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費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衛生費用(Health Expenditure)
目錄 |
什麼是衛生費用[1]
衛生費用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衛生費用是指一定時期內為保護人群健康直接和間接消耗的社會資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財力消耗,以貨幣來計量;狹義的衛生費用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全社會為提供衛生服務而直接消耗的經濟資源。通常所指的衛生費用是指狹義的衛生費用,是衛生費用研究的主要對象,包括政府衛生投入、社會衛生投入、個人衛生投入,而不只是我們通常以為的個人現金衛生之部分。
衛生費用的分類[1]
衛生費用可分為直接衛生費用和間接衛生費用兩類。直接衛生費用指利用衛生服務而支付的費用,包括病人看病支付的各種服務費、化驗費、藥費及材料費等;間接衛生費用包括因病誤工的工資、車旅費、營養費、照顧患者的誤工工資等。間接費用不是衛生費用研究的重點,但在進行費用效益分析時,為了全面衡量因病傷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必須全面計算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才能對衛生服務的投入與產出作出全面的評價。從衛生服務角度,還可將衛生費用分為醫療服務費、衛生防疫費、婦幼衛生費、醫學教育費及科學研究費等。
衛生費用的影響因素[2]
1.人口因素
一是人口數的增加。Freeland等指出,1970—1978年醫療費用增長的6%是由於人口的增長。中國衛生總費用課題組的研究表明,我國在1978~1994年的16年間,年均衛生費用增長速度為17.96%, 年均人口增長連度為1.38%。由於人口增長帶來7.68%的衛生總費用增長。二是人口老齡化。據日本官方對1991年衛生費用的分析, 在總共5.9%的費用增長內,由於人口老齡化引起了31.5%的費用上漲。我國學者劉興柱研究表明, 我國1978~1985年和1985~1989年間的衛生費用上漲中老齡化的作用分別為4.5%和6 4%。
2.通脹因素
由於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物價普遍上漲,從而導致了能源、運輸材料及其他衛生用品價格的上揚,加速了衛生費用的上漲,各國的研究均證實了這一點。我國自1978年以來,通貨膨脹對人均衛生費用增長有明顯影喃.GDP價格指數每增加1%,將導致人均衛生費用上漲2.07%,且影響程度越來越高。
3.疾病因素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影響,疾病結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吸毒、精神疾患及其他由於病因不明和防治困難的慢性病在疾病譜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成為衛生費用上漲的重要因素。一項由美國國家公共服務研究所做的調查揭示:1993年心血管病的醫療費用為800億美元,損傷的費用為690億美元, 癌症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含腎病)分別達到490億美元。英國用於冠心病的費用每年達5億英鎊。
4.科技因素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新技術、新設備廣泛應用,促使衛生費用的增長。
5.藥品因素
從衛生費用的結構上看, 發達國家藥品費用占衛生費用的比例大致在10%~20%之間。我國1993年達到50%左右,新藥品的應甩(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濫用與浪費), 是影響衛生費用增長的又一重要固素。
6.醫療服務因素
隨著衛生事業的發展,醫療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及從業人員顯著增加,為社會提供的醫療服務越來越多(甚至有誘導醫療消費需求問題),這必然促使衛生費用的增長。
7.其他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的健康意識、健康投資意識及衛生保健需求大大增強;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不盡完善;政府的衛生政策及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都是影響衛生費用增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