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員定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定員定額是指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要求,根據事業單位事業發展計劃、工作任務以及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所規定的指標額度。定員定額包括定員、定額兩個部分。定員是指國家對各單位規定的人員編製數和定員比例。定額是根據單位工作要求所規定的各種經濟指標額度。即工作中的尺度,也是計算和分析的具體依據。它包括各項收入定額、各項支出定額、實物使用定額等。
定員定額的優點[1]
(一)有利於科學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財力,優化配置資源正確處理人力、物力、財力與事業計劃之間的比例關係,做到人盡其才、財盡乒效、物盡其用,使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發揮最大的效益是定員定額管理的基本任務之一。公共部門類型多,情況各異。實行科學的定員定額管理,按照工作範圍的大小、工作任務的繁簡及對工作人員素質的要求,合理地確定人員編製;按照業務性支出與行政性支出、維持費用與發展費用、重點支持與一般支出之間的合理比例來安排財力、物力。定員定額管理要求對同一性質和同一類型的單位所需人員及經費,要按照同樣水平進行供應;對不同性質和類型的單位所需人員和經費是不同的,要區別對待。
(二)有利於公共部門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經濟核算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其目的是要以較少的消耗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公共部門大多數具有社會消費性質。因此,加強經濟核算,努力實現增收節支意義非常重大。實施定員定額管理,使部門人員配備、資金占用、財務收支、物資儲備、設備利用等都有了明確統一的衡量標準,本部門可以利用定員定額的促進和約束力量,嚴格按規定的編製配備工作人員,控制人員總額編製,做到定任務不超編,增任務不擴編或少擴編。有利於精簡冗員,防止機構臃腫,降低人員經費在預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還可以激發部門努力挖掘內部潛力,加強經濟核算,依法開闢財源,合理安排資金,積極節儉支出,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有利於考核財務管理成果,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定員定額是規定人員編製及經費多少的尺度,是具有平均先進性和約束性的限額指標,它使部門預算的編製、執行和決算以及日常工作的監督檢查有了可靠的依據。用定員定額作為分析、檢查、考核單位預算執行情況的尺度,不僅簡便易行,而且可以及時發現各項指標執行中的問題,找出管理的薄弱環節,以便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改進財務管理工作,糾正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對於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可以及時總結推廣,形成比先進、找差距、促後進、共同進步的局面。定員定額反映著公共部門的事、財、人、物之間的內在必然聯繫及其比例關係,通過其制定、修訂和運用的過程,可以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定員定額對於部門收入、支出、資金和財產物資的管理以及財務活動分析和監督,可以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提高整個財務管理水平。
定員定額的作用[2]
(一)定員定額是編製、核定預算的重要依據。
定員定額是國家有關部門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保證事業計劃和工作任務實現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結合國家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可能而制定的。它在制定中既參照了歷史資料,又考慮了各種客觀因素的發展變化情況;既照顧了各地區、部門、單位和各收支項目的特點,又註意了彼此之間的綜合平衡,因而,它不僅是財政部門分配資金和審核單位預算的重要依據,也是單位編製預算的重要依據。財政部門在分配預算指標時,以定員定額為依據,就可以防止在地區、部門、單位之間出現苦樂不均、寬嚴不一的情況。在編製預算時,以定員定額為依據,就可以做到合理分配資金,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
定員定額管理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對人員配備、財務收支、資金占用、物資儲備、設備利用等進行全面核算的重要手段。有了全面、科學、先進的定員定額,就可以使單位的各項收支有明確的衡量標準,促進單位挖掘潛力,充分發揮現有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作用,廣開財源,精打細算,提高資金效果,力爭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定員定額是分析、檢查、考核預算執行情況的重要尺度。
將定員定額作為分析、檢查、考核單位預算執行情況的尺度,不僅簡便易行,而且可以及時發現各項收支執行中的薄弱環節,以便採取有效措施,改進經營管理工作,解決和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後進單位向先進方面轉化。
(四)定員定額是實現單位預算自求平衡的重要基礎。由於定員定額是一種具有約束性的限額,因此,運用定員定額編製單位預算,管理各項收支,就可以使單位預算趨於合理,促進單位自身強化財務管理,嚴格控制各項收支,從而保證單位預算自我平衡的實現。定員定額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其在財務工作中的意義。
1.有利於合理按排人力、物力和財力,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無論是財政部門、主管部門還是單位本身,在安排人力、物力和財力時,有了定員定額,就可以根據事業發展計劃和工作任務的大小,進行合理安排,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予以保證。
2.有利於促進單位加強經濟核算,改善經營管理,努力增收節支。運用定員定額分析、檢查、考核單位預算執行情況,推動單位挖掘潛力,廣開財源,努力增加收收入,認真精打細算,節減各項開支,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3.有利於認識客觀規律,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由於定員定額反映著各項事業內在的經濟關係,運用定員定額可以加深對各項事業內在經濟關係及其規律的認識,自覺運用客觀規律,改進財務管理方法,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定員定額的制定原則和方法[2]
(一)定員定額的制定原則
1.既要保證需要,又要考慮可能。在人力、物力、財力可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需要,使定員定額的制定建立在較為可靠的物質基礎上。
2.既要參照歷史數據,又要研究發展變化趨勢。在總結歷史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現實情況及其發展變化趨勢,合理加以制定。
3.既要堅持區別對待,又要註意綜合平衡。在制定定員定額時,不僅要考慮地區間、單位間及單位類別的差異,同時還必須在同一類型、同一性質、同一地區範圍內,找出相同的因素,註意彼此之可的綜合平衡,使定員定額指標切合實際。
4.既要有不同的計算基礎,又要有統一的計算口徑。做到既能適應各種不同性質、不同類型單位的需要,又能在地區、部門以及年度之間進行比較分析和檢查考核。
5.定額的範圍要與預算科目的規定範圍相一致,使其與預算管理緊密結合起來。
(二)定員定額的制定方法
1.制定定員的方法。事業單位定員,是在國家事業勞動計劃內,根據單位的性質、規模和特點,由編製主管部門會同業務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制定的。制定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根據事業機構的級次、規模和工作任務,所轄地區及所轄人口數量,確定人員編製數。
第二種,按照特定的業務計算比例確定人員編製數。如學校,是按在校生一定數量的學生數確定教職工的編製數。醫院則是按照每一張床位配備一定數量的職工來確定人員編製數。
2.制定定額的方法。定額有的是由財政、財務主管部門制定,單位據以執行的;有的是由單位根據上級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自行制定的。定額無論由誰制定,但制定的程式和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1)明確內容。制定定額必須明確所定定額包含的內容,否則,就無法確定相應的定額。
(2)搜集資料,整理分析。定額是一種具有規律性的比例關係,要合理制定定額,必須搜集有關資料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規律,進行總結、整理。
(3)確定方案,報經批准。通過上述工作,再根據當前的需要和可能等主客觀條件,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定額方案,報請有關部門審批,經批准後執行。定員定額還應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不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