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技术陷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技术陷阱(Technology trap)

目录

什么是技术陷阱

  技术陷阱(Technology trap),由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卡尔·弗雷博士在同名书籍《技术陷阱》中提出,指的是:技术革命引发规模失业、阶层剧变、社会动荡等现象[1]

  例如,纺织机出现后,能以更低成本织出更多质量更高布匹,会让手工纺织者失业增多;如果这些失业手工纺织者没有掌握更多技能,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甚至因为谋生困难诉诸暴力,就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如果提问历史上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等重大技术变革,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不少人会回答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属于正面价值部分,另外一个方面是,这些技术变革也会产生技术陷阱,引发规模失业、阶层剧变、社会动荡现象,出现负面影响。

  原因在于,事物利弊兼具。并且,前置思考中提到,运用演化视角考察会发现,技术和基因一样,既会遗传,也会变异,既受人类需求筛选进行生存竞争,也有其自身演化逻辑,在相当程度上不由人类意志决定。

  可以说,技术是双刃剑。对于技术不能一味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需要我们系统思考,全面评估技术影响,在此基础上做好应对。

技术陷阱的影响[1]

  从《技术陷阱》中提到的一个案例开始入手:纽约城市照明。

  从1414年伦敦第一批街灯亮起,灯夫这一职业就已经存在。原因不难理解,当时主要是油灯和煤气灯,需要灯夫手动点亮和关闭。

  在1900年夜晚的纽约城,如果没有600位职业灯夫拿着火把爬上梯子点亮街灯,就只能靠月亮照亮。

  在19世纪后期,纽约开始安装第一批用电路灯。一开始,这并没有让灯夫变得多余。因为当时电灯都有一个开关,必须由灯夫手动开启和关闭。也就是说,早期电气化只是让灯夫工作更加轻松,灯夫不再需要带着长长火把点亮街灯。

  不过,随着电灯增加,灯夫工作变轻松,灯夫职业开始受到影响。在过去,带着长长火把爬上梯子这个点灯技能,可以让灯夫养家糊口。但现在开关电灯变得很简单,小孩子在路上就能随手完成。

  由于影响养家糊口,我们不难理解灯夫会抵制电灯普及。

  例如,1907年4月24日晚,纽约曼哈顿街头2.5万盏煤气灯,多数都没有被点亮,因为灯夫们罢工。于是,纽约市民纷纷向煤气公司和警察投诉。

  警察们来后尝试点亮周边街灯,却发现没有梯子很难办到。不少警察很胖,爬不上灯柱,群众也几乎帮不上忙。

  在哈林区,男孩们发明一项新运动:每当警察成功点燃一盏灯,他们就爬上柱子把灯灭掉,然后跑掉。在公园大道,一位年轻人因为灭掉警察点亮的灯而被捕。很少有灯能长时间亮着,只有少数用电灯街道才有亮光。

  不过,技术仍然继续向前,电力系统继续发展。变电站开始出现,逐步规范电街灯,开关电灯更加简单。过去1个灯夫每晚最多只能处理50盏灯,而一个变电站员工能在几秒内就开启几千盏灯。

  不难想象,职业灯夫显著减少。1924年《纽约时报》就报道:“大都市中灯夫成为过多技术进步受害者。”

  等到1927年,电力已经垄断纽约市照明,油灯和煤气灯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最后两名灯夫放弃这一工作,灯夫这一存在几百年职业和灯夫联盟就此终结。

  2、对比分析

  纽约灯夫行业消亡只是一个历史细节,但窥一斑可见全豹,技术也有陷阱一面。接下来,我们再在更大范围内来对比分析技术双刃剑影响。

  这个更大范围是指,机械化革命时期,从17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包括工业革命和第二次革命。在这段时期,出现蒸汽、电力这两种新动力,使机器在生产中逐渐普及。

  先来看一个有趣事实:工业革命从1760年代开始,但在1700年以前很多发明就已经产生。例如,机械钟、望远镜、气压计、潜水艇、织袜机和起毛机等。其中一些发明甚至比工业革命期间被推广工具更精细、更复杂,但这些机器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

  以最有名蒸汽机为例,瓦特并不是发明者,而是改良者。他在原有蒸汽机上加冷凝器,然后在1769年给冷凝器申请专利。但在此之前,蒸汽机已经改良多代。

  早在1675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潘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工作模型,1698年英国人萨弗里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实用蒸汽提水机。不过,它们都没能吹响技术革命号角。

  对此,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在卡尔·弗雷看来,主要因素是技术陷阱。这些发明之所以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主要是因为人为阻碍。

  原因就在于,这些发明是“技能取代型”技术。就像电灯取代灯夫一样,这些发明会取代当时很多劳力,导致大规模失业。当时处于统治地位地主阶级担心,这会造成人们生活困难、社会不稳,甚至发生政治动乱。

