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技術陷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技術陷阱(Technology trap)

目錄

什麼是技術陷阱

  技術陷阱(Technology trap),由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卡爾·弗雷博士在同名書籍《技術陷阱》中提出,指的是:技術革命引發規模失業、階層劇變、社會動蕩等現象[1]

  例如,紡織機出現後,能以更低成本織出更多質量更高布匹,會讓手工紡織者失業增多;如果這些失業手工紡織者沒有掌握更多技能,生活水平就會下降,甚至因為謀生困難訴諸暴力,就可能導致社會動蕩。

  如果提問歷史上蒸汽機、發電機電腦等重大技術變革,對世界帶來什麼影響,不少人會回答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社會進步。

  但這隻是一個方面,屬於正面價值部分,另外一個方面是,這些技術變革也會產生技術陷阱,引發規模失業、階層劇變、社會動蕩現象,出現負面影響。

  原因在於,事物利弊兼具。並且,前置思考中提到,運用演化視角考察會發現,技術和基因一樣,既會遺傳,也會變異,既受人類需求篩選進行生存競爭,也有其自身演化邏輯,在相當程度上不由人類意志決定。

  可以說,技術是雙刃劍。對於技術不能一味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需要我們系統思考,全面評估技術影響,在此基礎上做好應對。

技術陷阱的影響[1]

  從《技術陷阱》中提到的一個案例開始入手:紐約城市照明。

  從1414年倫敦第一批街燈亮起,燈夫這一職業就已經存在。原因不難理解,當時主要是油燈和煤氣燈,需要燈夫手動點亮和關閉。

  在1900年夜晚的紐約城,如果沒有600位職業燈夫拿著火把爬上梯子點亮街燈,就只能靠月亮照亮。

  在19世紀後期,紐約開始安裝第一批用電路燈。一開始,這並沒有讓燈夫變得多餘。因為當時電燈都有一個開關,必須由燈夫手動開啟和關閉。也就是說,早期電氣化只是讓燈夫工作更加輕鬆,燈夫不再需要帶著長長火把點亮街燈。

  不過,隨著電燈增加,燈夫工作變輕鬆,燈夫職業開始受到影響。在過去,帶著長長火把爬上梯子這個點燈技能,可以讓燈夫養家糊口。但現在開關電燈變得很簡單,小孩子在路上就能隨手完成。

  由於影響養家糊口,我們不難理解燈夫會抵制電燈普及。

  例如,1907年4月24日晚,紐約曼哈頓街頭2.5萬盞煤氣燈,多數都沒有被點亮,因為燈夫們罷工。於是,紐約市民紛紛向煤氣公司和警察投訴。

  警察們來後嘗試點亮周邊街燈,卻發現沒有梯子很難辦到。不少警察很胖,爬不上燈柱,群眾也幾乎幫不上忙。

  在哈林區,男孩們發明一項新運動:每當警察成功點燃一盞燈,他們就爬上柱子把燈滅掉,然後跑掉。在公園大道,一位年輕人因為滅掉警察點亮的燈而被捕。很少有燈能長時間亮著,只有少數用電燈街道才有亮光。

  不過,技術仍然繼續向前,電力系統繼續發展。變電站開始出現,逐步規範電街燈,開關電燈更加簡單。過去1個燈夫每晚最多只能處理50盞燈,而一個變電站員工能在幾秒內就開啟幾千盞燈。

  不難想象,職業燈夫顯著減少。1924年《紐約時報》就報道:“大都市中燈夫成為過多技術進步受害者。”

  等到1927年,電力已經壟斷紐約市照明,油燈和煤氣燈退出歷史舞臺。隨著最後兩名燈夫放棄這一工作,燈夫這一存在幾百年職業和燈夫聯盟就此終結。

  2、對比分析

  紐約燈夫行業消亡只是一個歷史細節,但窺一斑可見全豹,技術也有陷阱一面。接下來,我們再在更大範圍內來對比分析技術雙刃劍影響。

  這個更大範圍是指,機械化革命時期,從1760年代開始到20世紀初,包括工業革命和第二次革命。在這段時期,出現蒸汽、電力這兩種新動力,使機器在生產中逐漸普及。

  先來看一個有趣事實:工業革命從1760年代開始,但在1700年以前很多發明就已經產生。例如,機械鐘、望遠鏡、氣壓計、潛水艇、織襪機和起毛機等。其中一些發明甚至比工業革命期間被推廣工具更精細、更複雜,但這些機器在當時並沒有得到推廣。

  以最有名蒸汽機為例,瓦特並不是發明者,而是改良者。他在原有蒸汽機上加冷凝器,然後在1769年給冷凝器申請專利。但在此之前,蒸汽機已經改良多代。

  早在1675年,法國物理學家帕潘製造出第一臺蒸汽機工作模型,1698年英國人薩弗里製成世界上第一臺實用蒸汽提水機。不過,它們都沒能吹響技術革命號角。

  對此,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在卡爾·弗雷看來,主要因素是技術陷阱。這些發明之所以沒有得到大範圍推廣,主要是因為人為阻礙。

  原因就在於,這些發明是“技能取代型”技術。就像電燈取代燈夫一樣,這些發明會取代當時很多勞力,導致大規模失業。當時處於統治地位地主階級擔心,這會造成人們生活困難、社會不穩,甚至發生政治動亂。

  這不是杞人憂天。例如,英國剪切工行會曾是羊毛行業里最強大行會之一,通過請願和暴力活動,在長達數十年時間里,成功阻止起毛機引入英國西部。與之相對應的是,17世紀查理一世曾經發佈公告,禁止推廣起毛機。

