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創業要素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創業要素

  創業要素就是創業活動所必須具有的實質或本質、組成部分。研究表明創業成功是一系列要素科學組合的結果。創業者可以通過改善這些要素的組合來提高其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具體而言,創業究竟應該包括哪些要素,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認識,如Timmons(1999)認為,創業是“機會、資源團隊”三大要素的結合:葛建新等(2004)提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社會因素和組織因素構成了創業的要素;蔡莉等(2005)在對科技型企業的創生系統研究過程中提出,科技性企業創生要素分為巨集觀要素(包括科技環境金融環境、教育人才環境、政策法律環境、文化環境和市場環境)和微觀要素(包括創業者、商機和資源)。[1]

創業要素的整合模型[1]

  目前學者們已先後提出了多種創業要素的整合模型,綜合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要素匹配模型;另一類為要素導向模型。這兩類模型都對創業成長中的最重要的因素進行了考察,它們的最大區別在於各要素之間的關係是協調均衡關係還是因果導向作用。

  1.要素匹配模型。這類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各個要素之間只有保持一種協調均衡的作用,才能保證新創事業的良性成長,主要代表為Timmonst~lJ業模型。Timmons模型認為,創業過程是一個高度動態的過程,其中商機、資源和創業團隊是創業過程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創業過程依賴於這三大要素的匹配和均衡,它們的存在和成長決定了創業過程的發展方向。創業過程的起點是商機,商機的形式、大小、深度決定了資源與團隊所需的形式、大小、深度。創始人和創業團隊的作用是利用其創造力在模糊、不確定的環境中發現商機,並利用資本市場等外界理論組織資源,領導企業來實現商機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資源與商機是“適應一差距一再適應”的動態過程。

  2.要素導向模型。要素導向模型認為,在創業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種要素(如創業者、戰略、創業機會等),它的狀態和水平將會對另外一些因素的存在產生導向性的影響,最終影響創業的績效。因此。該類模型主張對於創業要素的整合不能將所有要素一視同仁,而應以這~要素為導向決定其他要素的投入,進而決定所有創業要素的整合。該類模型的代表主要有:創業者要素導向模型、創業戰略導向模型和創業機會導向模型。

  創業者導向模型(Wickham模型)。Wickham模型認為創業活動是由創業者、機會、組織和資源四個要素構成。創業者處於創業活動的中心,創業者任務的本質為有效處理其他三種要素間的關係,即發現和確認創業機會,管理創業資源,領導創業組織。組織不僅要對機會和挑戰做出反應,而且還要根據這種反應的結果及時調整和修正未來的反應,即組織的資產結構、程式、文化等要隨著組織的發展不斷改進,組織在不斷成功與失敗中得到學習與鍛煉,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得以發展壯大。

  創業戰略導向模型(HaiyangLi創業模型oHaiyangLi(2001)提出,影響創業戰略選擇與新創企業面臨的環境密切相關,一方面環境是戰略的一個決定因素,另一方面企業實施的戰略可以影響它們所面臨的競爭環境。新創企業的戰略規劃在環境~績效這一關係間扮演著兩種角色:中介作用和調節作用。中介作用意味著戰略將調整環境對於企業績效的影響作用。如果環境提供了對於業績來說重要的機會,企業需要某種特定的戰略來傳遞這種機會到業績中去;如果環境充滿威脅不利於企業發展,適當的戰略將會降低不確定性減弱不利影響。調節作用則意味著企業熱衷於影響或者控制他們的環境,特別是那些影響企業運營業績的環境。

  機會導向模型。林嵩等(2005)打破通常的戰略管理研究中將外部環境或外部資源可得性作為戰略制定的決定因素的傳統,主張將創業機會作為戰略制定的主要考慮因素,構建了以機會為導向的創業模型。該模型認為創業成長的效果主要取決於創業戰略的實施,正確的戰略能夠促進創業的迅速成長,而創業戰略的制定則主要取決於創業機會的具體特征。

創業要素研究的不足[1]

  缺乏系統-性研究。目前關於創業要素研究的文獻目前已經相當豐富,但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這些研究比較零散。主要是針對某個層面、某個側面展開研究,缺乏深入系統性的探討。與此相對的是,創業過程是多種要素共同影響和作用的複雜過程,多種要素間存在著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密切聯繫,並非孤立的起作用和影響的。系統性研究的缺乏必然導致理論研究總無法對創業要素做出全面準確的分析。這種現狀與當前實踐需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對創業要素進行系統研究已經非常迫切。

  缺乏統一性。當前由於基於不同的角度對創業要素的分類方式多種多樣,對於創業要素分類方式的不統一再加之部分要素的內涵的界定又不完全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當前不同研究問的可比性和成果的繼承性。

  缺乏大樣本實證研究的支持。從現有的資料來看,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與定性兩種方法均有學者加以採用,但由於創業本身具有跨學科領域、高度動態性的特征,再加之剛剛處於研究的起步階段,因此大部分學者傾向定性研究為多。定量研究也多以小樣本的案例分析為主,大樣本數據的研究為數不多。在原始資料獲取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傾向於以問卷或訪談的方式獲得,較少使用資料庫或檔案資料的客觀資料。總的來說,案例研究已經被過多的使用,大多數的現有研究都是基於訪談的探索性個案分析,缺乏成熟的研究設計和統計分析技術。

  研究結論差異大且難以形成共識。當前,作為一個新興的學術研究領域,創業研究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嚴峻的問題是代表性的理論基礎的缺乏。由於基礎理論的缺乏,再加之學者們所研究的樣本、地域、假設條件、研究方法等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導致了當前的研究結論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無疑不利於理論的發展。更無法滿足指導創業實踐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劉霞.創業要素研究述評(A).商業時代.201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創業要素"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