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多數無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多數無知(Pluralistic ignorance)

目錄

什麼是多數無知

  多數無知也稱多元無知,是一個社會心理學術語,1931年由丹尼爾·卡茨(Daniel Katz)和弗洛伊德 奧爾波特(Floyd H. Allport)創造,描述“一種情形:群體多數成員私下拒絕一種行為模式,但是錯誤地想像其他大多數人都接受它...用Krech和克拉奇菲爾德(Crutchfield)的話說,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沒有一個人相信,但是每個人都認為,每個人都相信。”反過來,這說明有可能得到支持的某種行為模式,在事實上,可能是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的。

多數無知的實驗

  實驗者請受試者在一個密閉小房間寫問卷作業,並且欺騙他們只是要做一個一般性的問卷調查。在小房間上方有一個通風口,實驗者隨後會在對方開始寫作業後不久將一種對人無害的煙霧從通風口排入。

  受試者分成幾個組:有:單獨1人、2人.....到6人以上的小組。但其實除了受試者自己本身以外,其它的團體成員都是“實驗者同謀”——應實驗者要求假扮受試者的其他實驗人員。所以不管團體的大小,真正的受試者其實都只有1人。而實驗同謀的劇本設定是:他什麼也不做,就只是持續寫作業。

  他們發現,當只有一個人的時候,許多受試者看到煙霧飄出就馬上有反應,筆一丟就奪門而出。不過,兩人、三人、四人....隨著人數的增加,受試者從煙霧施放到衝出門的時間也隨之拉長。到最後,甚至有幾組受試者根本沒有打算出來——直到他們被濃厚的煙霧干擾到看不到試題,才出門去和實驗者抱怨!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心理學家認為是兩個成因造成的:人們普遍都有一種傾向,有時會在危急的時後故作鎮定,即使自己緊張得要死。因慌亂表現是一種有損ESTEEM(自尊-自我價值)的行為。根據多數無知理論,人們會觀察他人的狀況來瞭解自己的處境,可是其他人實驗同謀每個人都像沒事人一樣,繼續寫他的問卷。那麼受試者就會想.....看他們那麼鎮靜,應該是知道些什麼吧?也許那煙霧根本不會傷害到人....

多數無知的案例

  多元無知理論認為:對身處困境而亟需幫助的人而言,如果只有一個陌生人而不是一群陌生人在場的話,他得救的概率反而會要大一些。

  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均會經歷過這樣的案例:一位身體孱弱的老人在回家的途中,突然暈倒於路邊,這時可能最為亟需的就是需要路過之人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經過這位老人身邊的第一位路人雖看到這位老人,心生善心,可由於害怕染上麻煩,猶豫了10秒鐘之後,毅然頭也不回地離開,在其身後的第二位路人看到前面一位的行為之後,猶豫了5秒鐘,也是堅持離開,第三位猶豫了2秒鐘,第四位, 第五位……於是毫不猶豫地堅持離開。這種連鎖反應使得老人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期。事發之後,很多人在指責社會的冷漠與路人的無情。路人的冷漠和無情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多元無知效應可能也能夠較好第解釋這種社會現象的存在。同樣,2011年10月13日下午在廣東佛山發生的兩輛車碾壓女童小悅悅,18位路人無一人向前幫扶事件,也充分說明多元無知效應的存在。

  多元無知效應在商業中也得以廣泛應用,最為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各種新型創新產品流行傳播。例如:在前幾年風靡一時的開心網,就是憑藉其開心農場的網路游戲,吸引了無數網民激情加入其中,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之餘,我們談論的話題很多都離不開開心農場,但這其中,一個不爭的事情就是:很多人其實並不是十分喜歡這個游戲,但是看到身邊的家人、同學和同事都在玩這個游戲,因為擔心自己的與眾不同會增加自身與群體交流的成本,於是就不自覺地每天也跟其他人一樣“敬業”地守在電腦旁,收自己的菜,偷他人的菜。蘋果手機能夠風靡全球,除了其出色的技術以外,多元無知理論對其貢獻也不可小覷。   

