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角色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內部審計角色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組織及處理審計事務中所擔當的職務,地位及社會關係的總和。
內部審計角色的類型[1]
從內部審計的發展情況來看,內部審計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角色:
第一:企業的“內部經濟警察”。為什麼要把內部審計人員比如為“內部警察”呢?一方面,在內部審計實施初期.各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活動和人文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單純,而內部審計人員主要是任務是監督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查出企業違規違紀現象.維護國家和企業的利益。企業各職能部門對內部審計業務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弱.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認可程度也不高,潛意識中認為內部審計人員職責就是監督他們的日常業務行為。因此,內部審計人員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企業內部的“經濟警察”。另一方面內部審計人員在執行內部審計過程中要查閱大量的會計資料,對相關人員進行詢問取證,必要時還要發動群眾提供審計證據,這一系列的活動無疑就象一個“警察”。
第二:企業的服務人員。隨著經濟的發展.審計人員理所當然的要提高服務意識,當好服務人員。這種服務主要表現在受人之托。其委托人可能是企業的總經理.也可能是企業的董事會或者企業的總會計師。內審人員接受以上人員的委托時,所收到的委托目的並不一樣,在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如接受總經理的委托時。由於總經理只是企業的一個經營者,其角色實質上也是一個委托人。因此,內審人員在執行內部審計過程中其獨立性和權威性難以得到保障。又如.當內部審計人員接受的是董事會的委托。而董事會不參與公司日常的生產和經營管理,內部審計的日常工作和審計建議的落實會受到影響,與管理層的關係不好處理,難以充分發揮作為最高管理者的參謀和得力助手的作用。此時,內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過程中有必要向董事會及總經理解釋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及工作的重要性。並宣傳《審計法》、《內部審計準則》和《內部審計條例》。以取得總經理和董事會的共同理解。
內部審計角色的處理方式[1]
內部審計人員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高度的責任感,要嚴格遵守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以維護審計人員的尊嚴和威信。準確掌握國家的方針政策、合法合理地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使公司的經營活動環境良好,健康持續。審計人員要克己奉公,以身作責:要實事求是,公正客觀;要謙虛謹慎,聯繫群眾,爭取有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如被審計項目或部門與審計人員個人有利害關係。應主動迴避。
在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時,內部審計師應秉承應有的職業謹慎,根據所審查項目的複雜程度,合理使用職業判斷,運用必需的審計程式,充分考慮可能存在導致其他部門違法、違規、錯誤、遺漏、消極怠工、浪費、效率低下和利益衝突等錯誤情況。即內部審計師應以質疑的轉給方式對文件記錄或管理層和法理層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的審計證據保持警覺。對於審查中發現的控制不夠充分的環節,應提出合理的可行改進措施。當然,應有的職業謹慎只是合理的謹慎,並不意味著永遠正確,毫無差錯。內部審計人員只能是在合理的程度上開展檢查和核實的工作,而不可能進行詳細的檢查,內部審計工作並不能保證發現所有存在的問題。
第二: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敏銳的洞察力。
內部審計人員在業務過硬的前提下,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隨時註意防止內部審計工作中的疏忽或差錯;否則,就可能視錯誤和舞弊而不見。從而失去審計監督職責和應有的職業道德。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高度的職業警覺性,善於察覺公司可能發生的弊端的跡象。這包括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1=作人員有無營私舞弊,損公肥己的舞弊行為和謀求本單位、個人的利益而弄虛作假的違規行為等。
要有勇氣深入調查,及時發現問題、揭露矛盾,及時檢查經濟效益不高的背景和原因,併進行認真研究,努力提出改進T作的建議。努力保證公司各項經營目標的順利完成。
第三:內部審計人員還應當處理好工作中個人需求與人際關係之間的關係。
由於內部審計人員有“經濟警察”這一角色,因此.也決定了內部審計人員在公司組織內部處於一個威脅他人地位的角色,而且內部審計人員工作在一個矛盾的環境中,因此他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形象,除了自身的聲望與正直外,審計人員還需要得到上司、被審計人和同事的信賴,而不應該是專橫、傲慢的個體。另外,內部審計人員並不是只學過、瞭解過財會、審計或經濟專業方面的知識就一定能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相反,開展企業內部審計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具備良好的的人際交往的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妥善處理複雜問題和解決棘手矛盾有能力等。如果內部審計人員在從事內部企業審計之前、之中、之後處理好與被審計單位、經理、審計主管、審計同仁等方面的關係,自然內部審計工作應會游刃有餘,否則就可能到處惹煩惱,處處有障礙.正所謂“無友寸步難行”!
第四:內部審計人員還應有較強的風險意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就越來越多。總結起來企業的風險包括了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控八個因素。每一個企業內部環境中其主體的風險管理理念並不是一致的。若企業有一個較好的風險管理理念,併為其員_丁所信奉時,那麼其風險就能有效的識別和管理。但這僅是一種理想狀態。也就是說即使一個企業有一個較好的風險管理理念,但其員工並不信奉或者各業務單位、職能機構不正確執行則企業的風險加大。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的存在,內部審計人員作為企業的服務人員更應當樹立較高的服務意識,加強的風險意識。不斷通過風險測試,使企業迴避將要發生的風險;通過風險控制,對正在執行的事項,降低風險影響或者使企業的風險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