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5个条目

健康住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健康住宅(healthy housing)

目錄

什麼是健康住宅[1]

  健康住宅是指住宅在達到基本衛生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衛生質量,消除不良因素,增加健康要素,使居住環境更加衛生、安全、舒適、方便,使居住者處於更健康的環境之中,更有利於居住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健康的需求,更加心情舒暢,更促進健康水平的提高。

健康住宅的內容[2]

  健康住宅的內容,分居住環境健康和社會環境健康兩個方面。

  居住環境健康包括:1.住區環境;2.住區空問;3.空氣環境;4.熱環境;5.聲環境;6.光環境;7.水環境;8.綠化環境;9.環境衛生。

  社會環境健康包括:1.住區社會功能;2.住區心理環境;3.健康體系;4.保健體系;5.公共衛生體系;6.文化養育體系;7.社會保險體系;8.健康行動;9.健康物業管理。

健康住宅的標準[3]

  目前,業界對健康、綠色、生態類住宅制定的標準並不完全一致。而在國際上,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健康住宅”15條標準具有國際認同的意義。

  它能夠使居住者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於良好狀態的住宅,健康住宅的15項標準是:

  (1)會引起過敏症的化學物質的濃度很低;

  (2)為滿足第一點的要求,儘可能不使用易散髮化學物質的膠合板、牆體裝修材料等;

  (3)設有換氣性能良好的換氣設備,能將室內污染物質排至室外,特別是對高氣密性、高隔熱性來說,必須採用具有風管的中央換氣系統,進行定時換氣;

  (4)在廚房竈具或吸煙處要設局部排氣設備;

  (5)起居窒、卧室、廚房、廁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間;

  (6)室內的濕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間;

  (7)二氧化碳要低於1000PPM(PPM為百萬分率);

  (8)懸浮粉塵濃度要低於0.15毫克/平方米;

  (9)雜訊要小於50分貝;

  (10)一天的日照確保在3小時以上;

  (11)設足夠亮度的照明設備;

  (12)住宅具有足夠的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13)具有足夠的人均建築面積,並確保私密性;

  (14)住宅要便於護理老齡者和殘疾人;

  (15)因建築材料中含有有害揮發性有機物質。所有住宅竣工後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入住,在此期間要進行換氣。

健康住宅的基本原則[4]

  2004年發佈的《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要點》提出建設“健康住宅”的原則如下。

  以人為本,對健康提出廣義的理解,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4個層次,從而發展了健康住宅的建設理念,從過去側重於居住環境的健康性拓寬至社會環境的健康性,既避免了局限性,又為我們的薄弱環節強化了研究方向和途徑。

  確立以大眾健康住宅為出發點,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我國現有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解決的、廣大居住者反映強烈的住宅健康影響因素,明確其性能指標的來源以及採取的措施,因而具有普遍的推廣意義。

  強調科學性,以科技數據為基礎,建立健康住宅評估體系、健康住宅技術體系和健康住宅建築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為貫徹健康住宅建設理念,營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鑒於住宅健康影響因素涉及面廣,有許多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有一些因素尚未能完全認識,因此明確《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要點》應該是開放性的,必須進行持續的研究,隨著認識的提高和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與時俱進。

健康住宅的設計理念[5]

  隨著居住品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住宅的設計更加講究舒適、健康性健康住宅的規劃設計,是健康住宅建設實施的重要平臺條件,下麵探討如何從規劃設計入手來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質。

  一、戶型設計多樣性

  商品住宅針對不同經濟收入、結構類型、生活模式、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社會地位的家庭提供相應的住宅套型。同時,從尊重人性出發,對某些家庭諸如老齡人和殘疾人家庭還須提供特殊的套型,設計時應考慮無障礙設施。如入口設坡道加扶手、室內地坪無高差、門的寬度適當加大等;電氣開關與門窗把手適當降低;廁所靠近卧室以方便使用,設置呼喚鈴以能緊急報警等。當老齡人集居時還應提供醫務、文化活動、就餐以及急救等服務設施。

  兩代居和多代居設計原則是既要分得開,又要臨得近,能各自生活,又能相互照顧。單身貴族需要的是獨立住宅套型,面積不需很大,一室一廳或一個大廳可再分隔為兩個空間就能滿足,但設備設施要齊全。

  此外,因生活習俗和氣候條件的差異,雖屬同等面積標準的住宅套型,但需要有不同面積廳卧的組合、不同朝向廳卧的佈置等以供市場的多種選擇。

  二、居住功能的適用性

  首先,應將起居廳、餐廳、廚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動區:將卧室與衛生間集中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動區,公用區靠近入口,私用區設在住宅內部,公私、動靜分區明確,使用順當。

  其次,房間的面積和尺度要適當,現在有的住宅套型面積很大,實際是小面積平面佈置的簡單擴大。應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間數量,如設置學習室、獨立餐廳、工人用房、可入貯藏間等,有的還可設家庭團聚室等,從而使住宅套型與現代生活方式相適應。

  再次,各房間的佈置和相互聯繫要恰當。起居廳是家庭的核心部位,它的位置應起到組織家庭生活的中心作用,廳內不應有太多的門和洞口,否則就會因沒有足夠長度的延續牆面而使傢具佈置發生困難,還會因有人在廳內來回穿行而干擾會客、視聽等公共性活動。廳又是一個家庭的集聚點,廳內需要有良好的光照、通風和視野。廚房由於有家人提著菜籃或拿著垃圾進出,應使其靠近入口,不致污染其他空間。廚房與餐廳要緊鄰,以方便端上菜餚和撤除餐具。衛生間與卧室要相近,減少老人使用或晚間使用時的麻煩等。

