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工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建材工業是指從事建材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國民經濟部門。
建材產品包括建築材料及製品、非金屬礦及製品、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三大門類,廣泛應用於建築、軍工、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民生活等領域。
建材工業的基礎產業地位,是由它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地位所決定的。在整個社會生產過程中,任一產業的生產能力的形成與擴大,直接同它的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而固定資產投資中,相當一部分是由建材產品的投入而形成的,如各種建築設施。所以,沒有建材工業的發展,其它產業的發展就失去一部分物質基礎。因此,建材工業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是處於生產流程的上游,並由此而決定了它的基礎產業性質。
2、對國民經濟發展有明顯的制約作用
建材工業的基礎產業地位和原材料業性質,決定了它的這一特征。自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發展對建材產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長。1953-1990年我國水泥消費量平戶每年增長1.35%,高於同期建築業的增長速度0.12%約1.23個百分點,高於同期社會總產值的增長速度9.69%約1.66個百分點。筆者對與建材業密切相關的年度投資情況等國民經濟活動,通過相關分析,分別建立回歸模型進行測算,結果表明,在80年代的經濟發展中,建材工業產值每增加1億元,全民制單位生產性投資可增加2.4億元,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可增加5.7億元,全社會住宅投資可增加2.28億元。
顯然,建材工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生產領域、生活領域,都有明顯的制約作用。我國九十年代重點發展的能源、交通等產業,更是要求建材工業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沒有建材業提供的大批高質量建材產品,能源。交通的發展就受到阻礙,從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一)發展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一1995年,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發展階段。
1、通過“大家辦建材”解決了供求矛盾。
2、示範引進、消化吸收,為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做好了技術準備。
第二階段:1996年以來,建材工業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1、在“由大變強、靠新出強”跨世紀發展戰略引領下,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推動行業發展。
2、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推廣,一場對世界先進水平的模仿跟進運動在全行業遞進式展開。
3、低投資國產化的重大舉措使得進入新世紀以來水泥新型乾法工藝獲得蓬勃發展。
(二)取得的主要成就:
1、發展成建材生產大國,極大地滿足了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2、主要行業技術裝備水平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
5、建材民營企業發展異軍突起。
6、國際融合度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