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2个条目

公共信息会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公共信息会计

  公共信息会计就是独立生产用于社会企业进行评价的公开会计信息的工作系统。其功能就是向社会提供可以用于评价企业各方面状况、又无损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的可靠的公开会计信息。其工作对象就是企业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其工作过程必然包括信息收集、验证、处理、存储、提供等环节。

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的关系梳理[1]

  会计对称原则,根据总体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动态对称与静态对称,动态对称实质上就是在相同的经济业务中,不同的会计主体对其的确认项目对应、确认时间、确认金额以及经济解释基本一致,而静态对称实质上就是指在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中,会计主体内部对其进行计量与初次确认的时候应当保持一致的解释与逻辑思维

  会计对称原则的实现,应当根据会计主体的从少到多,还有范围中的从内到外进行。会计主体的从少到多,主要是指会计对称原则从企业扩展到政府以及一些非营利组织中去,范围中的从内到外,主要是指会计对称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然后实现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会计动态对称。国家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公共信息会计的主要目标,将社会经济中的事项主体与交易事项全部都纳入会计信息系统中,社会经济中的交易信息、事项主体信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高度自动化环境中进行一系列相对复杂的会计处理、验证以及对比,最终综合为财务报告。国家统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中能够产生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等一系列的会计信息。从表面上来分析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之间的关系,公共信息会计是一个完善的整体,而会计对称原则为局部,公共信息会计的出现要比会计对称原则晚,公共信息会计立足于实践,而会计对称原则立足于理论,但是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会计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在范围、技术背景以及目标等方面处于一致的状态。

  1.范围的一致性。会计对称原则的实现路径,主要是由静态对称转变为动态对称,由微观范围转变为中观范围,然后由中观范围转变为宏观范围;这一实现路径,打破了会计主体长期保持的微观范围,会计对称原则中范围的扩展,对实现路径进行了客观的描述。以公共信息会计作为理论基础的国家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生成并提供各个层级中含有的会计报告信息。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在全部经济主体范围上达到了一致。

  2.技术背景的一致性。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在实现过程中,两者均处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技术背景。只有在计算机网络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社会对账,审计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舞弊现象与错误。公共信息会计的实现,对于计算机网络高度信息化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国家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主要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理论相互结合的一个系统;在对平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关键环节中的会计报告、会计处理以及信息验证都需要以计算机系统精准、快速地计算作为支撑,所以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所处的技术背景一致。

  3.目标的一致性。会计对称原则的长远目标与公共信息会计长远目标是相同的,这是对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进行综合探讨的基础。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会计对称原则不仅仅只是在会计主体内部中有所体现,它还将范围扩展到政府部门之间、非营利组织主体之间、企业主体之间以及一系列相关的不同主体之间,在这一基础上会计对称原则才能够由微观会计主体转变为中观会计主体,最终转变为宏观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中观会计信息数据与宏观会计信息数据因为计量方式、确认标准以及确认方法而导致的调整。公共信息会计理论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国家统一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平台的处理范围主要包含所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营利组织、企业、政府机构、个体等。使用专用设备会计活动主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信息反馈到国家统一会计系统中,这样国家统一系统中的平台就能够对各个会计主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的目标都是实现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会计信息系统,只是在实现过程中的方向有所不同,会计对称原则主要的方向是会计技术,而公共信息会计主要的方向是构建宏观体系。

公共信息会计基于会计对称原则的实现层次[1]

  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在范围、技术背景以及目标等方面保持着高度一致性,两者在实现同一个长远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在基于会计对称原则实现的基础上,实现公共信息会计,对两者之间的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两者进行同步优化,然后实现国家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本文主要的构思是从会计对称原则中的范围角度为出发点,由小范围逐渐扩展到大范围,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即会计信息平台维度与对称维度。可以将对称维度中的实现程度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微观范围,实质上就是静态对称,对称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同一主体内部中,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企业等。

  第二个部分为中观范围,主要是各个企业在作为交易主体之间的对称。

  第三个部分为宏观范围,主要是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企业之间的对称。

  在这一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范围内所有会计主体的对称。在完成第一个部分中的静态对称与第二个部分以及第_二个部分中的动态对称之后,就能够为实现会计信息平台维度提供完善的信息数据来源,在完善相关的资金、技术等一系列配套机制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地构建国际统一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的最终目标。

公共信息会计基于会计对称原则的实现方法[1]

  公共信息会计在实现过程中的基础与关键,主要是会计对称原则中微观层面对称原则是否能够实现,从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对公共信息会计实现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应当将会计对称原则作为制定会计准则与实行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对已经存在的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的优化。会计准则的优化,实质上就是指使用严格对称的会计方法来实现事项主体与交易中的逆向业务,将会计对称理论与公共信息会计理论纳入国际会计准则中,使国际会计界对其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会计对称理论与公共信息会计理论,并且能够有效地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导向;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应当遵循找寻与探索会计对称中存在的不足,对会计对称中出现不足的原因进行探究,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地完善会计对称原则的思路,对现阶段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不对称调控进行梳理,深入地研究造成各类会计对称事项出现缺失的原因,掌握会计对称原则中相关人员的利益需求,有效地解决在会计主体差异、职业判断、计量属性差异以及监管目的等方面中出现的对称缺失现象,为每一个类型的业务找到相对应的对称会计处理方法。在完成第一层次的微观对称之后,如果配套监管、技术以及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条件相对成熟,那么就能够将会计对称的范围扩展到整个社会的会计主体中,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为国家统一信息平台构建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之间的关系梳理,能够完善公共信息会计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基于会计对称原则实现公共信息会计,对于国家统一信息平台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会计对称准则的认识与应用,梳理其与公共信息会计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会计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王颖.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关系梳理与实现路径分析[J].企业导报.2013,2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公共信息会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