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技術模仿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技术追随)

目錄

什麼是技術模仿

  技術模仿是指企業試圖採取跟蹤戰略,在技術領先企業研發出新產品後,通過實物剖析或情報分析等合法方式,掌握新技術的關鍵內容,然後再進行二次開發,對技術領先者的技術進行改進和升級。

技術模仿的內容

  技術模仿的基礎是模仿創新,所謂模仿創新是指企業以率先創新者的創新思路和創新行為為榜樣,並以其創新產品為示範,跟隨率先者的足跡,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通過引進購買或反求破譯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創新的核心技術技術秘密,併在此基礎上對率先創新進行改進和完善,進一步開發和生產富有競爭力產品,參與競爭的一種漸進性創新活動。這種模式對於激烈的競爭中的創業企業不僅投入較少、風險小,而且由於晚進入市場,特別是可以觀望市場的發展和演變,選擇適當的時間進入,因而可有效迴避市場沉默所導致的損失和市場開發初期需求和市場行為不確定性的風險,成功率高。同時凡是在市場受歡迎的創新產品,多數技術水平較高,企業模仿這樣的率先創新,通常都會有較高的技術起點。進而模仿者的技術水平提高,創新能力增強,搶占更多市場,進入良性迴圈。當然,模仿創新同時也有一些缺陷和劣勢,一是做動性,在技術方面有時只能被動適應,在技術積累方面難以進行長遠的規劃;二是有時會受進入壁壘的制約而影響實施的效果,這種壁壘一方面是自然壁壘,如核心技術信息被封鎖,另一方面是法律保護壁壘,有時會和率先者知識產權發生矛盾,阻礙模仿創新的發生。

  對於我國大多數技術創業企業而言,技術模仿策略比較適合。技術領先企業需要具有雄厚的研發能力,豐厚的資金實力和強大的風險抵禦能力,而我國大多數技術創業企業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同時,我國科技水平與國際先進科技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為我國技術創業企業通過採取技術模仿策略得以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採用技術模仿戰略的企業由於沒有進行創新性的、開創歷史性的研發活動,而只是在已有技術上進行二次開發。因此,其研發資源的投入相對較小。並且技術模仿企業是市場的後進入者,因此,無需承擔市場需求不確定等風險。此外,它還能享受諸多外溢效益,投資風險因此較低。

技術模仿的特點

  第一,技術模仿方法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自然現象有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無機自然界又有不同的具體運動形式,有機自然界除了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大門類之外,動物又有低等動物和高等動物以及人類。而人類社會又是由人所組成的。可見,自然界是形形色色的無限多樣的世界,人們可以運用技術模仿方法對它們進行多種多樣的模仿,即使現在模仿不了,將來人類也會實現對它們的模仿。由於對象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技術模仿方法也是多樣的複雜的。如有形狀模仿方法、結構模仿方法、功能模仿方法、行為模仿方法,或者是物質的、精神的各種關係的模仿方法;

  第二,技術模仿方法的綜合性。

  因為研究對象是複雜的多樣的,所以人們應用技術模仿方法的時候,一要對模仿對象進行綜合,諸如維納等人把機器,動物機體和人類社會綜合起來進行類比,發現了它們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提出了控制論。二要對研究方法進行綜合。人們在應用模仿方法的時候,還要運用到分析綜合方法、歸納演繹方法、模型方法、數學方法、模擬實驗以及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突變論等多種方法。在以模仿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共同配合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孤立單獨的一個方法是完成不了的。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更具有綜合化的趨勢,因此更需要多種方法的配合。三要對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社會科學進行綜合。儘管人們將科學按照研究對象把它們分為不同的門類,這在科學發展、研究和認識的過程中是必需的,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絕對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社會科學離不開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而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發展,又能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在應用模仿方法的時候,也需要多種學科的綜合。諸如要研究無污染的新技術,就離不開社會科學、技術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綜合和創造;

  第三,技術模仿方法的創造性

  在技術發展中無論哪個時代,一項新的技術被人們發明或創造出來的時候,往往很不完善,需要人們在傳播推廣中創新,創新之後,再傳播推廣,這樣不斷地傳播,不斷地創新,迴圈往複以至無窮,使技術步步提高,越來越完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因此人們在技術的仿製上和應用中,為了進一步彌補原有技術的弱點或為了適應新的條件總會有所改進,使模仿的產品總會有所變化,而不可能是完全的照般照抄。如我們在技術中所看到的結構的種種變化、形狀的變化、功能的變化,性質的變化,就體現了模仿中的創造性,為了進一步說明模仿中的創造性,還可以把技術模仿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模仿創造階段,主要是仿造和仿製上,創造則不占主導地位,但包,含有創造性。如對引進技術、設備的點點滴滴的改造和創新上,就包含著創造性。第二階段是在模仿創造前提下的再創造。這時仿製、仿造已是次要的,而創造則是主要的。如人們受仿生學研究的影響,又提出仿社會學,在技術中實現對社會類型的模仿、社會結構功能的模仿、社會運行機制的模仿。仿社會學中的種種模仿已不是機械地仿製、仿造,而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再創造和開闢的新領域。所以在模仿過程中,可以因對象、要求、難易程度不同,所包含的創造性成份有大有小,但不能因此否認模仿中的創造性。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證明瞭技術模仿方法離不開創造性、包含著創造性、體現著創造性。

技術模仿的步驟

  技術模仿方法,從根本上來說是結構功能的模仿,是用物理的、數學的模型來模仿原型的功能和行為,求得功能、行為和過程的類似,然後設計製造新技術。其模仿步驟和過程是:

  ①通過大量的觀察、歸納、分析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原型。

  ②對原型進行分析、綜合、類比找出結構、功能和過程的主要成分和要素,建立起物理模型。

  ③通過對物理模型進一步分析研究和模擬實驗,建立起數學模型

  ④根據已建立的模型研製新技術裝置,實現對自然系統、社會系統的工程模擬

技術模仿的作用[1]

  首先,通過技術模仿人們會進一步創造新的特殊功能的技術。

  生物界中由於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有著自己的特殊功能。比如鷹的眼睛在幾千米的高度可以看見地面奔跑的動物,這些特殊功能在技術研究中就可以進行模仿。除此之外,仿翠竹葉子的橋梁、蝙蝠雷達,電子警犬己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社會作為有機整體,有它的組織,運行機制,技術也可以進行模仿。例如十字路口的交通管理、社會市場經濟巨集觀調控等合理部分都可以模仿,並通過模仿創造新技術。

  其次,通過技術模仿人們創造出更優化環境的新技術。

  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幾千年,基本上忽視了技術的使用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產生影響的這樣一個重要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技術負面效應迫使我們重新去建造和使用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具有生態正面效應的新技術體系,來進一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保護人類生存的自然界、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社會中有許多合理、協調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夠從社會現象中汲取這些合理因素,並把它應用於技術設計中,不僅有利於剋服技術的負面效應,生產出有利於優化環境的新技術,而且也有利於促進社會科學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艾軍,張健.淺論技術模仿方法的幾個問題[J]科學.經濟.社會,1995,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技術模仿"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