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教學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談話教學法[1]
談話教學法又稱問答法,它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釐答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檢查、複習、鞏固已學知識篚一種教學方法。
談話法是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之一。幾千年來,談話法在教掣實踐中不斷充分發展,形成了多樣化的方式。目前,我國中小掣教學中的談話課主要有三種具體形式:傳授新知識的談話、複習,鞏固、檢查知識的談話和指導、總結性談話。
談話教學法的運用[1]
運用談話法進行教學,易於集中學生的註意,激發其進行移極的思維活動,有益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但是,如果彭師準備不足,問題設計不當,談話教學也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運用談話法要遵循以下要求:
1.要認真準備,精心設問。談話教學是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而獲取知識鈞。因此,教師設問一定要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並具有啟發性。問題的大小、難易要適度,要層次有序。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逐步推進,達到對知識的掌握。
2.要講究提問技巧。提問技巧的一般要求是:要針對全班學生,要求每個學生都做好回答的準備;要先提出問題,後請學生回答,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回答,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應及時予以肯定,如果回答錯誤則應進行啟發引導;不能中途打斷學生的回答,以免影響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還應引導學生對他人的回答進行補充和糾正,把全班學生都組織到談話活動中來;學生回答完畢,教師應該做出總結,使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
3.要組織好課堂教學,形成和諧輕鬆的課堂氣氛。運用談話法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創設和諧輕鬆的課堂氣
氛至關重要。為此,教師提問態度要親切和藹,要善於啟發誘導,多給學生以鼓勵,使其消除緊張懼怕心理,大膽發言,積極思考,通過切磋琢磨,獲取知識。
談話教學法的優點與局限[2]
一、優點
談話法是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廣為運用的優秀的傳統教學方法。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是運用談話法進行教學的大師,他與歐提德穆斯的一段對話就是運用談話法的典範。孔子就善用啟髮式的談話進行教學;《學記》總結了儒家教學經驗,提出教師的“善問”與學生的“善待問”;清代學者劉開就發問的問題曾寫了一篇《問說》。可見,談話法是我國教育的傳統經驗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廣泛採用談話法,影響深遠,這正說明談話法已深人人心,在教學上起了應有的作用。
1.能更好地促進“教”與“學”雙邊活動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談話法常常是從上課一開始就進行的。用談話的形式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由複習舊課引入新課。引入後,再提出問題,必要時擺出一些條件,讓學生用推理的方法思考並說出答案。如果不對,教師再根據學生推理或判斷上的錯誤提出新的問題,一直到學生答對為止。接著,再提出下一個問題……如此不斷深入之後,教師要及時給予反饋評價,學生每解答一次,對他們都是一次刺激,一種自我“滿足”和“獎勵”。隨著自信心的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被調動起來了,學習不易疲勞,理解深刻,當然也容易記住。談話法也是培養學生思維方法的手段。人們對待生物界以及對它的思考方法是有差別的,也難以統一,特別是有些思維方法並不合適,此時教師要利用談話法正確形象地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學會思考、分析、總結、歸納,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2.能更好地體現面向全體、分層優化的教學原則,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談話法是對全班絕大多數學生進行的一種教學法。因為絕大多數同學是教材大綱規定的對教材深度的“順利接受者”,而談話法的教案又是依據教材大綱備寫的,所以絕大多數同學都不會感到不滿足,對“接受不順利”的差生以及“吃不飽”的尖子生,在談話中也能給予一定的“照顧”。這種“照顧”不是對前者反覆講,讓大家等待;也不是對尖子生講述過深的內容,使別人失去信心。“照顧”是心理上的,教師要充分利用談話這個有聲語言的特點,增強落後生的信心,如讓他們答簡單的問題,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對尖子生稍作深人的提示,表示教師支持他們課後在這方面多加探討。
總之,談話法是一種可取的教學方法,其優點就在於:它能集中學生的註意力;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保持學習積極性;培養判斷推理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局限性
談話法在啟發學生的自覺積極性、培養邏輯思維和鍛煉獨立表達能力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但如果我們沒有深入地鑽研這個方法,瞭解這個方法的實質,而只是教條地加以運用,不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結果收效甚少,影響了教學效果,降低了教學質量。下麵淺析運用談話法的局限,或許對某些教師正確運用問答談話法有所裨益。
1.沒有精心設計所提的問題
有些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根據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精心設計所提的問題,以致所提問題缺少啟發性、系統性和思考性,零碎、空泛、過淺、過深,或與課堂教學目的相距太遠,或是一些可有可無的問題。例如,有位教師在教《項鏈》時,提問:“‘項鏈’是什麼東西?”提這個問題毫無價值。而另一位教師這樣提問:“莫泊桑的小說《項鏈》,原題為‘首飾’,題目改為‘項鏈’,有什麼好處?”這個問題當然比前一問題恰當許多,因為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掌握課文的線索。
2.不能啟發引導學生正確回答問題
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提出問題,沒有啟發引導學生答問,沒有把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方法教給學生。當學生答不上來或答錯時,教師就訓斥批評,或投以不滿的眼光,結果只好教者“自問自答”,把答案灌輸給學生了事。
3.要避免齊聲回答
在有些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往往都是齊聲回答。在錶面看來,學生回答的聲音是洪亮而有節奏感。這些問題學生可以毫不費思索地脫口而出,在那樣聲音洪亮的“掩護”下,學生可以愛說就說,不愛說就不說,知道的就說,不知道的胡說,教師也不知道。當教師一個接著一個地將問題提出時,成績好的學生還能跟著教師走一段,中等學生很可能對前一問題還沒想出,就又被第二、第三問題所打斷,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就不能不被這些問題弄得頭昏腦漲。
這樣教師自認為有計劃有系統引導學生得出的結論,但對成績差的學生來說就不能不像是“瞎子摸魚”。這樣獲得的知識,也就不可能系統和完整。這和通過教師對教材內在聯繫的揭露、啟示、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求事物間的關係和因果聯繫,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是背道而馳的。
更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在上課時教師是向所有學生提問題,提問後讓學生自由回答,就會造成平時愛表現自己、不虛心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顯示自己。這樣下去,就會在這些學生的心靈上埋下主觀、自大的種子;而平時愛面子、膽小、不習慣在大家面前講話和回答問題的學生,就失去了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使他們更加膽小、怕事,不敢發言;至於平時學習不夠用功、上課愛走神的學生,就會更促使他們在上課時休息和想其他事情。因此,這種齊聲回答就會在教育上造成嚴重的損失。
4.沒有優化答問環境
有些教師在運用問答談話法時,沒有創設良好的答問環境。例如,以“教師爺”的態度去考問學生,學生產生懼怕心理;學生一時不能回答或答錯了,立即換人作答;先指定某名學生回答,再提出問題,造成多數學生鬆懈的現象;只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沒有讓學生提問,進行討論,沒有安排時間讓學生互問互答,沒有形成信息的多向流動。
問答談話是師生雙方協調教學進程、發揮雙邊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儘力優化答問環境,做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記》),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