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5个条目

廣播可視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廣播可視化(Broadcast Visualization)

目錄

什麼是廣播可視化

  廣播可視化指有關廣播的信息可以通過視覺得知,或是通過視覺得知廣播信息,從而被吸引去收聽廣播、關註廣播。

  隨著新媒體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僅僅靠聲音的簡單傳播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高速獲取需求,廣播節目逐漸可視化。廣播可視化突破了傳統廣播節目僅僅依靠聲音作為單一載體進行傳播的問題,增加了節目在碎片化時間段的投放和營銷效果。通過廣播可視化的製作,使得廣播節目從收音機延伸到了手機端、電視端、電腦端,使得廣播節目不僅好聽還好看,更具觀賞價值。

廣播可視化的發展[1]

  (1)廣播可視化1.0時代——透明直播間+固定攝像頭: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播直播節目常態化以後,很多電臺在商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搭建“透明直播室”,讓聽眾可以透過玻璃看到直播間內主持人錄節目的情況,這算是廣播“可視化”的一種“初級形態”。

  1986年12月15日, 廣東珠江經濟台開播,誕生了中國廣播第一個戶外直播室,開創了以大版塊、熱線電話、主持人直播為主要特征的“珠江模式”。

  進入21世紀以後,不少電臺在廣播直播間安裝攝像頭,聽眾在收聽廣播節目的同時,可以通過電臺的官方網站看到直播間主持人的實時畫面,讓以往神秘的電臺主持人露出“廬山真面目”。

  (2)廣播可視化2.0時代——廣播+手機視頻直播:

  2016年被稱為“ 網路直播元年”,網路直播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社交新模式。映客、花椒、熊貓TV等手機直播平臺憑藉其成本低廉、操作簡單、互動性強等諸多優勢吸引到海量用戶,其中不乏大批資深廣播聽眾。

  在網路直播浪潮衝擊下,眾多廣播主持人入駐各大網路直播平臺,他們除了使用網路視頻直播平臺同步直播廣播節目內容,也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開啟網路直播,讓聽眾轉化為粉絲,參與到節目之外的多場景互動。

  這些通過網路直播平臺關註到廣播主持人的用戶,多數是以主持人為核心構建起來的粉絲社群,該社群的關註重點多數並不是廣播節目的內容生產。同時,手機視頻直播中受眾互動內容監管難度大、視頻信號不穩定、網路直播畫面單一、廣播節目主持人鏡頭表現力欠缺等問題也被暴露出來。

  (3)廣播可視化3.0時代——全頻可視化廣播系統:

  融媒體時代,傳統廣播正在通過先進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多元的媒介融合手段實現廣播真正意義上的“可視化傳播”,“互聯網全頻可視化廣播系統”應運而生。

  在互聯網全頻可視化廣播直播間中,通過全景攝像頭、專業攝像機等攝錄設備,運用“ 網路直播”“彈幕”“視頻+圖文素材”等元素,形成廣播真人秀。直播間外,電臺的戶外推介、大型活動等,可獨立於廣播直播系統,完成可視化播出與互動。

  北京青年廣播FM98.2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頻可視化廣播電臺,其設備和場景佈置既保留廣播直播間的特色,又能滿足視頻直播需求,達到良好的畫面呈現效果,讓廣播多了視覺維度,傳播渠道更加立體、多元。

  (4)廣播可視化4.0時代——廣播可視化產品及產業的多樣化發展:

  新媒體衍生產品短視頻契合了移動互聯網碎片化傳播的特點,前景廣闊。正處於媒體融合前沿的廣播和廣播主持人紛紛在短視頻平臺開設官方和個人賬號,這些賬號的特點是與廣播節目相互關聯又獨立運作,依靠廣播主持人的影響力吸引粉絲,又將粉絲反哺到廣播節目里,相輔相成。

  線下融媒體產業:2018年,海口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FM91.6旗下文化品牌書店——未知學吧落成。同年8月,海口音樂廣播可視化融媒體戶外直播間也在未知學吧亮相。海口音樂廣播成為一個集合都市人群追求品質生活方式的可視化融媒體平臺。

  融媒體戶外直播間引入可視化操作,直播室與戶外直播進行聯動,變換多個場景,集中、全面、立體地呈現廣播、活動現場與的交流實景。這是廣播電臺音視頻與文化產品或者說產業跨界融合的嘗試。

廣播可視化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的廣播主持人缺乏鏡頭表現感

  一般廣播主持人習慣了只用聲音出境,用語言與聲音去帶動聽眾。因此在可視化發展期間,由於經驗不足或者職業習慣,可能在鏡頭下會出現緊張、不自然、不知所措等情況,造成鏡頭下難以達到良好的視聽效果;另一方面傳統的廣播主持人無法短時間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受眾心理需求與視聽習慣,從而難以達到帶動受眾,獲得流量,增強用戶粘性的良好效果。

  (二)缺乏內容原創能力,無法面對競爭激烈的內容市場

  互聯網催生了海量的新媒體,廣播進入互聯網時間短,無法適應過快的發展速度,相應的內容生產嚴重滯後。另外,由於內容市場不規範,廣播內容出現剽竊和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導致廣播節目內容質量急需提升,缺乏創新意識,相比其他平臺個性化、趣味化、專業化、年輕化的內容競爭,難以短時間有效吸引受眾註意力。

  (三)可視化硬體技術基礎的相對薄弱影響受眾的相關體驗感

  信息化時代, 新媒體行業迅速發展,對網路技術和為用戶創造良好的媒介接觸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網路環境中充斥著大量信息,這些信息不斷地變化、變更,用來傳遞信息的移動設備、傳輸寬頻、信號等都會對廣播節目直播可視化造成影響,從而對收視率產生影響。同時廣播本身的操作空間較小,有時戶外直播還受地理、天氣等自然環境限制,影響受眾接受效果。

廣播可視化的應對策略

  一是培養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廣播專業人才,引進年輕代新生血液。針對傳統的廣播人員,需要定期進行相關的新媒體內容的培訓,與有經驗的行業媒體進行交流學習,快速融合時代,奪取年輕受眾市場,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相應的人才機制,引進新媒體廣播人才,為廣播事業輸入年輕新鮮血液,增加內容活力與創新。

  二是註重廣播市場的垂類細分,精準營銷。近年來移動端廣播市場的受眾呈上升趨勢,新一代的廣播用戶除了中老年群體外,八零、九零後也成為廣播內容的新生用戶,並且逐漸增多。針對不同分眾,制定相應的專業化內容,精準營銷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普遍準則。但其關鍵依然是在瞭解廣播的優勢上把握不同年齡、階層、地域、行業等受眾心理,達到擊中用戶痛點與用戶產生共鳴的精準營銷,使廣播內容有溫度、有趣味、有影響,達到效果最大化。

  三是融媒體背景下廣播節目與其他技術,如互聯網技術、雲技術、APP 軟體技術等進行有效結合,是促進廣播節目有效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時代的進步,利用科技,推動廣播可視化的發展,加強廣播媒介的沉浸式體驗

參考文獻

  1. 王成梧,李佳,郭驪.融媒體時代廣播的可視化發展路徑探析[J].傳媒,201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廣播可視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