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廢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正常廢品(Normal rejection)
目錄 |
什麼是正常廢品[1]
正常廢品是指在有效的經營條件下所產生的廢品,它是特定的生產流程中不可避免的結果。由於正常廢品都被視為不可避免和不可控制的,因而,當廢品伴隨著合格產品的產出而產生時,正常廢品的成本被視為完工合格品成本的一部分。
正常廢品成本的會計核算[2]
1.不可修複廢品成本的核算。在分步法下,正常廢品的處理區分為單獨計算廢品成本和小單獨計算廢品成本。單獨計算廢品成本,在計算約當產量時考慮了廢品的約當產量,因而可避免出現成本扭曲的情況。同時,單獨計算廢品成本還有助於向管理當局提供廢品成本,從而使得管理當局把降低成本的重點放在減少廢品數量上。採用單獨計算廢品成本方法時,應設置“廢品損失—廢品”賬戶單獨歸集正常廢品成本,必要時還可設置“正常廢品成本”的成本項目,在產品成本組成中單獨列示。
在分批法下,正常廢品的核算在單獨計算正常廢品損失的情況下,將所歸集的廢品凈損失結轉至特定批次產品成本;在小單獨計算正常廢品損失的情況下,只需在殘值入庫或確認賠款時編製相應的會計分錄進行核算。分批法下一般不需要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因而,對與特定批次有關的正常廢品可採用小單獨計算廢品成本的方法。如果正常廢品的發生是與所有批次有關的,對於這時的廢品小是專屬的,從而也小應該歸入某一特定的批次中去,因而,應先將正常廢品凈損失結轉至“製造費用”賬戶,然後通過製造費用的分配計入所有批次的產品成本中。
2.可修複廢品成本的核算。在分步法下,對正常可修複廢品和非正常可修複廢品所發生的返修成本都應先通過“廢品損失”賬戶歸集。正常返工品所發生的返修成本最終與正常廢品成本一起作為正常廢品損失轉入“基本生產成本”賬戶,並山當期完工產品負擔。非正常廢品所發生的返修成本最終與非正常廢品成本一起作為非正常廢品損失沖減當期損益。
在分批法下,正常可修複廢品的核算還要區分是與特定批次有關還是與所有批次有關。對於正常返工品所發生的成本,如果與特定批次有關,可將這些成本自接追溯到該批次中去,而小需要通過“廢品損失”賬戶核算。對於與所有批次有關的正常返工品的返修成本,先通過“廢品損失”賬戶核算,月末結轉至“製造費用”賬戶,通過製造費用的分攤分配到所有批次中。
3.殘料價值的核算。當生產過程產生邊角餘料時,一般要將邊角廢料收集保管,或重覆使用,或變賣回收,殘料可以作為收入確認或作為產品成本的沖減。採用分步法時,殘料價值一律沖減製造費用。而採用分批法時,殘料價值的處理應區別情況分別進行:如果殘料是與特定批次有關,則應沖減該批次產品的成本;如果殘料是與所有批次有關,則應沖減製造費用。
正常廢品成本的稅務處理[2]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199習第134號]第十條的規定,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和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進項稅額小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即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應先確定屬於正常損失還是非正常損失,正常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廢品損失小需作進項稅轉出。《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廢舊物資增值稅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2005]544號)第十條規定:各級稅務機關應加強產廢企業下腳(靂料銷售的監督管理,產廢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為銷售下腳(廢)料必須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按規定繳納增值稅。即工業企業生產中的廢品、下角廢料和廢舊包裝物等銷售時,應該給對方開具專用發票並核算和確認銷項稅額。
正常廢品與非正常廢品[3]
在對廢品進行核算時,有兩個關鍵的目標決定著廢品成本的大小,並區分正常與非正常廢品。管理人員利用這些信息,可以改善產品質量和生產流程,從而同時達到計算產品成本,並控制和減少產品成本的目的。
正常廢品,是指在有效率的經營條件下產生的廢品,它是一定的生產流程中不可避免的結果。在一個給定的生產流程中,管理人員首先必須決定其可以接受的正常廢品比例。當廢品伴隨著合格產品的生產而產生時,正常廢品的成本被視為完工會格產品成本的一部分。正常廢品比例可以通過把總的完工的合格產品數量,而不是實際的總的投入單位作為基數來進行衡量。
非正常廢品,是指在正常有效的生產條件下,不應該產生的廢品,因此非正常廢品不是特定的生產流程中的固有結果。大多數非正常廢品都被視為可避免的和可控制的,一線工人或其他人員可以通過減少機器故障、意外事故等來減少非正常廢品。非正常廢品的成本在發現當期就作為損失而沖銷。對於一個有效率的信息反饋系統而言,非正常廢品損失賬戶應在詳細的損益表中作為一個單獨的項目出現,而不能混同在正常成本中。豐田汽車等許多公司都把完美的標準作為它們全面質量管理(TQM)的一部分,這個理想的目標就是零缺陷。因此所有廢品,不論是正常的還是非正常的,都將被認為是非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