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冷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後冷鏈[1]
所謂後冷鏈,是指從產品包裝起(液態製品如灌裝封口),直至最終到達消費者的各個環節,所涉及的冷藏技術條件和操作要求。“後冷鏈”是冷藏食品保持品質的必要條件。各種冷藏食品對後冷鏈會有不同的要求。而要達到這個要求,牽涉到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
在整個“後冷鏈”中只要有一個環節斷裂,就會危及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我國食品的冷鏈建設明顯滯後於食品工業的發展,而“後冷鏈”的水平更是冷鏈管理的薄弱環節。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食品的零售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出現了連鎖經營、超級市場、綜合大型超市、便利店、折扣店等等各種現代業態。但冷鏈管理與國外同行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是當前冷藏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不可忽略的隱患。
後冷鏈的意義[1]
“後冷鏈”是合格的冷藏食品從生產過程到消費過程的必要保障,具備完善的符合要求的“後冷鏈”系統的意義在於:
2、減低商品的流通損耗,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3、確保消費者食用的安全。
“後冷鏈”建設和管理牽涉面廣,關係到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消費者,實際上關係到社會各階層乃至每個家庭。“後冷鏈”建設和管理同時涉及硬體配備和軟體到位,涉及企業的費用成本和經營效益。嚴重的商品安全事件還會引起社會震蕩。“後冷鏈”間接關係到國家營養政策的貫徹和落實。
因此“後冷鏈”問題已不僅僅是企業層面單純的技術問題,完善“後冷鏈”建設和管理,對於確保老百姓進食安全,提高國民的健康衛生水平,推動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的技術進步,貫徹健康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後冷鏈的存在問題[1]
近十幾年來,在保證食品質量和安全方面,生產、經營企業也作了不少努力,但由於:
1、商業倫理失落,小生產意識普遍,經營理念落後。
2、遷就現狀,照顧落後,立法嚴重滯後。
3、低成本運行,打價格戰,投入嚴重不足。
4、高執法成本,低違法成本,市場監管缺位。
“後冷鏈”的現狀還是問題多多。在流通環節,食品“後冷鏈”的斷裂到處可見,即使設備相對完好的超市公司也難以做到“後冷鏈”一連到底。往往在最後1米處斷裂。
後冷鏈的解決途徑[1]
完善“後冷鏈”是一項社會化的大工程。僅靠加強檢查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
1、首先,要加強立法。要對從業相關商品的生產和經營企業設置強制性的行業規範。如對於巴氏奶,上海曾在2005年訂立過《上海巴氏殺菌乳“後冷鏈”操作規範(試行稿)》。但這個規範不是一個強制性的規範文件,且覆蓋面主要在自願執行的生產性企業。類似此類文件應積極爭取進入立法程式和系列,升級為全社會的強制性規定來執行。設置適當的產業技術性門檻,對於遏止惡性競爭也許不無好處。
2、嚴格監管,對違法企業加重處罰,以便足以發揮監管的威懾作用。當前,提高違法成本,對維護市場秩序是十分必要。
3、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從商業倫理、軟硬體建設、管理技術、健康的消費理念和保鮮常識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全面提高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健康衛生素養,落實“後冷鏈”的常效管理機制。
4、組織科技攻關,將“後冷鏈”中一些困難的節點列為攻關項目,重點予以突破。如:如何解決最後1米的冷鏈斷裂?如何採用IT技術對商品環境溫度進行全程的監控?如何用技術手段能在商品包裝上鑒別冷鏈斷裂的環節,以便分清責任,改進運行?等等。
5、開展國際交流,學習國際“後冷鏈”管理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走出一條中國現代“後冷鏈”建設和管理的新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