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掛鉤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所謂單項掛鉤法,是指對貨幣需要量增長率進行單項指標跟蹤,即只與經濟增長率一個指標掛鉤。。
單項掛鉤法的計算[1]
單項掛鉤法用公式表示為:
RMD = aRE
式中:
RMD代表貨幣需要量增長率;
RE代表(實際的)經濟增長率;
a代表貨幣供應繫數。
按照單項掛鉤法的思路,貨幣供應繫數a一般是大於1的,即經濟每增長1%,貨幣供應量必須增長1%以上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貨幣的客觀需要,才能保持貨幣供需均衡(這也就是貨幣供應"超前增長"的本意所在)。
單項掛鉤法的缺陷及對策[1]
單項掛鉤法的困難是:貨幣供應超前繫數a究竟如何取值?
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截取一段歷史時期,剔除某些非正常年份,選擇經濟發展比較健康、貨幣流通比較正常的年份作為參數。然後分別觀察不同年度的兩個增長率的比值並綜合求證。
第二種方法是不作時間剔除,用大樣本作時間參數,在一段歷史時期中求平均值。雖然可能有些年份的貨幣流通不太正常,但貨幣供應在長期的曲折波動中,一些不正常的因素會隨著經濟的調整而自動被抵消。
有些日本經濟學家建議我國貨幣管理當局,如果經濟增長率為7%~8%,那麼,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以13%為宜,而有些美籍華人專家則建議,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在7%~8%的經濟增長率條件下,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以15%為最好。這就是說,a值可以達到1.7~2.0左右。值得註意的是,弗里德曼的“規則論”也包含貨幣供應超前增長的成分。他說,美國要保持3%的GNP穩定增長率,貨幣量應按年率4%~5%的規則增長,這表明,在他看來,美國貨幣供應的超前繫數在1.33~1.67之間。
單項掛鉤法的特點[2]
這種方法是為了彌補“三項掛鉤法”的缺陷而產生的。其特點是讓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咬住經濟增長率,但又不是採取對應的掛鉤方式,即不是經濟每增長1%,貨幣供應量就只能增長1%,而上二者保持一定的幅度差,通常稱之為“貨幣供應繫數”。按照“單項掛鉤法”的公式,貨幣供應繫數一般是大於1的,即經濟每增長 1%,貨幣供應量必須增長1%以上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貨幣的客觀需要,才能保持貨幣供需均衡(這也就是貨幣供應“超前增長”的本意所在)。主要理曲如下:
(1)經濟的增長需要貨幣供應超前增長。
雖然貨幣流通以商品流通為前提,貨幣供應的增長需要以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規模的擴大為前提,以經濟的發展為基礎,但是經濟的發展並不是無條件的,它需要有貨幣供應作“原動力”,用馬克思的話來講,貨幣是“發動整個過程的第一推動力”。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離開了貨幣這個“推動器”,國民經濟這部大機器就不能啟動和運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每年都要一定數量的基本建設投資,而項目的建設周期少則二、三年,長者要幾十年才能見效。即使有當年投資當年投產的,其投產收益也不能完全補償其投資,而項目的建設期間或見效之前,需要不斷註入貨幣,這形成了經濟增長與貨幣供應的缺口。再則,項目建成後,企業一投產,周轉備用金就要增加,流動資金占用會越來越多,而企業自身積累卻極為有限,大量的資金占用需要靠銀行貸款解決。隨著資金占用水平的提高,企業資金自給率卻相對降低,不僅新建企業如此,老企業也不例外。
(2)貨幣流通速度的延緩需要貨幣供應量更快地增長,才能使之與經濟發展的需要相平衡。
因為按照貨幣流通規律(M=PQ/V),可以有兩點推論:一是在 PQ不變時,V減慢,則M的值就要增加。二是在PQ增長時,v減慢,則M的增長速度必快於PQ的增長速度,方能保持等式的成立。
(3)貨幣供應較之經濟發展的超前增長不僅表現在數量上,還表現在時間上。
即在商品還沒有生產出來之前,貨幣就已經被預付到流通中去了。馬克思曾經指出: “如果銀行把銀行券預付給也許是身無分文的資本家A,指望資本家A把銀行券如同其他貨幣一樣轉化為資本,並且逐漸地從產品中不僅取回投在產品上的預付款,而且還把他所生產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以貼現等形式付給銀行,那麼,情況就不同了。在這個場合,G實際上不是現有商品的轉化形式,而是這個形式的外表。實際上,G是那些還需要被生產出來的商品的轉化形式,或者是將使用勞動的轉化形式。”這就是說,商品還未生產出來之前,銀行就把貨幣預付給企業了,企業用預收的貨幣作為資本從事商品生產經營。馬克思認為這種形式“必定會對生產‘制度’的發展產生有利的影響”。在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的條件下,銀行與企業,以及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之間的預收預付關係是不可扼制,也不應該扼制的。
(4)經濟的增長固然是貨幣供應增加的決定性原因,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除了經濟發展需要供應貨幣外,社會其他方面的進步也需要占用一定量的貨幣。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貨幣流通與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貨幣流通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不僅服務於商品流通,而且還要滿足其他方面對貨幣的需要。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化的進程中,不僅貨幣本身的內涵在不斷擴大,而且貨幣僅以商品作為“物資保證”的理論有所突破,在虛擬經濟中,金融性交易所需要的貨幣量大大超過貨幣為實物交易服務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