造成多數無知的原因

  多元無知之所以起作用,中間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因為他們錯誤地判斷了他人的想法,認為群體中其他成員對某個行為的表述就是其真實的想法。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認定他人的行為要真實於自己的?為什麼他們不認為他人內心對共識的支持還沒有自己強烈呢?人們相信自己比實際上更清楚地交流了其真實情感這一現象一直用“透明性幻覺”這一術語來表示。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的兩個偏差應該對此負責。

  第一個偏差是,人們沒能認識到他人的外表是怎樣說服他們的,錯誤地認為他人公開的外表必然會顯示其內心的狀態,沒有認識到他人是在隱藏其內心矛盾和不確定。

  第二個偏差是人們非常擔心自己會比他人顯得愚蠢或者天真。如果旁觀者沒有認識到,引導他們去掩飾的動機對他人具有同樣強大的影響,他們就不會認識到他們自己和他人完全相同的行為有著相同的含義。明知是對顯得愚蠢的擔心導致自己看上去很震驚,他們還是覺得,仍有其他一些原因應為他們公開的鎮靜負責。   

多元無知效應的影響

  社會接受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不被社會接受,是一種比較殘酷卻非常有效的讓人遵守規範的方法,受歡迎依賴於追隨普遍被接受的觀念和社會實踐。即使某種被普遍接受的群體規範群體成員所不贊成的,為了能被群體接受人們還是會表現出自己很贊成。人們非常討厭被群體和他人孤立,所以被孤立的擔心經常成為人們迫於同意他人一些意見的主要原因,所以擔心被同輩群體拒絕經常成為年輕人抽煙、喝酒的主要動機。

  當群體中的人們都在進行一個錯誤的行為時,就會模糊群體成員中正確的價值觀,他們會認為自己原本正確的價值觀是錯誤的,從而修正自我的意見,讓自己與群體更加和諧。這個時候群體規範的力度會大於社會規範。

  人們生活在社會中都有自己一定的責任,必須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規範,如工人按時上班、醫生認真治病……但是當群體中的規範是“定時收菜”時,這種普遍社會規範的約束力就會低於群體的約束力。於是網上傳出《白領沉迷開心網種花偷菜丟工作》、《沒幫老伴上網偷菜六旬夫婦鬧離婚》等這樣類似的新聞。就像人們知道抽煙喝酒有害身體健康一樣,在朋友給你遞過來煙或者熱情地勸酒時,大多數情況都會抽煙喝酒一樣。即使玩家意識到這僅僅是一個游戲而已,當大家都在“敬業”地看護這農場時,你也會自然不自然地每天準時來農場逛逛,還是在一些不合時宜的時間來打理農場,還會因為來看看菜而忽略了自己的工作和身邊的人。   

多數無知的建議

  在現實生活中,社會的規則和制度很容易變成一紙空談,是因為群體規範的力量往往要大於社會規範。所以要想降低人們對“偷菜”游戲的痴迷度,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要人們走出多元無知的怪圈。

  剋服多元無知可以從兩個方面努力:第一,讓人們剋服他們審查自我的衝動,當人們更願意說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時,多元無知極少會出現。第二,驅散它——告訴人們他人想的與他們做的一樣,這時中間人就能在這個環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otf125,Llyn.

評論(共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多數無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2.28.136.* 在 2017年9月23日 14:43 發表

托的實際應用

回複評論
风吹无根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2月22日 00:27 發表

所以應該說:沒有疑問的舉手。

回複評論
M id 75f900c707ce12641f705cd1a476a744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9月29日 21:40 發表

牆頭草心理

回複評論
M id 2c3d3589df312532a6e64b212e45491c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10月6日 19:07 發表

炒股群里,除了被騙的,其他全是脫······

回複評論
my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7月6日 14:09 發表

不要自以為

回複評論
M id 45a95ca565798e1b0d0ebfa3b864f929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7月6日 17:59 發表

在未知環境下,大多數人都選擇會跟隨“其他人”,因為心裡總是認為大家都那麼做就應該是正確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