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公共信息會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公共信息會計

  公共信息會計就是獨立生產用於社會企業進行評價的公開會計信息的工作系統。其功能就是向社會提供可以用於評價企業各方面狀況、又無損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的可靠的公開會計信息。其工作對象就是企業在整個社會生產過程中活動所產生的各種信息。其工作過程必然包括信息收集、驗證、處理、存儲、提供等環節。

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的關係梳理[1]

  會計對稱原則,根據總體範圍可以將其劃分為動態對稱與靜態對稱,動態對稱實質上就是在相同的經濟業務中,不同的會計主體對其的確認項目對應、確認時間、確認金額以及經濟解釋基本一致,而靜態對稱實質上就是指在同類型的經濟業務中,會計主體內部對其進行計量與初次確認的時候應當保持一致的解釋與邏輯思維

  會計對稱原則的實現,應當根據會計主體的從少到多,還有範圍中的從內到外進行。會計主體的從少到多,主要是指會計對稱原則從企業擴展到政府以及一些非營利組織中去,範圍中的從內到外,主要是指會計對稱由靜態轉變為動態,然後實現整個社會範圍內的會計動態對稱。國家統一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是公共信息會計的主要目標,將社會經濟中的事項主體與交易事項全部都納入會計信息系統中,社會經濟中的交易信息、事項主體信息在會計信息系統的高度自動化環境中進行一系列相對複雜的會計處理、驗證以及對比,最終綜合為財務報告。國家統一會計信息系統內部中能夠產生巨集觀、中觀以及微觀等一系列的會計信息。從錶面上來分析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之間的關係,公共信息會計是一個完善的整體,而會計對稱原則為局部,公共信息會計的出現要比會計對稱原則晚,公共信息會計立足於實踐,而會計對稱原則立足於理論,但是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會計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在範圍、技術背景以及目標等方面處於一致的狀態。

  1.範圍的一致性。會計對稱原則的實現路徑,主要是由靜態對稱轉變為動態對稱,由微觀範圍轉變為中觀範圍,然後由中觀範圍轉變為巨集觀範圍;這一實現路徑,打破了會計主體長期保持的微觀範圍,會計對稱原則中範圍的擴展,對實現路徑進行了客觀的描述。以公共信息會計作為理論基礎的國家統一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能夠生成並提供各個層級中含有的會計報告信息。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在全部經濟主體範圍上達到了一致。

  2.技術背景的一致性。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在實現過程中,兩者均處於電腦網路技術迅猛發展的技術背景。只有在電腦網路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才能夠有效地實現社會對賬,審計師能夠及時發現並解決其中存在的舞弊現象與錯誤。公共信息會計的實現,對於電腦網路高度信息化技術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國家統一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主要是電腦信息技術與會計學理論相互結合的一個系統;在對平臺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關鍵環節中的會計報告、會計處理以及信息驗證都需要以電腦系統精準、快速地計算作為支撐,所以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所處的技術背景一致。

  3.目標的一致性。會計對稱原則的長遠目標與公共信息會計長遠目標是相同的,這是對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進行綜合探討的基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會計對稱原則不僅僅只是在會計主體內部中有所體現,它還將範圍擴展到政府部門之間、非營利組織主體之間、企業主體之間以及一系列相關的不同主體之間,在這一基礎上會計對稱原則才能夠由微觀會計主體轉變為中觀會計主體,最終轉變為巨集觀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還能夠有效地減少中觀會計信息數據與巨集觀會計信息數據因為計量方式、確認標準以及確認方法而導致的調整。公共信息會計理論的主要目標就是對國家統一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構建,平臺的處理範圍主要包含所有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非營利組織、企業、政府機構、個體等。使用專用設備會計活動主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信息反饋到國家統一會計系統中,這樣國家統一系統中的平臺就能夠對各個會計主體中的信息數據進行綜合處理。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的目標都是實現整個社會範圍內的會計信息系統,只是在實現過程中的方向有所不同,會計對稱原則主要的方向是會計技術,而公共信息會計主要的方向是構建巨集觀體系。

公共信息會計基於會計對稱原則的實現層次[1]

  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在範圍、技術背景以及目標等方面保持著高度一致性,兩者在實現同一個長遠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在基於會計對稱原則實現的基礎上,實現公共信息會計,對兩者之間的層次進行合理的劃分,對兩者進行同步優化,然後實現國家統一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本文主要的構思是從會計對稱原則中的範圍角度為出發點,由小範圍逐漸擴展到大範圍,主要包括兩個維度,即會計信息平臺維度與對稱維度。可以將對稱維度中的實現程度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為微觀範圍,實質上就是靜態對稱,對稱的範圍主要集中於同一主體內部中,主要包括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以及企業等。

  第二個部分為中觀範圍,主要是各個企業在作為交易主體之間的對稱。

  第三個部分為巨集觀範圍,主要是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以及企業之間的對稱。

  在這一基礎上實現整個社會範圍內所有會計主體的對稱。在完成第一個部分中的靜態對稱與第二個部分以及第_二個部分中的動態對稱之後,就能夠為實現會計信息平臺維度提供完善的信息數據來源,在完善相關的資金、技術等一系列配套機制的情況下,就可以有效地構建國際統一會計信息系統,實現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的最終目標。

公共信息會計基於會計對稱原則的實現方法[1]

  公共信息會計在實現過程中的基礎與關鍵,主要是會計對稱原則中微觀層面對稱原則是否能夠實現,從理論層面與實踐層面對公共信息會計實現的方法進行分析與探討。從理論層面上來看,應當將會計對稱原則作為制定會計準則與實行過程中的基本原則,對已經存在的會計準則進行合理的優化。會計準則的優化,實質上就是指使用嚴格對稱的會計方法來實現事項主體與交易中的逆向業務,將會計對稱理論與公共信息會計理論納入國際會計準則中,使國際會計界對其進行討論,進一步完善會計對稱理論與公共信息會計理論,並且能夠有效地影響國際會計準則在制定過程中的導向;從實踐層面上來看,應當遵循找尋與探索會計對稱中存在的不足,對會計對稱中出現不足的原因進行探究,然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有效地完善會計對稱原則的思路,對現階段會計準則中規定的不對稱調控進行梳理,深入地研究造成各類會計對稱事項出現缺失的原因,掌握會計對稱原則中相關人員的利益需求,有效地解決在會計主體差異、職業判斷、計量屬性差異以及監管目的等方面中出現的對稱缺失現象,為每一個類型的業務找到相對應的對稱會計處理方法。在完成第一層次的微觀對稱之後,如果配套監管、技術以及法律法規等一系列條件相對成熟,那麼就能夠將會計對稱的範圍擴展到整個社會的會計主體中,這樣就能夠有效地為國家統一信息平臺構建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之間的關係梳理,能夠完善公共信息會計中的不足之處,同時基於會計對稱原則實現公共信息會計,對於國家統一信息平臺的構建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對會計對稱準則的認識與應用,梳理其與公共信息會計的關係,以便更好地促進會計工作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王穎.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關係梳理與實現路徑分析[J].企業導報.2013,2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公共信息會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