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資本運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存量資本運營是指企業通過兼併、收購、聯合、股份制改造等產權轉移方式促進資本存量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
存量資本運營方式[1]
存量資本運營主要通過資產的剝離和企業的分立來進行。剝離是指公司將其現有的某些子公司、部門、產品生產線、固定資產等存量資產出售並取得現金或有價證券的行為。剝離按其是否符合公司的意願,劃分為自願剝離和非自願剝離;按照剝離業務中出售資產的形式,可劃分為出售資產、出售產品生產線、出售子公司等形式。出售資產是指僅出售公司的部分場地、設備等實業資產、金融資產以及無形資產使用權;出售生產線是指將與生產某一產品相關的全部機器設備出售;出售子公司是指將一個持續經營的實體出售,此時剝離的實體不僅包括生產線,亦包括有關的職能部門及其人員。
分立是指母公司將其在子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按照持股比例分配給現有母公司的股東,從而在法律上和組織上將子公司的經營從母公司中分離出去。分立的結果是產生一個與母公司有著持股比例相同的股東的新公司。
存量資本運營的時機與方式選擇[1]
當企業處於以下幾種情況時,可考慮利用剝離或分立方式進行存量資本的調整。
當欲進行籌資時,企業籌資應首先從內部尋找來源,優先選擇剝離公司部分非核心或非相關的業務以及轉讓金融資產或無形資產使用權等方式進行。這既可避免財務風險,又不致使控制權旁落。若將多角化集團中不確定性較大的資產剝離,這可使公司盈利前景更為明瞭,從而增強股東信心,提高股價,使公司新股的再度發行能籌集到更多的資金。
當經營環境變化時,公司經營環境包括技術進步、產業發展趨勢、經濟周期變化以及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等。若經營環境的變化使公司原資源配置成為低效率的方式,企業可通過分立使不再適合公司總體發展戰略的子公司獨立於母公司之外,亦可通過資產剝離使公司從不適合繼續經營的產業徹底退出,從而將融得的資金投入更高效領域。
當業績下滑時,當企業的部分子公司或部門利潤水平低或達不到預期利潤增長率甚至虧損時,若該子公司或部門發展前景尚可,企業可將其分立使之重新定位,使子、母雙方更加集中於各自具有比較優勢的業務,從而提高經營績效和股東收益;若該子公司或部門發展潛力甚微,亦可將其徹底剝離,以結束其對整個公司業績的不良影響。
當欲從事炒作企業投機時,有戰略眼光的投機家視企業為商品,其可觀的增值源泉在於整合與包裝。將潛力巨大的企業併購過來,經過適當資產重組之後再將其剝離,能夠從企業潛在價值的實現中獲得數倍於投資的收益。
當公司管理薄弱時,管理不善常常是權、責、利不科學結合的結果。此時若將公司分立,可使管理人員集中於子公司相對較少的業務,使之在一個部門擁有更大的權利與責任,並將其收人與子公司的績效更為緊密地聯繫起來,從而強化激勵與約束作用,降低代理成本,增加股東收益。
當併購決策失誤時,分立與剝離是併購的逆向運作。實行多元化併購策略的公司,若其新增子公司可融性差,不能與母公司很好地整合,或者其經營範圍超出本公司管理能力之所及,抑或對其發展潛力判斷失誤,這種併購便會增加負協同效應,稀釋每股盈餘和股價,使公司價值受損。此時可將併購來的子公司剝離,以使本公司經營狀況恢復到併購前的狀態;若將其分立出去,亦可使之獨立於本公司的業績與管理範圍之外,自成體系地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