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債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教育債券是指學校按照法定程式發行債券並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一種籌資方式。
推出教育債券的意義和效用[1]
我國教育法規定“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而教育債券就是深化落實這個規定的創新之舉,它的意義和效用是多方面的。
1.推出教育債券可以彌補教育投入的巨額缺口
教育,是國家財政投入的重點,但國家需要投錢的領域又太多,一時難以滿足教育的資金需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教育法》曾明確規定了逐年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20世紀末要達到4%,而2000年我國這個比例還只有2.87%,若要達到4%,就還需投入1009億元,這個投入缺口是巨大的。因此除了各級財政應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外,還應該藉助金融市場在利用債券、貸款等融資渠道上想辦法。如果以政府為主導,聯合其他主體,共同發行教育債券,就可以增加教育投入,彌補教育投入的巨額缺口,同時又不增加受教育者的負擔。比如發行1000億元的十年期政府教育債券(假設利率為5%),可迅速增加1000億元的教育投入,而每年政府財政又只需負擔105億元,受教育者不增加負擔,同時債券的投入會帶動其他社會資金的跟入。以近年國債為例,1998年以來的5年問,我國共發行國債6600億元,項目投資總規模達到3.28萬億元,即1元國債資金可帶動3.8元的其他社會資金跟人。
2.發行教育債券有助於我國積極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完善
1998年以來,我國通過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使整個社會經濟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積極巨集觀調控政策的不足,即通過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以促進經濟發展之下,存在公共福利保障、教育人文等投入不足,這是大的隱患。若採取優先發展教育,大規模發行教育債券的策略,就可一定程度調整這種失衡,使我國積極的巨集觀調控政策由註重物的基本建設向註重“人文的基本建設”轉型,為可持續發展打下更為長遠和廣厚的基礎。在美國,其聯邦政府1940年人力資本和物資資本的支出比例分別為43.7%和24.4%,到1994年兩者的比例是59.5%和4.5%,即投資人力資本的比例上升15.8個百分點。這是值得借鑒的。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還有一大不足,即對農村、農民的投入嚴重失衡,據《南風窗》20o1年9月(上)期資料,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3.8%,但我國財政中對農村的各項支出只占政府財政支出的不足5%。若通過大量發行政府教育債券,使農村享受免費義務教育,改善科教設施,就可調整這種失衡。
3.以教育債券可徹底取締擇校費、教育儲備金等亂收費,亂集資行為,減輕百姓教育負擔
近些年來,很多國有學校、民辦學校等以教育經費不足為藉口,亂收費、亂集資,加重了老百姓、農民的負擔。發行教育債券後,可明令停止一切收取擇校費、教育補償費等亂收費、亂集資行為,公辦學校教育經費不足的,可按實際計劃內學生數配給債券金。民辦學校也可按批准計劃人數發行一定的債券。這些就加強了教育領域的籌資集資的巨集觀調控。教育債券與教育儲備金等是不同的,前者是規範的金融產品,納入政府的監管,有法律保障;後者是不合法的融資,沒有法律保障。若每年發行1000億元的政府教育債券,就可使全國1億個家庭每年減少教育負擔1000元,就可使農村和貧困人口享受到完全意義上的免費的義務教育,這是中華民族的福祉。
4.發行教育債券為人們提供了新金融投資品種
第一,推出教育債券,這就為居民、社會提供了新的金融投資品種,可活躍金融市場。尤其是有利於改變資本市場上,居民基本只能投資股票,而農民幾乎無法投資的狀況。第二,擴大了直接融資的渠道,有助於改善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結構失調的問題。尤其對引導居民閑散資金而言,居民更樂於選擇債券這一安全性強的品種,而不是股票等風險高的品種。
推出教育債券的可行性[1]
1.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為推出教育債券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借債是要還的,發行教育債券必然要考慮它的償債風險。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增長為舉債發展教育提供了物質基礎。以發行政府教育債券為例,加大對教育的發展力度,這在我國財政收入連年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是有能力做到的。據資料,1994年以來我國稅收年遞增率均超過10%。1998年以來的五年裡全國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加約2053億元,2003年頭五個月比上年同期增加達1978億元。如果在每年的財政收入增量中安排210億元的用於償債支出,就可一次發行十年期的政府教育債券2000億元。
2.發行教育債券是當前我國教育領域最佳的融資選擇
當有限的公共財政資金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時,各國會從市場角度來動員社會資金,既然是從市場出發,就必須考慮風險和融資效率,從我國目前情況看,金融市場融資的三大渠道:銀行貸款、債券、股票,改革開放以來,銀行貸款是最主要的融資渠道,1999年國內貸款占GDP的比重為121%,債市市值為GDP的13.5%,股票市值(含不流通部分)為GDP的32%_6J,但因種種原因,銀行貸款不良資產比例高、總量大,嚴重影響了融資效率,風險累積,不適合教育領域大規模使用;而股市又因不成熟和天然的“投機性強”,更不適合教育領域大規模使用;再看債券卻是一枝獨秀,改革開放以來發行的國債完全按期償付,企業債券也基本上沒有不能按期償付的,因此教育大規模的融資應採用債券形式。
3.教育債券是有很大市場發行空間的
據資料,2001年我國債券發行投標總額達12114.7億元,為債券總發行量的2.57倍,反映出市場有很強的債券吸納能力。而且,我國居民超過10萬億元的儲蓄存款,為教育債券的發行提供了資金保障,存在巨大的市場容量。如果按2001年債券投標總額的50%計算,一年可舉債6057億元。如果50%用於教育,達到3028億元,將使教育經費增加一倍。
4.現階段推出教育債券是適逢其時
抓住機遇,加快教育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事。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社會、居民的金融資產總量已達20萬億元以上,人們需要穩健型的金融投資產品。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國內利率是近幾十年來最低的時期,國際上也在紛紛降息。現在發債,其融資成本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