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定员定额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定员定额

  定员定额是指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求,根据事业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工作任务以及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所规定的指标额度。定员定额包括定员、定额两个部分。定员是指国家对各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数和定员比例。定额是根据单位工作要求所规定的各种经济指标额度。即工作中的尺度,也是计算和分析的具体依据。它包括各项收入定额、各项支出定额实物使用定额等。

定员定额的优点[1]

  (一)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化配置资源正确处理人力、物力、财力与事业计划之间的比例关系,做到人尽其才、财尽乒效、物尽其用,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发挥最大的效益是定员定额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公共部门类型多,情况各异。实行科学的定员定额管理,按照工作范围的大小、工作任务的繁简及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合理地确定人员编制;按照业务性支出与行政性支出、维持费用与发展费用、重点支持与一般支出之间的合理比例来安排财力、物力。定员定额管理要求对同一性质和同一类型的单位所需人员及经费,要按照同样水平进行供应;对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单位所需人员和经费是不同的,要区别对待。

  (二)有利于公共部门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其目的是要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公共部门大多数具有社会消费性质。因此,加强经济核算,努力实现增收节支意义非常重大。实施定员定额管理,使部门人员配备、资金占用、财务收支、物资储备、设备利用等都有了明确统一的衡量标准,本部门可以利用定员定额的促进和约束力量,严格按规定的编制配备工作人员,控制人员总额编制,做到定任务不超编,增任务不扩编或少扩编。有利于精简冗员,防止机构臃肿,降低人员经费在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还可以激发部门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加强经济核算,依法开辟财源,合理安排资金,积极节俭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有利于考核财务管理成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定员定额是规定人员编制及经费多少的尺度,是具有平均先进性和约束性的限额指标,它使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以及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有了可靠的依据。用定员定额作为分析、检查、考核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尺度,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各项指标执行中的问题,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以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可以及时总结推广,形成比先进、找差距、促后进、共同进步的局面。定员定额反映着公共部门的事、财、人、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及其比例关系,通过其制定、修订和运用的过程,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定员定额对于部门收入、支出、资金和财产物资的管理以及财务活动分析和监督,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

定员定额的作用[2]

  (一)定员定额是编制、核定预算的重要依据。

  定员定额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保证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实现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而制定的。它在制定中既参照了历史资料,又考虑了各种客观因素的发展变化情况;既照顾了各地区、部门、单位和各收支项目的特点,又注意了彼此之间的综合平衡,因而,它不仅是财政部门分配资金和审核单位预算的重要依据,也是单位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在分配预算指标时,以定员定额为依据,就可以防止在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出现苦乐不均、宽严不一的情况。在编制预算时,以定员定额为依据,就可以做到合理分配资金,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定员定额是加强财务管理,开展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

  定员定额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人员配备财务收支资金占用、物资储备、设备利用等进行全面核算的重要手段。有了全面、科学、先进的定员定额,就可以使单位的各项收支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促进单位挖掘潜力,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广开财源,精打细算,提高资金效果,力争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三)定员定额是分析、检查、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尺度。

  将定员定额作为分析、检查、考核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尺度,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各项收支执行中的薄弱环节,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经营管理工作,解决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后进单位向先进方面转化。

  (四)定员定额是实现单位预算自求平衡的重要基础。由于定员定额是一种具有约束性的限额,因此,运用定员定额编制单位预算管理各项收支,就可以使单位预算趋于合理,促进单位自身强化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收支,从而保证单位预算自我平衡的实现。定员定额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财务工作中的意义。

  1.有利于合理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无论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还是单位本身,在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时,有了定员定额,就可以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大小,进行合理安排,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证。

  2.有利于促进单位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运用定员定额分析、检查、考核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推动单位挖掘潜力,广开财源,努力增加收收入,认真精打细算,节减各项开支,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3.有利于认识客观规律,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由于定员定额反映着各项事业内在的经济关系,运用定员定额可以加深对各项事业内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运用客观规律,改进财务管理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定员定额的制定原则和方法[2]

  (一)定员定额的制定原则

  1.既要保证需要,又要考虑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可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使定员定额的制定建立在较为可靠的物质基础上。

  2.既要参照历史数据,又要研究发展变化趋势。在总结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合理加以制定。

  3.既要坚持区别对待,又要注意综合平衡。在制定定员定额时,不仅要考虑地区间、单位间及单位类别的差异,同时还必须在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地区范围内,找出相同的因素,注意彼此之可的综合平衡,使定员定额指标切合实际。

  4.既要有不同的计算基础,又要有统一的计算口径。做到既能适应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单位的需要,又能在地区、部门以及年度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

  5.定额的范围要与预算科目的规定范围相一致,使其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二)定员定额的制定方法

  1.制定定员的方法。事业单位定员,是在国家事业劳动计划内,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和特点,由编制主管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制定的。制定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根据事业机构的级次、规模和工作任务,所辖地区及所辖人口数量,确定人员编制数。

  第二种,按照特定的业务计算比例确定人员编制数。如学校,是按在校生一定数量的学生数确定教职工的编制数。医院则是按照每一张床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职工来确定人员编制数。

  2.制定定额的方法。定额有的是由财政财务主管部门制定,单位据以执行的;有的是由单位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的。定额无论由谁制定,但制定的程序和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1)明确内容。制定定额必须明确所定定额包含的内容,否则,就无法确定相应的定额。

  (2)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定额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比例关系,要合理制定定额,必须搜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整理。

  (3)确定方案,报经批准。通过上述工作,再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可能等主客观条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定额方案,报请有关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执行。定员定额还应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 李兰英.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8.
  2. 2.0 2.1 王志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04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Yixi,123,方小莉,Tracy,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定员定额"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