  这不是杞人忧天。例如,英国剪切工行会曾是羊毛行业里最强大行会之一,通过请愿和暴力活动,在长达数十年时间里,成功阻止起毛机引入英国西部。与之相对应的是,17世纪查理一世曾经发布公告,禁止推广起毛机。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事情开始起变化,资产阶级影响力开始提升,对于提升生产力有更迫切需求,比地主阶级更欢迎机械化。于是,对新技术阻碍开始减少。例如,1769年英国立法规定,毁坏机器会被判处死刑。由此,工业革命真正拉开序幕。

  几百年后的今天,讨论工业革命影响时,我们更多是从长期视角出发,侧重其正面价值;但如果穿越回当年,当时负面影响更加现实。

  例如,产量大幅提升,但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差。卡尔·弗雷指出,1780年1840年间英国工人每周工资涨幅12%,工作时间增加20%,单位时间工资下降。

  1840年后这种情况改变。卡尔·弗雷指出,从1840年到1900年,工人实际工资增加123%。

  造成上述区别原因,卡尔·弗雷认为是,机械化早期,机器比较简单,不需要工人有什么教育背景或者过往经验就可以操作,甚至儿童都可以完成。当时由手工劳动转为操作机器工人,工资并不会上涨。

  机械化后期,机器更加复杂,工人需要接受更好教育、懂更多技术、有更多经验,成为专业工人。并且随着工厂规模扩大,需要更多负责财务管理运营专业人士

  这就提升劳动者议价能力,于是劳动者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白领”概念开始被公众普遍使用。在19世纪中期,一份白领工作能够支撑起一个家庭相对宽裕生活,中产阶级开始壮大。

  也就是说,技术双刃剑体现在,如果是“技能取代型”技术,技术陷阱表现得更明显,受影响人会抵制;如果是“技能增强型”技术,技术价值表现得更明显,受影响人会欢迎。

技术陷阱的启示[1]

  通过对比分析机械化革命不同时期特征,我们可以得到不少洞察。

  例如,从长远来看,技术革命会造福每一个人,但短期却存在技术陷阱,可能产生大规模失业,还有阶层剧变,甚至引发动乱。

  例如,人们对待技术变革态度,取决于他们是否能从中获利。具体一点说,要看技术是“技能取代型”还是“技能增强型”。值得注意的是,是取代还是增强因人而异。

  诸如此类,卡尔·弗雷写作《技术陷阱》一书,目的是提醒我们,技术一直在动态演化,技术陷阱也不会只存在于过去,在当下和未来都会存在。

  运用历史观考察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目的仍然是更好指导当下决策,迎接未来挑战。

  例如,面对当下正在进行的自动化革命,我们要如何应变?

  自动化革命包括计算机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对机械化而言是颠覆式创新。有计算机后,人们不必再自己操作每一种机器,很多机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指令来进行自动控制。

  对于机械化后期出现的负责操作机器岗位技术工人、检查记录、文件存档、统计计算等文职人员而言,这是“技能取代型”技术。也就不难理解,这些人在1980年代开始大批失业。

  目前我们已经身处人工智能革命初期,同样也会面临类似技术陷阱。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技术拓展。以前给计算机编写一组程序,自动化处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需要我们给出明确指令。人工智能时代,程序可以从数据样本中自己学习,对于我们指令依赖程度更低。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理解技术陷阱,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去评估哪些岗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再针对性应变。

  卡尔·弗雷和伙伴开展研究,涵盖702份工作,覆盖美国97%劳动力,最后研究结论是,在未来美国,47%工作岗位容易受自动化影响。

  具体来说,主要是两类岗位。第一类是从事农林牧渔业人群,第二类是行政、物流、客服、零售等注重流程服务岗位[2]

  这并不意味着其中所有服务工作会被取代。卡尔·弗雷认为,偏向模式化会最先被取代。相反,两类模式化程度低岗位,最难被人工智能取代。

  第一类,是涉及比较复杂人际交流岗位。例如需要和病人频繁交流医生或者药剂师,需要第一时间捕捉新闻、跟采访对象深入交谈记者,需要跟多方沟通、随时调整策略律师等。

  第二类,是需要发挥创造力岗位。例如科学家、艺术指导、管理人员、游戏设计师、喜剧演员、机器人工程师等。

  原因不难理解,人工智能善于从数据中学习规律,再应用到实践。反过来,逆向思考,人工智能如果处在不可控环境中,或者面对一些无规律互动对象,就没有那么“智能”。

  自动化革命大规模替代不会那么快来到,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技术陷阱。但从长远来看,技术演化有很多方面并不因我们意志而转移,颠覆改变总会发生,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大规模替代在自己百年之后发生,而要积极主动,不仅要想方设法减少自己被新技术取代概率,还要积极拥抱新技术,让新技术增强自己价值创造能力,提升人力资本,占领新岗位。

  应对技术陷阱,社会层面会有一些举措,例如加强教育培训福利保障等,但这些措施都要结合个体本身努力才能真正生效。成为终身学习者,在自动化革命时期,不仅是理想追求,也是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尔·贝内迪克特·弗雷.技术陷阱[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2021
  2. [1]唐山.人类正在落入“技术陷阱”吗?[J].世界文化,2022,No.330(02):4-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技术陷阱"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