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健康住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健康住宅(healthy housing)

目录

什么是健康住宅[1]

  健康住宅是指住宅在达到基本卫生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卫生质量,消除不良因素,增加健康要素,使居住环境更加卫生、安全、舒适、方便,使居住者处于更健康的环境之中,更有利于居住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健康的需求,更加心情舒畅,更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健康住宅的内容[2]

  健康住宅的内容,分居住环境健康和社会环境健康两个方面。

  居住环境健康包括:1.住区环境;2.住区空问;3.空气环境;4.热环境;5.声环境;6.光环境;7.水环境;8.绿化环境;9.环境卫生。

  社会环境健康包括:1.住区社会功能;2.住区心理环境;3.健康体系;4.保健体系;5.公共卫生体系;6.文化养育体系;7.社会保险体系;8.健康行动;9.健康物业管理。

健康住宅的标准[3]

  目前,业界对健康、绿色、生态类住宅制定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而在国际上,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健康住宅”15条标准具有国际认同的意义。

  它能够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健康住宅的15项标准是:

  (1)会引起过敏症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很低;

  (2)为满足第一点的要求,尽可能不使用易散发化学物质的胶合板、墙体装修材料等;

  (3)设有换气性能良好的换气设备,能将室内污染物质排至室外,特别是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

  (4)在厨房灶具或吸烟处要设局部排气设备;

  (5)起居窒、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间;

  (6)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

  (7)二氧化碳要低于1000PPM(PPM为百万分率);

  (8)悬浮粉尘浓度要低于0.15毫克/平方米;

  (9)噪声要小于50分贝;

  (10)一天的日照确保在3小时以上;

  (11)设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

  (12)住宅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13)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

  (14)住宅要便于护理老龄者和残疾人;

  (15)因建筑材料中含有有害挥发性有机物质。所有住宅竣工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入住,在此期间要进行换气。

健康住宅的基本原则[4]

  2004年发布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提出建设“健康住宅”的原则如下。

  以人为本,对健康提出广义的理解,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4个层次,从而发展了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从过去侧重于居住环境的健康性拓宽至社会环境的健康性,既避免了局限性,又为我们的薄弱环节强化了研究方向和途径。

  确立以大众健康住宅为出发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解决的、广大居住者反映强烈的住宅健康影响因素,明确其性能指标的来源以及采取的措施,因而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强调科学性,以科技数据为基础,建立健康住宅评估体系、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和健康住宅建筑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为贯彻健康住宅建设理念,营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鉴于住宅健康影响因素涉及面广,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有一些因素尚未能完全认识,因此明确《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应该是开放性的,必须进行持续的研究,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

健康住宅的设计理念[5]

  随着居住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设计更加讲究舒适、健康性健康住宅的规划设计,是健康住宅建设实施的重要平台条件,下面探讨如何从规划设计入手来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质。

  一、户型设计多样性

  商品住宅针对不同经济收入、结构类型、生活模式、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的家庭提供相应的住宅套型。同时,从尊重人性出发,对某些家庭诸如老龄人和残疾人家庭还须提供特殊的套型,设计时应考虑无障碍设施。如入口设坡道加扶手、室内地坪无高差、门的宽度适当加大等;电气开关与门窗把手适当降低;厕所靠近卧室以方便使用,设置呼唤铃以能紧急报警等。当老龄人集居时还应提供医务、文化活动、就餐以及急救等服务设施。

  两代居和多代居设计原则是既要分得开,又要临得近,能各自生活,又能相互照顾。单身贵族需要的是独立住宅套型,面积不需很大,一室一厅或一个大厅可再分隔为两个空间就能满足,但设备设施要齐全。

  此外,因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虽属同等面积标准的住宅套型,但需要有不同面积厅卧的组合、不同朝向厅卧的布置等以供市场的多种选择。

  二、居住功能的适用性

  首先,应将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将卧室与卫生间集中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

  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现在有的住宅套型面积很大,实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应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工人用房、可入贮藏间等,有的还可设家庭团聚室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

  再次,各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起居厅是家庭的核心部位,它的位置应起到组织家庭生活的中心作用,厅内不应有太多的门和洞口,否则就会因没有足够长度的延续墙面而使家具布置发生困难,还会因有人在厅内来回穿行而干扰会客、视听等公共性活动。厅又是一个家庭的集聚点,厅内需要有良好的光照、通风和视野。厨房由于有家人提着菜篮或拿着垃圾进出,应使其靠近入口,不致污染其他空间。厨房与餐厅要紧邻,以方便端上菜肴和撤除餐具。卫生间与卧室要相近,减少老人使用或晚间使用时的麻烦等。

