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和羅森茨韋克的行政組織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卡斯特(Fremont E.Kast) 和詹姆斯·E·羅森茨韋克(James E.Rosenzweig)的《組織與管理——系統權變的觀點》(1979年)是權變理論學派的代表作。他們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管理學教授。
卡斯特和羅森茨韋克把組織系統看作是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一個系統。組織是由各種子系統構成的整體。組織作為一個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是由五個不同的分系統構成的整體。這五個子系統包括:目標與價值子系統;技術子系統;社會心理子系統;組織結構子系統;管理子系統。
在巴納德對組織要素的分析中,他把物質部分從組織的概念中排出去,使其組織概念抽象化,然後再進行邏輯分析,試圖把握住組織系統的本質。巴納德從系統的構成要素出發去探索組織系統的本質屬性,但他只關註人的要素而忽視其他物質要素的存在,結果以部分替代整體,未能觸及組織系統的本質,因此,他的組織要素的劃分並沒有得到管理學家普遍的普遍承認。
而卡斯特和羅森茨韋克把系統的劃分的五個子系統本身是含糊不清的,這五個分系統之間既並非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這些子系統之間的關係並不能組成耦合的關係。卡斯特和羅森茨韋克所歸納的子系統技術子系統、社會心理子系統、組織結構子系統並不是組織的要素,而是組織的形式,或者說是組織要素的表現形式,這樣的要素劃分是只抓住了企業組織的錶面現象,同樣也沒有把握企業組織系統的本質。因此,該理論只能用來指導有效的企業組織系統的設計,而無法回答企業組織是如何產生以及會如何變動這些動態的根本性問題。
如前所述,形式是內容的反映。有什麼樣的要素,組織就會表現出相應的性質。組織具有開放性、目的性、整體性這三種根本性質。組織具有開放性說明組織的要素應當含有組織環境;組織具有目的性說明組織的要素應當含有組織目的;組織具有整體性說明組織內部是由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在一般系統中,相互作用的系統是施控系統和受控系統,而在組織中,相互作用的要素是管理主體和管理客體。
根據組織表現出的性質,我們可以把組織的構成要素確定為:組織環境、組織目的、管理主體和管理客體。這四個基本要素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組織。
其主要觀點是:
(1)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接受足夠的投入,以維持其正常運轉,同時提供足夠的產出給外部環境,以便保持組織與社會環境的動態平衡關係。
(2)組織是一個整體系統,一般由這樣五個分系統構成:目標與價值分系統;技術分系統;社會心理分系統;結構分系統;管理分系統。
(3)提出了組織的權變觀念,認為權變觀點所要研究的是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各分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
① 組織具有多變數性,應當具體地研究組織和它所處的環境之間的關係;
② 每個組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分系統都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因而不存在普遍適用於所有環境的組織原則和管理方法。
③ 權變理論致力於謀求組織與外部環境及組織內部各分系統之間的動態的、具體的一致性。
卡斯特和羅森茨韋克對未來的組織作瞭如下的預測:
(1)未來的組織將面臨波濤洶涌的變化,它們必須進行不斷的改變和調整;
(2)未來的組織規模將日益龐大和日益複雜,部門的劃分將會更細,各部門的專業化程也將更高,將會有較高的獨立性和自主權,並將會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對外開放;
(3)未來組織的層次將會有所減少。由於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先進技術的應用,特別是智能電子電腦的應用可代替部分手工勞動和腦力勞動,組織中的溝通及組織與外界的溝通將遠比目前來得方便、快速和有效,可減少大量的信息中間周轉,因而不但組織的層次將會有所減少,而且中層主管人員數量也將會有一定的減少,組織將逐步地從金字塔結構向蜂腰形的結構轉變。
(4)未來組織中的各類成員的比例將會發生重大的改變,管理人員和業務專家的比例將會大大提高,他們對組織的影響力也必將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