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1]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是針對農村稅費改革導致地方政府減收出台的政策措施。[2]

  為推動農村稅費改革順利實施,從2001年開始,中央財政統籌考慮各地區提高農業稅率增收凶素和取消鄉鎮統籌、降低農業特產稅稅率、取消屠宰稅減收、調整村提留提取辦法等因素,對地方凈減收部分,通過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分配遵循統一與規範、公正與合理、公開與透明等原則,按照基層必不可少的開支和凶政策調整造成的收入增減變化相抵後的凈減收數額,根據各地財政狀況以及農村稅費改革實施過程中各地不可預見的減收增支等因素計算確定,並重點向農業大省、糧食主產區、民族地區和財政困難地區傾斜。

  Image:2001-2009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jpg

  圖  2001-2009年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

  為從源頭上減輕農民負擔,鼓勵糧食生產,根據國務院關於農村稅費改革統一部署,2004年開始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逐步取消農業稅。由此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沿海發達地區原則下自行消化,糧食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適當給予轉移支付。地方財政減收額原則上以2002年為基期,按農業特產稅和農業稅實收數(含附加)計算確定。中央財政補助比例分別為中西部糧食主產區100%,二怍糧食主產區80%;東部糧食主產區(含福建省)50%,非糧食主產區不予補助。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的內容[1]

  (一)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辦法

  轉移支付按照基層必不可少的開支和因政策調整造成的收入增減變化相抵後的凈減收數額,並根據各地財政狀況以及農村稅費改革實施過程中各地不可預見的減收增支等閃素計算確定。轉移支付數額的確定,參照稅費改革前各地區鄉村兩級辦學、計劃生育、優撫、鄉村道路修建、民兵訓練、村級基本經費以及教育集資統計數據,按照客觀因素核定各地區上述各項經費開支需求和稅費改革後地方減少收入額,根據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繫數計算確定。

  轉移支付額的計算公式為:

  Image:转移支付额计算1.jpg

  其中:該地區鄉鎮轉移支付=(該地區鄉村兩級辦學經費+該地區計劃生育經費+該地區優撫經費+該地區鄉村道路修建經費+該地區民兵訓練費+其他統籌支出+該地區屠竄稅減收+該地區農業特產稅政策性減收一該地區農業稅增收)X該地區轉移支付繫數

  村級轉移支付按照各地行政村個數、五保戶人數、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及轉移支付繫數等因素計算確定。

  教育集資轉移支付按照各地縣鎮、農村中小學生人數、鄉鎮和村行政區劃數及轉移支付繫數等因素計算確定。

  轉移支付繫數=(該地區農業稅等四項收入占其財力比重÷全國平均農業稅等四項收入占地方財力比重X權重+該地區人員經費和基本公用經費占其地方財力比重÷全國平均人員經費和基本公用經費占地方財力比重X權重)X中央財政負擔繫數

  農業稅等四項收入是指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屠宰稅和鄉鎮統籌。

  (二)取消農業特產稅和農業稅率補助

  2004年,為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全面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降低農業稅稅率,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社會發展、規範農村分配關係、加快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大措施。取消農業特產稅和農業稅降率後,農民負擔明顯減輕,地方財政收入也將相應減少。為保證改革順利實施,中央財政有必要通過轉移支付的形式,對地方給予適當補助。轉移支付數額的確定。轉移支付額按照岡政策調整造成的農業特產稅(含附加,下同)、農業稅(含附加,下同)減收額和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繫數計算確定。

  轉移支付額的計算公式為:

  Image:转移支付额计算2.jpg

  1.農業特產稅減收額。農業特產稅減收額主要按照2002年農業特產稅決算收入確定;2003年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地區根據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統一要求的合併征收環常、降低稅率等因素調整。

  2.農業稅減收額。農業稅減收額根據農業稅決算收入及其降率幅度確定,同時適當考慮中央對地方的農業稅災歉減免補助和農村稅費改革當年新增尾欠因素。災歉減免總額按照2002年中央財政實際補助數掌握,分省數按中央財政核定的各地農業稅減免任務數占全國的比重確定。

  3.轉移支付繫數。轉移支付繫數是指中央財政對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的補助程度。各地的轉移支付繫數,根據糧食貢獻程度、財政困難程度確定。中西部糧食主產區為100%,中西部非糧食主產區80%,東部糧食主產區50%(福建省按照50%補助)。

建立和完善農村稅費改革轉移管理體制的必要性[3]

  農民負擔問題,從公共財政的角度來分析,實質上是一個農村公共產品由誰來買單的問題。長期以來,由於國家在財力分配上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的傾向,在農村許多本應由政府買單的社會公共產品,由於國家財力投入不足,不得不由農民自己來買單,使得農民負擔長期居高不下。農村稅費改革後,如果不解決農村社會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如果農村社會公共產品仍然像改革前一樣由農民自己買單,那麼農民負擔必然會反彈。

  中央關於農村稅費改革的基本方針是減輕、規範和穩定。按照這一基本方針進行改革後,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將會出現較大的收支缺口,這一收支缺口雖然可以通過配套改革,採取精簡機構、分流人員、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等措施來消化一部分,但大量的缺口靠基層自身的能力是無法彌補的,特別是老少邊窮貧困地區更是無力解決稅費改革給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帶來的收支缺口。對於稅費改革給基層帶來的收支缺口如果不加以解決,要麼是基層政府部門再次伸出向農民收費的手,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前功盡棄,要麼是基層政權組織無法正常運轉,影響基層政權的鞏固。

  有鑒於此,中央和省級,以及有條件的市、縣財政,只有建立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制度,採取缺口上移和財力下移的辦法,由政府提供農村社會基本的公共產品,由上級財政彌補農村稅費改革給鄉鎮和村級組織帶來的缺口,農村稅費改革才能順利向前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才能得到長久的鞏固。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萍主編.財政體制簡明圖解.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06.
  2.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編.熱點與對策2005~2006年度財政研究報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9月.
  3. 鄧道坤,劉友凡主編.大變革 湖北省農村稅費改革紀實.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Mis铭,林巧玲,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