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機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商品流通機制是指市場有機體內部各方面在市場交換活動中建立的相互制約和影響的內在有機聯繫形式。具體講,商品流通主體在市場上進行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經濟活動所形成的價格、利率、競爭、稅率、供求、風險等方面的聯繫和制約方式,就是商品流通機制。
商品流通機制由基本機制、主導機制、核心機制、平衡機制、信號機制、動力機制、制導機制等組成。
- 一、基本機制—時空機制
流通時空機制是指商品流通在時間上、空間上的制約作用機制,它包括流通時間機制和流通空間機制。
- 二、主導機制—供求機制
供求機制是商品流通機制中的主導機制,它在商品市場、金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均發生作用,特別是和價格機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 三、核心機制—利益機制
利益機制是指流通主體在流通經濟活動中追求其經濟利益所形成的動力機制。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是市場機制運行的原動力。
- 四、平衡機制—調節機制
調節機制是一種主體內部無處不在的機制,也是流通主體的執行機制,它貫穿於整個流通過程的始終。
- 五、信號機制———價格機制
所謂價格機制就是通過價格漲落來調節商品和其他要素的需要量和供給量,影響生產、經營和消費走向的經濟運行機制。供給量超過需求量,價格便下跌;價格下跌,供給量便減少,但需求量反而增加,由此反覆運動達到需求與供給的平衡,這就是價格自動調節的機能。
- 六、動力機制———競爭機制
- 七、制導機制———約束機制
約束機制是指商品流通企業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法則以及職業道德的要求,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的機制,它由市場約束機制、預算約束機制、法律約束機制、行業約束機制所構成。
- (一)客觀性
商品流通機制是市場本身所固有的內在機制,不是外部力量所強加的。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某種機制必然會發生某種作用;而不具備這種條件時,其作用必然無從發揮。商品流通機制在一切商品經濟社會中都是客觀存在的,人不能創造、消滅它,而必須尊重其運行的規則。
- (二)關聯性
任何一個機制的作用都會引起其他機制的連鎖反應,並要求其他機制的配合。例如,供求變化會引起價格的漲落:供大於求價格下跌,供不應求價格上升。價格的漲落會引起利潤的增減:價高則利大,價低則利小。利潤的增減會引起投資活動的變化:利潤大投資增加,利潤小則投資減少。投資活動的變化又會引起利率和工資的變化,投資、利率、工資等變化會引起供求關係發生新的變化,如此迴圈往複以至無窮。如果某個機制發生呆滯,則勢必影響其他機制功能的發揮,從而導致整個商品流通機制調節功能的紊亂。
- (三)調節性
價值規律是商品流通機制的原動力,商品流通機制通過市場上各種商品供求變化和各種商品市場價格的變化,使各種商品生產同市場需求自動聯繫起來,以免造成商品價格因供求脫節而過大地上下波動。商品流通機制對社會生產和消費需求的調節是由市場上價格和供求關係的自發變化進行的。
- (四)迂迴性
商品流通機制的作用效果不完全是直接的,而是要經歷一個迂迴的漸進過程。商品流通機制發揮功能的過程,包括三個相互銜接的階段,即市場競爭調節市場價格、市場價格調節供給和需求,以及供求變化引起新的競爭。只有經過這三個階段,商品流通機制的作用效果才能顯露出來,因而具有迂迴性。
- (五)自發性
在商品流通機制運行過程中,為數眾多的市場主體盲目地為客觀必然過程所支配,往往不能預見其活動的後果,因而它具有自發的特點。要彌補市場調節這一缺陷,必須實施巨集觀調控。
- (六)內在性
商品流通機制是市場運行規律作用的內在機制,是客觀的、內在的,並非來自外部力量。人們只能適應“機制”,因勢利導,調整自身的行為;利用“機制”,為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服務。例如,供求變化引起價格漲落,是價格和供求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作用的結果,是內在的機理所決定的,不為人們的意志所轉移。但人們可以利用這個機制,調整自己的行為,即通過掌握價格變動的趨向,決定買進還是賣出,促使市場供求趨向新的平衡。
- (一)組合功能
商品流通機制把各市場主體有機組合在一起,使他們的產、供、銷活動相互銜接和相互協調,促進產銷一致,實現供求平衡,確保市場穩定。
- (二)激勵功能
在商品流通機制的背後,各經濟當事人為了各自的物質利益,在市場上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為了自己的物質利益而相互競爭,這種競爭的壓力激勵他們努力提高自身的生產經營能力和經濟效益。
- (三)促進功能
商品流通機制能有效地促進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管理,降低個別勞動時間,從而獲得超額利潤。正是這種對超額利潤的追求,促進社會技術不斷進步,從一個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 (四)導向功能
商品流通機制通過價格變動反映市場的供求狀況,指明企業的利益所在,從而引導企業在趨利避害中使自己的活動更加符合效益原則。
- (五)分配功能
價格的高低關係到企業利益的大小。商品流通機制通過價格的變化,引導社會價值的轉移,使企業之間的利益進行再分配。
- (六)經濟功能
商品流通機制刺激著每個生產者都必須想方設法地改進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以降低自己商品的生產費用,使自己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各個商品生產者努力的結果就實現了社會勞動和其他資源的節約。同時,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的法則使規模小、效益差的企業不斷被淘汰,實現資源的集中使用,形成規模經濟,這也可以實現資源的經濟和節約使用。
