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费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卫生费用(Health Expenditure)
目录 |
什么是卫生费用[1]
卫生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以货币来计量;狭义的卫生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全社会为提供卫生服务而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通常所指的卫生费用是指狭义的卫生费用,是卫生费用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政府卫生投入、社会卫生投入、个人卫生投入,而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个人现金卫生之部分。
卫生费用的分类[1]
卫生费用可分为直接卫生费用和间接卫生费用两类。直接卫生费用指利用卫生服务而支付的费用,包括病人看病支付的各种服务费、化验费、药费及材料费等;间接卫生费用包括因病误工的工资、车旅费、营养费、照顾患者的误工工资等。间接费用不是卫生费用研究的重点,但在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时,为了全面衡量因病伤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必须全面计算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才能对卫生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作出全面的评价。从卫生服务角度,还可将卫生费用分为医疗服务费、卫生防疫费、妇幼卫生费、医学教育费及科学研究费等。
卫生费用的影响因素[2]
1.人口因素
一是人口数的增加。Freeland等指出,1970—1978年医疗费用增长的6%是由于人口的增长。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我国在1978~1994年的16年间,年均卫生费用增长速度为17.96%, 年均人口增长连度为1.38%。由于人口增长带来7.68%的卫生总费用增长。二是人口老龄化。据日本官方对1991年卫生费用的分析, 在总共5.9%的费用增长内,由于人口老龄化引起了31.5%的费用上涨。我国学者刘兴柱研究表明, 我国1978~1985年和1985~1989年间的卫生费用上涨中老龄化的作用分别为4.5%和6 4%。
2.通胀因素
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物价普遍上涨,从而导致了能源、运输材料及其他卫生用品价格的上扬,加速了卫生费用的上涨,各国的研究均证实了这一点。我国自1978年以来,通货膨胀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有明显影喃.GDP价格指数每增加1%,将导致人均卫生费用上涨2.07%,且影响程度越来越高。
3.疾病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影响,疾病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吸毒、精神疾患及其他由于病因不明和防治困难的慢性病在疾病谱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卫生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一项由美国国家公共服务研究所做的调查揭示:1993年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为800亿美元,损伤的费用为690亿美元, 癌症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含肾病)分别达到490亿美元。英国用于冠心病的费用每年达5亿英镑。
4.科技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促使卫生费用的增长。
5.药品因素
从卫生费用的结构上看, 发达国家药品费用占卫生费用的比例大致在10%~20%之间。我国1993年达到50%左右,新药品的应甩(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滥用与浪费), 是影响卫生费用增长的又一重要固素。
6.医疗服务因素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显著增加,为社会提供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多(甚至有诱导医疗消费需求问题),这必然促使卫生费用的增长。
7.其他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投资意识及卫生保健需求大大增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尽完善;政府的卫生政策及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都是影响卫生费用增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