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林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和諧林業是一個系統的概念,理論上說,是林業各子系統均衡匹配,林業各成員協同共生、互利互榮。林內人的潛質得到充分挖掘,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及全面發展。林內人與林外人互諒互容、互利互讓、共贏共用、平等協商、和睦相處,林業中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野生動、植物、人與林業、林業與社會協調發展。[1]
和諧林業的主要特征[2]
1.高效林業
就是林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林地利用率、林地生產力明顯提高,森林結構和質量得到充分改善,功能和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的林業。森林資源少、效益低、活力差、功能單薄、投入產出比低是當前我國林業的顯著特點。未來幾年,要努力實現建設高效型林業的目標,必須牢牢抓住森林培育這個核心,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林業,快速實現森林資源增加;必須緊緊抓住森林經營這個關鍵,加強低產林的改造和管理,提高森林質量和效益,增強森林的功能;必須大力推進林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盤活林業資產,為林業增添生機與活力;必須統籌科技、管理、機制等因素,提高投入產出比,提高林業發展效益。
2.節約林業
就是充分體現節約優先原則,開發與節約並重,林地和木材等林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林業產業鏈條充分延長,迴圈經濟充分發展,行政成本有效降低的林業。由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特別是森林資源,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短缺狀況更為突出。發展節約林業,必須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必須堅持發展迴圈經濟,進一步轉變林業經濟增長方式,延長林業產業鏈條,提高綜合利用率;必須完善資源節約管理體系,創新資源節約機制,努力節約資源能源;必須強化節約意識,鼓勵節約消費模式,加快發展林業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建設步伐,推進無紙化辦公、網路化辦公,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3.法治林業
就是依法治國方略在林業上得到全面貫徹,具有完備的林業法律法規體系、規範的林業行政執法體系、高效的林業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和健全的林業普法教育體系,把林業的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為實現林業又快叉好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的林業。依法治林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林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途徑。建設法治林業,必須堅持良性準則,做到預防為主;必須樹立民本觀念,為民執法,執法為民,始終堅持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中心來開展工作;必須弘揚依法治林,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提高執法水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權益,真誠服務“三農”,服務“三林”。
4.創新林業
就是創新理念牢固樹立,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體現,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工作手段不斷創新,自主創新能力強、體現行業特色,為林業實現科學發展提供保障的林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加強林業發展,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要提高林業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著重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3方面下功夫,加強林業體制、機制、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創新,不斷增強林業發展活力。
5.開放林業
就是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著力引進國內外林業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和資金,在開放中求發展,在合作中求共贏,逐步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林業。開放是當前和未來世界發展的總趨勢,擴大對外開放是加速林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必須在國家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系統內外、單位之間,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形成開放態勢;必須對外增強交流與溝通,積极參与技術合作和競爭,擴大互利合作和共同開發,做到合作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互利共贏。
6.人文林業
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廣大人民群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共用生態建設成果,實現人與事業良性互動,人人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生態文化充分發展,生態文明充分弘揚的林業。馬克思主義認為,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要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要大力建設人文型林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構建良好的人居環境,使人們居有花草綠蔭,吃有綠色食物,喝有乾凈水,呼吸有新鮮空氣;要堅持人與事業良性互動,讓大家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分享盛世興林建設成果,在發展林業的同時,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堅持推廣生態文化。弘揚生態文明,在人們心目中樹起崇尚自然、熱愛生態的道德情操,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尊重自然、珍惜生態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