合理因素被以後的教育流派所接受和發展,以新的形式產生著影響。如它的以不變應萬變的通才教育思想;註重文科在陶冶情操、發展理性中的作用;強調讀典範性的名著以及呼籲“學會學習”等。這其中蘊含著許多超時代的合理內核。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永恆主義教育流派,過去曾對彌補進步主義教育的缺陷作出過貢獻;現在又為解決東西方新舊教育交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提供了借鑒。

  評價:永恆主義者重視文科的教育思想,具有啟迪意義的“讀書”理論,它的復古,並不是對古代傳統文科教育的簡單模仿和重覆。它把文化遺產放在極重要的位置上,加強青年一代的知識、修養和理智,否定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為社會培養理性人才。課程是培養人的精神養料,是為教育目的服務的。永恆主義教育偏執文科一端的做法固然不可效仿,但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面全發展學說為指導,正確處理好各學科之間的關係,也是我國在世界性的大趨勢中應當思考的問題。永恆主義教育的“名著課程”是通過問答法進行的,它不僅強調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啟發,也強調兒童的積極思考及自學活動。教學中,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還要使學生獲得掌握知識的本領。由於新知識是在學生參與下取得的,所以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他們還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使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鍛煉自學的能力,從而為終身的自我教育、自我學習開闢道路。永匣主義教育是在二十世紀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流派中唯一強調“讀書(名著)”的,在人們讀書時間越來越少以及世界性的“混文憑”、“向錢看”和追求眼前利益的風氣中,永恆主義的讀書理論無疑是一股清風。在我國,中學生幾乎沒有課外閱讀,大學生沒人去指導怎樣閱讀,致使古典名著無人問津、粗俗著作一版再版的局面一直在發展。因此,為了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水平,怎樣引導青少年去讀書、讀好書,也是我國教育界應該處理好的一個問題。不過,儘管該教育流派有許多合理因素,但不可否認,這一理論的缺陷也有很多。永恆主義教育提出的永恆教育目的、永恆課程、永恆人性等口號都是不足取的。他們在教育問題上所得出的結論和提出的主張,大多依賴於哲學思辨,缺乏較為堅實的心理學社會學作為其實證依據。

參考文獻

  1. 聖才考研網主編.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輔導教材.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09.
  2. 2.0 2.1 2.2 袁華,鄭曉鴻主編.職業教育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永恆主義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