  三、室内空间的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厨房、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四、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的均好性是提高商品化住区的特征,新世纪住区要求尽可能使各家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

  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住区内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秀丽的山景等,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地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作出弥补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

  其次,要强调归属领域的均好。也就是每家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这个空间虽然不属于哪家私有,但却能很方便地享受和使用,而且也被大家所认可。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弱化庞大的中心绿地。那样,虽然气势宏伟,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弱,应该强化围合性强、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间,供居民在景色宜人的环境中亲切交往。

  第三,要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要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阻挡冬季寒风的侵袭,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五、住区配套设施的便捷性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相关的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方便与舒适生活的需要。住区配套的公建主要包括商业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动静交通设施等内容。住区商业服务应呈多样化,即既有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也有便民店与专业店,其布局应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方便居民。住区的文教设施的设置,应该考虑将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在适当时段向居民开放,以满足居民健身活动的需要。住区内的交通虽然不应苛求绝对的人车分流,但应杜绝人行、车行的任意交叉,可采取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办法解决。停车方式要从节地、防干扰、经济、适用综合进行分析,并根据住区的等级分别选择地面、室内和地下等不同的合理停车方式。

  六、建筑风格的地方性

  目前,市场上将欧陆风作为住宅卖点大为宣传,成为时尚。应该说适当且有条件地借鉴一些外国的建筑做法,也不能一概否定,但决不能把欧陆式作为时髦,东拼西凑,装在建筑外表上。更不能把欧式广场的做法引至小区中心绿地,并以此作为靓点,这样既浪费了资金,又使小区失去了宁静、安全的氛围感。

  建筑风格乃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合作成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居民习俗、地理气象等因素,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风格。

  七、住宅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必须从住宅健康系统的整体去考虑安全卫生设计,从此种意义上讲,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迫切地需要安全健康的住宅。本人认为,作为一种启示可提出如下技术对策:对于带有“天井”的住宅,要关紧“天井”的窗户;“堵”好所有地漏,严防下水管道形成的”空气倒流”;现在不少塔楼的消防通道(楼梯)从一层到顶屋都无对外窗,要尽量不走“黑“楼道,减少楼内因“拔风”作用形成纵向的污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设计规范要求所有楼顶平台出风口应在1.8-2m,但事实上不少项目的出风口做得很低,且远离楼顶平台出风口,封闭空间中的循环式集中空调十分有害,要考虑新方案;虽然目前国家住宅设计标准铺设各种管道不穿楼板,但绝大多数住宅建筑沿用旧的做法,设计时必须考虑厨卫渗漏的问题。

  过多地考虑了住宅的美观及流派,在居家安全健康上考虑不周,例如应急措施中要求自然通风应最大限度地开窗,但节能、节地、防噪却成为其制约因素;应急措施中要求空调具有最大的新风量,但这却与节能、保护大气环境的要求相矛盾:应急措施中要求消毒、停止中水利用,这又与节水、环保的要求不一致;最大限度的日照要求与节能、节地的要求也是相违背的。加速提高居住建筑建设标准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提高住宅性能质量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采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措施。如用“安全健康观”去重审住宅规范很必要。必须承认过多地考虑了住宅的美观及流派,在居家安全健康上考虑不周。住宅发展需要预留可”呼吸”的清洁空间。城市要健康地生存与发展,特别要预留可”呼吸”的清洁空间,它正如同城市防灾需要公园及城市疏散空间一样。

  阳光普照、空气流通是阻断传染源的最佳手段,但不少城市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降低了臼照标准。住区内提供足够的绿地与健身设施也是保障健康的措施之一,须注意树种的选择和水系的流动,否则花絮飞扬或污水滞留能造成病菌的传播或繁殖。追求过高的容积率建筑密度与健康人居环境是不相容的。

参考文献

  1. 郭新彪主编.环境健康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02月第1版.
  2. 侯嘉亮著.专家谈健康住宅.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
  3. 刘超英,段然编著.和谐家庭居住艺术 购房宝典.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6.
  4. 张博等主编.室内环境卫生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
  5. 朱鹏飞主编.建筑生态学.种过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方小莉,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健康住宅"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