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广播可视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广播可视化(Broadcast Visualization)

目录

什么是广播可视化

  广播可视化指有关广播的信息可以通过视觉得知,或是通过视觉得知广播信息,从而被吸引去收听广播、关注广播。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仅仅靠声音的简单传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高速获取需求,广播节目逐渐可视化。广播可视化突破了传统广播节目仅仅依靠声音作为单一载体进行传播的问题,增加了节目在碎片化时间段的投放和营销效果。通过广播可视化的制作,使得广播节目从收音机延伸到了手机端、电视端、电脑端,使得广播节目不仅好听还好看,更具观赏价值。

广播可视化的发展[1]

  (1)广播可视化1.0时代——透明直播间+固定摄像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直播节目常态化以后,很多电台在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搭建“透明直播室”,让听众可以透过玻璃看到直播间内主持人录节目的情况,这算是广播“可视化”的一种“初级形态”。

  1986年12月15日, 广东珠江经济台开播,诞生了中国广播第一个户外直播室,开创了以大版块、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主要特征的“珠江模式”。

  进入21世纪以后,不少电台在广播直播间安装摄像头,听众在收听广播节目的同时,可以通过电台的官方网站看到直播间主持人的实时画面,让以往神秘的电台主持人露出“庐山真面目”。

  (2)广播可视化2.0时代——广播+手机视频直播:

  2016年被称为“ 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社交新模式。映客、花椒、熊猫TV等手机直播平台凭借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吸引到海量用户,其中不乏大批资深广播听众。

  在网络直播浪潮冲击下,众多广播主持人入驻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他们除了使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同步直播广播节目内容,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开启网络直播,让听众转化为粉丝,参与到节目之外的多场景互动。

  这些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关注到广播主持人的用户,多数是以主持人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粉丝社群,该社群的关注重点多数并不是广播节目的内容生产。同时,手机视频直播中受众互动内容监管难度大、视频信号不稳定、网络直播画面单一、广播节目主持人镜头表现力欠缺等问题也被暴露出来。

  (3)广播可视化3.0时代——全频可视化广播系统:

  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正在通过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多元的媒介融合手段实现广播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化传播”,“互联网全频可视化广播系统”应运而生。

  在互联网全频可视化广播直播间中,通过全景摄像头、专业摄像机等摄录设备,运用“ 网络直播”“弹幕”“视频+图文素材”等元素,形成广播真人秀。直播间外,电台的户外推介、大型活动等,可独立于广播直播系统,完成可视化播出与互动。

  北京青年广播FM98.2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频可视化广播电台,其设备和场景布置既保留广播直播间的特色,又能满足视频直播需求,达到良好的画面呈现效果,让广播多了视觉维度,传播渠道更加立体、多元。

  (4)广播可视化4.0时代——广播可视化产品及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新媒体衍生产品短视频契合了移动互联网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前景广阔。正处于媒体融合前沿的广播和广播主持人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官方和个人账号,这些账号的特点是与广播节目相互关联又独立运作,依靠广播主持人的影响力吸引粉丝,又将粉丝反哺到广播节目里,相辅相成。

  线下融媒体产业:2018年,海口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FM91.6旗下文化品牌书店——未知学吧落成。同年8月,海口音乐广播可视化融媒体户外直播间也在未知学吧亮相。海口音乐广播成为一个集合都市人群追求品质生活方式的可视化融媒体平台。

  融媒体户外直播间引入可视化操作,直播室与户外直播进行联动,变换多个场景,集中、全面、立体地呈现广播、活动现场与的交流实景。这是广播电台音视频与文化产品或者说产业跨界融合的尝试。

广播可视化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广播主持人缺乏镜头表现感

  一般广播主持人习惯了只用声音出境,用语言与声音去带动听众。因此在可视化发展期间,由于经验不足或者职业习惯,可能在镜头下会出现紧张、不自然、不知所措等情况,造成镜头下难以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广播主持人无法短时间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心理需求与视听习惯,从而难以达到带动受众,获得流量,增强用户粘性的良好效果。

  (二)缺乏内容原创能力,无法面对竞争激烈的内容市场

  互联网催生了海量的新媒体,广播进入互联网时间短,无法适应过快的发展速度,相应的内容生产严重滞后。另外,由于内容市场不规范,广播内容出现剽窃和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导致广播节目内容质量急需提升,缺乏创新意识,相比其他平台个性化、趣味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内容竞争,难以短时间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

  (三)可视化硬件技术基础的相对薄弱影响受众的相关体验感

  信息化时代, 新媒体行业迅速发展,对网络技术和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媒介接触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不断地变化、变更,用来传递信息的移动设备、传输宽带、信号等都会对广播节目直播可视化造成影响,从而对收视率产生影响。同时广播本身的操作空间较小,有时户外直播还受地理、天气等自然环境限制,影响受众接受效果。

广播可视化的应对策略

  一是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广播专业人才,引进年轻代新生血液。针对传统的广播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相关的新媒体内容的培训,与有经验的行业媒体进行交流学习,快速融合时代,夺取年轻受众市场,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机制,引进新媒体广播人才,为广播事业输入年轻新鲜血液,增加内容活力与创新。

  二是注重广播市场的垂类细分,精准营销。近年来移动端广播市场的受众呈上升趋势,新一代的广播用户除了中老年群体外,八零、九零后也成为广播内容的新生用户,并且逐渐增多。针对不同分众,制定相应的专业化内容,精准营销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普遍准则。但其关键依然是在了解广播的优势上把握不同年龄、阶层、地域、行业等受众心理,达到击中用户痛点与用户产生共鸣的精准营销,使广播内容有温度、有趣味、有影响,达到效果最大化。

  三是融媒体背景下广播节目与其他技术,如互联网技术、云技术、APP 软件技术等进行有效结合,是促进广播节目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利用科技,推动广播可视化的发展,加强广播媒介的沉浸式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成梧,李佳,郭骊.融媒体时代广播的可视化发展路径探析[J].传媒,201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广播可视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