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政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卫生政策((Health Policy)
目录 |
卫生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一个范畴,是指政府或权威机构以公众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卫生政策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的,对社会卫生资源筹集、配置、利用和评价,通过政府颁布的法令、条例、规定、计划、方案、措施和项目等形式加以确定。
(一)共同性与差异性
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健康是基本人权”的理念,并将发展医学的目的定位于维护和促进健康,各国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健康水平,在政策制定的目标上具有共同性;同时在发展的思路上,各国普遍将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的提高作为当前卫生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卫生事业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人类健康有关的环境因素与生物因素是基本一致的,不少卫生政策,特别是技术性卫生政策,如全球控制传染病的政策,具有共同的特点。但由于各国乃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差异,在具体的政策的选择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同样是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促进卫生服务的公平,有些国家选择国家医疗保险模式,而有些国家选择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于是就形成了复杂、变化的、具有不同特征的卫生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选择,又脱离不了其本国的现实环境即国情。
(二)部门性与社会性
我国大量的卫生政策都是由党或政府或其他政治性组织授权或委托卫生部门研究制定的,并由卫生部门、卫生机构组织实施,所以,卫生政策具有特定的部门性。同时,在现代社会,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综合模式的转变,医学社会化与生产社会化、生活社会化同步发展,过去的小卫生观已经为卫生工作社会化的大卫生观所代替,所以,卫生政策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很多地方都依靠政府多部门的力量,共同解决社会卫生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政策就是卫生政策社会性特点的典型例子。
(三)强制性与教育性
卫生政策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特别是法制型卫生政策,是卫生政策定型化、条文化了的一种形式,具有严格的强制性,如SARS等烈性传染病控制政策的实施就是这样。但是,卫生政策面向社会群体,需要人们理解和自觉接受后才有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而许多卫生政策,更倾向于是一种大众引导方式的。需要宣传发动、说服教育才能得以实施。所以。说服教育性是它的又一特征。
(四)时效性与稳定性
任何一项卫生政策,都以一定现实条件为实施前提,受时间和空间制约,一旦客观形势发生变化,就可能成为过时的卫生政策。卫生政策的时效性要求卫生政策制定者持开放的态度和观点.根据环境的新变化,研究修订新的政策内容,以适应社会需要。但是,卫生政策又具有持续稳定性的特点,因为很多卫生保健工作,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可能需要多年努力甚至多代人的努力。只要卫生政策所制定的任务没有完成,就需要继续发挥作用,也就应该保持它的持续和稳定。
(一)导向功能
这是卫生政策最重要的功能。卫生政策能有效地将卫生事业发展过程出现的复杂、多变、相互冲突、漫无目的的行为,统一到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上,按照卫生政策制定者的意志,朝既定的方向有序发展。
(二)协调功能
一方面由于各级卫生部门、卫生工作者和卫生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念、行为动机互不相同、互为影响,因此要以卫生政策为行为准则,才有可能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卫生事业需要与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相互协调,才能稳步发展。如医疗费用问题,需要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物价、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多部门参与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控制功能
首先,卫生政策的目标决定卫生工作的内容,时刻控制着卫生工作以实现卫生政策目标为中心。其次,围绕卫生政策目标的工作计划内容订得越明确、细致、全面,达到目标的控制工作效果就越好。我国正在进行的卫生改革,正是依靠一系列卫生政策与策略的控制作用,保证了改革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分配功能
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卫生政策的分配功能要解决月个问题:向谁分配,如何分配和什么是最佳分配。卫生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每个利益群体都希望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这势必造成利益冲突。为此需要卫生政策来调整各方利益。
- 傅华主编.第二十三章 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配置.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