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戰略原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戰略原則(Strategic principles)

目錄

戰略原則概述

  戰略原則,是按照一定的戰略思想戰略理論所確立的指導戰略行動的準繩和法則。主要規定戰略作戰的基本方式、方法和行動規範,是戰略行動的理論依據。

戰略原則的內涵[1]

  戰略原則需要我們對企業的成長軌跡、發展狀況、經驗教訓等進行研究和總結,整理出一些符合客觀發展規律的合理化現象。

  具體的講:第一,戰略要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採取發展行動,如同量身裁衣,可以避開自身的弱點和不足,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有效配置資源,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解決企業外部和內生的約束,才能使企業自身能夠得到健康、持久的發展。

  第二,戰略要符合市場的要求。市場是一個大環境,企業是市場的微觀主體。戰略要指引企業來適合市場大環境的生存。企業與市場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一種共生關係,既有相矛盾的一面,也有統一的一面。

  第三,戰略要符合政策的要求。政府的巨集觀政策對企業的生存環境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它引領著經濟發展的最終走向。若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與競爭中,在巨集觀政策調控中尋求自己的發展空間,那麼就要全面地解讀和理解國家的巨集觀政策,才能從戰略到戰術上更好地契合政策的發展趨勢,才能成為河流里的大魚。只有把握和堅持發展的原則,才能夠在戰略中解決在什麼前提下做哪些事情,那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一定要做好。

商戰中的八大戰略原則[2]

  將軍之道是我們從軍事學家那裡學到的第一類東西。

  第二類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軍事學家總結的一些房屋的戰略原則。這些原則來自於軍事實踐,又被用於指導實踐。管理學極為重視的案例故事,實際上也是從軍事學家那裡“偷”來的。只不過,大部分的管理學者沉湎於對眾多案例的分析,卻少有大家像孫子、克勞塞維茨那樣,認為這些原則起到的作用是能夠“照明瞭全部的道路,便利前進,教育判斷,並使人免於錯誤”。

  我們不能要求事實上的常勝將軍,這是從古以來就少的。我們要求在戰爭過程中熟悉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找出其行動的規律,並且運用這些規律於自己的行為

  (一)集中兵力原則

  在所有的軍事學的著作中,以及中國和世界上最著名的戰爭案例中,集中兵力原則是最被兵家所推崇的第一個戰略原則。

  研究拿破侖的學者普遍認為,拿破侖之所以能20年在歐洲所向無敵,在於在戰略上,拿破侖善於動員最強大的力量,集中在根本性的目標上,用決戰導致決勝是其取勝的關鍵。 在克勞塞維茨眼裡,集中兵力主要體現在他說的數量原則上,他在對拿破侖戰爭進行反思後說:“對於近代軍事史無偏見的檢討導致下述結論:數量優勢是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具有決定性,所以儘可能集中最大數量的原則,也就被認為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為重要。”

  數量優勢:“此乃在戰略和戰術中最普遍的勝利原則。”拿破侖自己則有“多兵之旅必勝”的格言。當然,克勞塞維茨也知道這集中兵力原則不是唯一的勝利原則,“僅當數量優勢大到足以抵消所有其它因素的能力時,它才是決定戰鬥勝利的最重要因素。”

  但如果我們做不到數量優勢怎麼辦?

  克勞塞維茨也清晰的回答:“每當不能獲取絕對優勢時,唯一的辦法即為利用我們手中已有的兵力來做巧妙的運用,以求在決定點上產生一種相對優勢。”“所謂相對優勢,即在決定點上巧妙地集中優勢兵力。通常是以下述幾種因素為其基礎:即對於那些點的正確研判,開始時就對兵力給予正確方向,以及為重要利益而不惜犧牲不重要利益的決心。”

  軍人企業家中,除了張瑞敏之外,似乎每個人都十分看重集中兵力的原則。在王石表現為其“只做減法,不做加法,”在華為表現為其寫入“華為基本法”的“永不進入”原則:“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廣匯的孫廣信,也似乎有同樣的信條。

  對真正理解軍事戰略的企業家而言,討論企業多元化是一個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關鍵的問題是你能否在多點上取勝,更不用說你能否在同一時間里在多點上取勝。

  但在管理和軍事上,要真正做到集中,往往卻很難。

  (二)目標明確原則

  目標原則實際上是集中原則的一個邏輯後果。集中的目的是為了達到目標。而目標不明確或不正確,則讓一支部隊――即使是高度集中的部隊也無法取勝。事實上,許多的敗仗是因為目標不明確或者不正確而造成的。

  目標的準確也是不容忽視的。實際上,在任何戰爭中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認清敵方“重心”之所在。如果對方的這點被打敗了,則整個戰事都會發生於敵不利的變化。判斷是什麼是樞紐、什麼是事情的關鍵,是需要雄才大略的。解

  在後文,我還要討論一個困惑軍人企業家的問題,即勝利之後怎麼辦?實際上,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而這所以出現這個問題,是由於通常一個(軍人)企業家在創業的第一階段目標極為明確,可能就是簡單的生存目標,而到了勝利特別是大勝之後反倒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雖然一些人有一些虛空的目標,如:進入世界500 強,便他實際上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場仗要在哪裡打,要達到什麼目的。所以,勝軍的一個自然後果就是兵力再也無法集中起來,所以,我們也就再也看不到原來的 “常勝將軍”繼續勝處下去。

