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多賽特悖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孔多賽特悖論是法國孔多賽特於1785年提出,三個投票者就三個公共決策方案進行投票的情形下,可能出現投票過程不能達成公共決策的結果,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失靈了。隨著投票人數和備選方案的增加,迴圈的大多數的出現概率會越來越高。當備選方案的數量趨於無窮大時,無論投票者人數多少(只要大於3)。
社會選擇是將社會各成員的偏好集結成社會的或群的偏好。社會選擇中需進行價值判斷、比較的對象,叫做備選方案,個體是社會選擇中進行價值判斷、比較,行使選擇權利的主體。在現實中,採用過傳統、獨裁、投票選擇、市場機制等社會選擇方式。其中“傳統”這種社會選擇方法有多種不同形式,例如風俗、習慣、宗教、迷信等。“獨裁”是指由個人或小集團對其他個體進行控制,體現某個人或小集團的意志,例如封建社會的君主即通過獨裁統治國家。現代理性、民主的社會一般採取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社會選擇方式。
市場機制、投票選舉是典型的社會選擇。在市場經濟中,個體在市場經濟中的選擇通過貨幣來完成,使得資源配置往高效率的方向運行。現代民主制度中,個體體現選擇權利的方式是投票。政治權利配置的特點一般是一人一票,特殊情況下是一人多票。即個體根據其偏好通過選票影響公共決策。此外,社會選擇還涵蓋實際生活中通過各種選擇規則進行的各種決策方式。
孔多賽特悖論出現的概率都為1,孔多賽特悖論也被稱作投票悖論,簡單的說,就是--備選擇方案的數量越大,則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下,越不容易達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