  三、室內空間的可改性

  家庭規模和結構是變化的,生活水平和科學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觀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的:可改性首先應該提供一個大的空間,這樣就需要合理的結構體系來保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廚房、衛生間是設備眾多和管線集中的地方,可採用管束和設備管道牆,使之能達到靈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四、環境景觀的均好性

  環境的均好性是提高商品化住區的特征,新世紀住區要求儘可能使各家都能獲得良好的居住環境。

  首先,要強調住區環境資源的均好與共用。對於住區內清澈的水景、層疊的樹景、秀麗的山景等,在規劃設計時要儘可能讓所有住戶均勻地享受這些優美的自然資源環境。當處於不能均享的限制條件下,則應作出彌補措施,創造人工景觀環境。

  其次,要強調歸屬領域的均好。也就是每家都能分配到一個較貼近的領域空間,這個空間雖然不屬於哪家私有,但卻能很方便地享受和使用,而且也被大家所認可。因此,在規劃設計時就要弱化龐大的中心綠地。那樣,雖然氣勢巨集偉,但實用性較差,領域性和歸屬性也弱,應該強化圍合性強、環境要素豐富、安靜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間,供居民在景色宜人的環境中親切交往。

  第三,要強調的是居住物理環境的均好。要使每個家庭都能獲得良好的日照、採光、通風,隔聲和朝向,在規劃設計時就要保證有效的日照間距,引導夏季主導風向的流通,阻擋冬季寒風的侵襲,隔絕外來雜訊的干擾以及創造溫馨、朴素和親切的視覺環境。

  五、住區配套設施的便捷性

  完善的配套設施與相關的服務設施是滿足居民方便與舒適生活的需要。住區配套的公建主要包括商業服務設施、文化教育設施,動靜交通設施等內容。住區商業服務應呈多樣化,即既有購物中心超級市場,也有便民店與專業店,其佈局應為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方便居民。住區的文教設施的設置,應該考慮將中小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在適當時段向居民開放,以滿足居民健身活動的需要。住區內的交通雖然不應苛求絕對的人車分流,但應杜絕人行、車行的任意交叉,可採取外圍車行、內部人行的辦法解決。停車方式要從節地、防干擾、經濟、適用綜合進行分析,並根據住區的等級分別選擇地面、室內和地下等不同的合理停車方式。

  六、建築風格的地方性

  目前,市場上將歐陸風作為住宅賣點大為宣傳,成為時尚。應該說適當且有條件地借鑒一些外國的建築做法,也不能一概否定,但決不能把歐陸式作為時髦,東拼西湊,裝在建築外表上。更不能把歐式廣場的做法引至小區中心綠地,並以此作為靚點,這樣既浪費了資金,又使小區失去了寧靜、安全的氛圍感。

  建築風格乃是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合作成果,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傳統、居民習俗、地理氣象等因素,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築風格。

  七、住宅設計結構的合理性

  必須從住宅健康系統的整體去考慮安全衛生設計,從此種意義上講,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迫切地需要安全健康的住宅。本人認為,作為一種啟示可提出如下技術對策:對於帶有“天井”的住宅,要關緊“天井”的窗戶;“堵”好所有地漏,嚴防下水管道形成的”空氣倒流”;現在不少塔樓的消防通道(樓梯)從一層到頂屋都無對外窗,要儘量不走“黑“樓道,減少樓內因“拔風”作用形成縱向的污染;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設計規範要求所有樓頂平臺出風口應在1.8-2m,但事實上不少項目的出風口做得很低,且遠離樓頂平臺出風口,封閉空間中的迴圈式集中空調十分有害,要考慮新方案;雖然目前國家住宅設計標準鋪設各種管道不穿樓板,但絕大多數住宅建築沿用舊的做法,設計時必須考慮廚衛滲漏的問題。

  過多地考慮了住宅的美觀及流派,在居家安全健康上考慮不周,例如應急措施中要求自然通風應最大限度地開窗,但節能、節地、防噪卻成為其制約因素;應急措施中要求空調具有最大的新風量,但這卻與節能、保護大氣環境的要求相矛盾:應急措施中要求消毒、停止中水利用,這又與節水、環保的要求不一致;最大限度的日照要求與節能、節地的要求也是相違背的。加速提高居住建築建設標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提高住宅性能質量必須遵循客觀規律,採用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措施。如用“安全健康觀”去重審住宅規範很必要。必須承認過多地考慮了住宅的美觀及流派,在居家安全健康上考慮不周。住宅發展需要預留可”呼吸”的清潔空間。城市要健康地生存與發展,特別要預留可”呼吸”的清潔空間,它正如同城市防災需要公園及城市疏散空間一樣。

  陽光普照、空氣流通是阻斷傳染源的最佳手段,但不少城市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降低了臼照標準。住區內提供足夠的綠地與健身設施也是保障健康的措施之一,須註意樹種的選擇和水系的流動,否則花絮飛揚或污水滯留能造成病菌的傳播或繁殖。追求過高的容積率建築密度與健康人居環境是不相容的。

參考文獻

  1. 郭新彪主編.環境健康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年02月第1版.
  2. 侯嘉亮著.專家談健康住宅.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1.
  3. 劉超英,段然編著.和諧家庭居住藝術 購房寶典.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6.
  4. 張博等主編.室內環境衛生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5.
  5. 朱鵬飛主編.建築生態學.種過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0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方小莉,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健康住宅"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