  (三)出其不意原則

  出其不意原則(或者說奇襲原則)被克勞塞維茨認為是軍事戰略的第三條。它要求部隊以快速行動和選擇出其不意的打擊點取得勝利。

  孫子言:“兵者,詭之道也。”又說:“戰勢不過奇正,以正合,以奇勝。”實際上都在說明奇襲的作用。

  克勞塞維茨說:“奇襲不僅是獲得數量優勢的工具,而且基於其精神效力,也同時被認為是一種實質性的原則。當奇襲能獲得高度成功時,則其後果即為在敵軍內部發生混亂並喪失勇氣。”“優勢可在運動中,尤其是在奇襲中產生。”而在方法上,“秘密和迅速是這個乘積中的兩個因素。”

  (四)追擊原則

  克勞塞維茨認為可以稱為原則的第四條是追擊,“追擊失敗的敵人實為獲取勝果的唯一手段。”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提法時,我以為這可能是小題大做。難道打仗之人不知道乘勝追擊的道理嗎?但當我看到我熟悉的一些企業的做法時,我不禁認為:這對企業家來說,也是一條極為重要的原則。

  例如:我的一個客戶,因為運用了集中原則而在某一個行業打開了銷量。所有的人都很高興,但幾乎沒有人想:下麵該如何做?如果成了一家保險公司的供應商,我如何成為第二家,如何成為所有保險公司的供應商?

  大部分的人反應不是乘勝追擊,而是沾沾自喜,認為我今年已經有了60%的增長,為什麼還要費更大的力氣?

  讓我們看看克勞塞維茨怎麼說“當戰敗的兵力數量增加時,勝利的規模並非隨著被擊敗兵力的大小成比例的嗇,而是成級數的增加。一場大戰勝負分曉時所產生的精神效果,在失敗者方面要遠比在勝利者方面為大,所以我們必須特別重視此種精神效果。

  在上期所述克勞塞維茨戰略四原則之外,在這裡提出新的四條戰略原則。

  (五)主動原則

  或者說主動權原則。善戰的將軍都很重視這一點,他可以做出許多犧牲,但是不能喪失戰爭的主動權。歷史上的《六韜》一書中就提出了這樣的原則:“太公曰: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按我們今天的理解,此一便是主動。孫子則強調“致人而不致於人”。

  主動權意味著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地點、方式與敵人會戰,而不是讓敵方決定。

  按照克勞塞維茨的說法,主動權體現在一個部隊逼迫敵人在自己選擇的地方進行決戰,而決戰的最終目的是毀滅敵人。也就是說:克勞塞維茨的主動體現在進攻上。事實上,克勞塞維茨認為進攻是更具有主動性的作戰形式。

  (六)統一指揮原則

  一個部隊不能同時有兩個領導。這似乎是一條顯而易見的原則,所以我不必做過多的說明。有意思的是,歷史上知名的大帥,幾乎都是集政治與軍事領袖於一身的,歷史上的拿破侖、亞歷山大大帝等幾乎無不如此。

  作了幾十年參謀總長,並三戰三勝幫助威廉一世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的老毛奇,對這一原則有極深刻的認識,他的看法是:

  1、 戰爭不能通過會議方式領導,必須有人說話作出決策

  2、 參謀長以及指揮官的參謀僅僅是指揮官的顧問;

  3、 即使是蹩腳的計劃,如能徹底執行也比綜合、猶疑不定的產物要好得多;

  4、 必須在統一的作戰原則下,鼓勵指揮官發揮主動精神;

  5、 上級對下級的命令越少,越簡單越好。老毛奇甚至說:“只要戰術能夠獲勝,則戰略可以讓步。”

  在如此寬容下級指揮官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整體的戰略意圖得以貫徹執行?老毛奇的辦法是創立了參謀本部制度。總部及跟隨各個戰場指揮官的參謀們有責任領導,並把整體的意圖貫徹下去,做到這一點,依靠的不是參謀們擁有指揮的權力,而是其擁有更好的理由、信念和上下一致共同的軍事信條。

  作為企業家,華為的任正非似乎也有類似的看法:“高層重大決策從賢不從眾。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七)計劃與計算原則

  孫子說:“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孫子又說:“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曰:知彼知已,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老毛奇曾打過一個相反的比喻,他認為戰爭類似商業:兵力是投資,勝利是利潤,一切都具有精密合理的計算。實際上,他打的每一場戰役都花了許多年時間做計劃、做準備,而他的對手都沒有(也沒有時間)做充分的準備。

  計劃和計算原則的一個邏輯結果是:軍隊的資源配置與其戰略目標相一致。要想打一場殲滅戰,必須集中數倍於敵的優勢兵力;必須為這些兵力配備足夠的武器;必須為他們的行動準備足夠的後勤支援。所有這些,對軍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我們卻可以觀察到許多的企業家一方面擁有大得不著邊際的目標,另一方面卻不願拿出起碼的資源來實現其目標。我們要清楚地算出,這樣的企業必敗無疑。

  計劃和計算,對企業戰略一樣重要。同樣,我們知道現實中並非一切都可計算,也許最初的兵力動員和集中可以計算,而開戰後戰事的變化則無法預料。儘管如此,滾動的、根據最新的情況作調整、作重新的計算,是合理分配有限資源唯一的辦法。

  (八)創新與應變原則

  戰爭學里最後一條原則似乎應該是創新和應變原則。

參考文獻

  1. 李鍔.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公司戰略
  2. 宋新宇.商戰中的八大戰略原則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泡芙小姐,Mis铭,Lly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戰略原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