  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後,事情開始起變化,資產階級影響力開始提升,對於提升生產力有更迫切需求,比地主階級更歡迎機械化。於是,對新技術阻礙開始減少。例如,1769年英國立法規定,毀壞機器會被判處死刑。由此,工業革命真正拉開序幕。

  幾百年後的今天,討論工業革命影響時,我們更多是從長期視角出發,側重其正麵價值;但如果穿越回當年,當時負面影響更加現實。

  例如,產量大幅提升,但生活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變得更差。卡爾·弗雷指出,1780年1840年間英國工人每周工資漲幅12%,工作時間增加20%,單位時間工資下降。

  1840年後這種情況改變。卡爾·弗雷指出,從1840年到1900年,工人實際工資增加123%。

  造成上述區別原因,卡爾·弗雷認為是,機械化早期,機器比較簡單,不需要工人有什麼教育背景或者過往經驗就可以操作,甚至兒童都可以完成。當時由手工勞動轉為操作機器工人,工資並不會上漲。

  機械化後期,機器更加複雜,工人需要接受更好教育、懂更多技術、有更多經驗,成為專業工人。並且隨著工廠規模擴大,需要更多負責財務管理運營專業人士

  這就提升勞動者議價能力,於是勞動者整體收入水平明顯提升。“白領”概念開始被公眾普遍使用。在19世紀中期,一份白領工作能夠支撐起一個家庭相對寬裕生活,中產階級開始壯大。

  也就是說,技術雙刃劍體現在,如果是“技能取代型”技術,技術陷阱表現得更明顯,受影響人會抵制;如果是“技能增強型”技術,技術價值表現得更明顯,受影響人會歡迎。

技術陷阱的啟示[1]

  通過對比分析機械化革命不同時期特征,我們可以得到不少洞察。

  例如,從長遠來看,技術革命會造福每一個人,但短期卻存在技術陷阱,可能產生大規模失業,還有階層劇變,甚至引發動亂。

  例如,人們對待技術變革態度,取決於他們是否能從中獲利。具體一點說,要看技術是“技能取代型”還是“技能增強型”。值得註意的是,是取代還是增強因人而異。

  諸如此類,卡爾·弗雷寫作《技術陷阱》一書,目的是提醒我們,技術一直在動態演化,技術陷阱也不會只存在於過去,在當下和未來都會存在。

  運用歷史觀考察歷史,總結歷史經驗,目的仍然是更好指導當下決策,迎接未來挑戰。

  例如,面對當下正在進行的自動化革命,我們要如何應變?

  自動化革命包括電腦革命和人工智慧革命,對機械化而言是顛覆式創新。有電腦後,人們不必再自己操作每一種機器,很多機器都可以通過電腦指令來進行自動控制。

  對於機械化後期出現的負責操作機器崗位技術工人、檢查記錄、文件存檔、統計計算等文職人員而言,這是“技能取代型”技術。也就不難理解,這些人在1980年代開始大批失業。

  目前我們已經身處人工智慧革命初期,同樣也會面臨類似技術陷阱。

  人工智慧是電腦技術拓展。以前給電腦編寫一組程式,自動化處理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電腦需要我們給出明確指令。人工智慧時代,程式可以從數據樣本中自己學習,對於我們指令依賴程度更低。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崗位被人工智慧取代。

  理解技術陷阱,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去評估哪些崗位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再針對性應變。

  卡爾·弗雷和伙伴開展研究,涵蓋702份工作,覆蓋美國97%勞動力,最後研究結論是,在未來美國,47%工作崗位容易受自動化影響。

  具體來說,主要是兩類崗位。第一類是從事農林牧漁業人群,第二類是行政、物流、客服、零售等註重流程服務崗位[2]

  這並不意味著其中所有服務工作會被取代。卡爾·弗雷認為,偏向模式化會最先被取代。相反,兩類模式化程度低崗位,最難被人工智慧取代。

  第一類,是涉及比較複雜人際交流崗位。例如需要和病人頻繁交流醫生或者藥劑師,需要第一時間捕捉新聞、跟採訪對象深入交談記者,需要跟多方溝通、隨時調整策略律師等。

  第二類,是需要發揮創造力崗位。例如科學家、藝術指導、管理人員、游戲設計師、喜劇演員、機器人工程師等。

  原因不難理解,人工智慧善於從數據中學習規律,再應用到實踐。反過來,逆向思考,人工智慧如果處在不可控環境中,或者面對一些無規律互動對象,就沒有那麼“智能”。

  自動化革命大規模替代不會那麼快來到,一個重要原因正是技術陷阱。但從長遠來看,技術演化有很多方面並不因我們意志而轉移,顛覆改變總會發生,只是時間或遲或早而已。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延長,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大規模替代在自己百年之後發生,而要積極主動,不僅要想方設法減少自己被新技術取代概率,還要積極擁抱新技術,讓新技術增強自己價值創造能力,提升人力資本,占領新崗位。

  應對技術陷阱,社會層面會有一些舉措,例如加強教育培訓福利保障等,但這些措施都要結合個體本身努力才能真正生效。成為終身學習者,在自動化革命時期,不僅是理想追求,也是現實要求。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爾·貝內迪克特·弗雷.技術陷阱[M],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2021
  2. [1]唐山.人類正在落入“技術陷阱”嗎?[J].世界文化,2022,No.330(02):4-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技術陷阱"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