- (七)選擇功能
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篩選,促進其不斷優化。在競爭中,素質較高的企業,必然處於有利地位,獲得較多的利益,而有些企業則被淘汰。這種優勝劣汰的自發選擇,是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
- (八)調節功能
商品流通機制通過價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相互適應來執行調節的功能。商品流通機制能夠調節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的總生產和總需求的矛盾,這是社會總資本再生產順利進行的條件。價格上漲刺激生產而抑制需求,而價格下跌則刺激消費者的需求而又抑制生產供應,進而使市場供應趨向平衡。
- (九)配置功能
商品流通機制有效地調節著社會資源和勞動時間在產業部門之間的分配。如通過價格隨著供求的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引導社會資源向效益高、急需發展的產業和企業流動,使有效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有效使用。
- (十)平衡功能
流通機制在其運行中是一個獨立系統,本身就具有明顯的自我平衡功能。
- (一)合理配置社會資源
在市場經濟中,各個企業都是獨立的商品生產經營者,他們生產的商品只有滿足了社會需要時,其個別勞動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實現其價值。,由於商品流通機制的作用,就迫使各個企業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生產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商品,由此實現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等社會資源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
- (二)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在市場上,生產同種產品的生產者相互比較衡量各自的勞動消耗,將個別勞動消耗還原為社會必要勞動消耗,也就是將個別勞動時間還原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最終將個別價值還原為社會價值或市場價值,並以市場價格形式表現出來。
- (三)合理調節利益分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從事商品生產的各個企業都是獨立地為滿足社會消費需要生產一種或幾種產品。生產的獨立性決定了各個企業對自己產品獨立占有和支配的權力。商品流通機制就成為鼓勵先進,鞭策落後,促使企業加強經濟核算的工具。企業在服從社會需要的前提下,為了謀求自己正當的物質利益,必然精打細算,努力改善經營管理,使自己生產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流通機制除了以上積極的一面以外,還有它的缺陷,這就是:
- (一)流通機制只能對商品流通的微觀平衡起自動調節器的作用,而不能主動地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巨集觀平衡
這是因為: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是以消費、儲蓄、投資等總量的平衡為條件。這種巨集觀平衡若只通過自由競爭必然帶來一定的盲目性,會導致企業的一哄而散。資本主義自由流通體制,經常存在大量的失業和需求不足,特別是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局部的有組織性掩蓋不了整個社會的盲目競爭及經濟運行的大起大落,這是市場流通體制最根本的弱點。
- (二)流通機制是以市場主體追求局部利益為動力的
局部利益的存在,企業才會行動,局部沒有利益或近期沒有利益,企業就不會行動。然而,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在許多部位、許多環節、許多場合,利益機制不一定直接發揮作用,例如,公共道路、防洪、大氣污染、基礎研究、教育、出版等,局部利益就不一定與整體利益協調,這就需要有其他手段來協調。所以市場流通機制在許多場合、許多環節常常是調節不了或調節不好的,它並不是一種萬能的機制。
- (三)流通機制有利於競爭,而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壟斷
我們把這種現象叫作市場異化,市場異化是市場流通機制運行的一個內在矛盾,它自身無法剋服。市場異化使生機勃勃的市場局面變為停滯和腐朽,因此,要使市場流通機制有效地發揮作用,必須對市場異化予以矯正。
要使商品流通機制充分地發揮作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
(1)商品流通主體必須是獨立自主、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經濟主體。否則商品流通運行就會缺乏應有的動力、應有的決策、應有的調節和應有的約束。
(2)商品流通主體必須擁有快速靈活的應變機制。因為市場上商品流通錯綜複雜,情況多變,商品流通主體處於各種信息的包圍之中,如果其沒有完善而快捷的應變機制,就不能迅速作出反應,及時調整決策,以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要。
(3)商品流通主體必須具有良好的外部聯繫機制。商品流通主體的基本職能是在商品交換活動中即商品買賣中取得利潤。他們在組織商品流通的過程中,經常需要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聯合。同時,也要求信息渠道通暢,以便及時、準確地反映市場供求和價格狀況。這些都決定了商品流通主體對外聯繫的廣泛性和聯合行為的重要性。因此,良好的外部聯繫機制可以確保商品流通運行機制有效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