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評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債券評級(Bond Rating)
目錄 |
什麼是債券評級[1]
債券評級是指測定對履行償還本金和利息的可靠性,換言之是測定由不履行債務造成債券的本金和利息不能償還的違約概率(程度)。
債券評級的對象是信用風險,不包括其他類型風險,如利率風險等,債券評級對投資於何種債券也不提出任何建議讓。在債券市場上債券評級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債券種類和規模的不斷擴大,投資者一方面可能面對眾多企業公開的大量信息,無暇細心查閱、分析;另一方面,也可能面對企業有效信息遺漏,而無法全面、科學分析。這些情況,都會影響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這樣,就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利用專家的優勢,運用客觀、公正、科學的方法,對企業所公開發行的債券進行評定,並把結果用簡單的符號表示其等級,為投資者的投資抉擇提供依據,這就是債券評級。
1.由債券發行人或其代理人向證券評級機構提出評級申請,並根據評級機構的要求提供詳細的書面材料。
2.證券評級機構與發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見面,就書面材料中值得進一步調查的問題和其他有關情況提出詢問。
3.證券評級機構對申請評級單位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
- 發行人所屬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發行人在該行業中的地位;
- 發行人的經營管理情況、內部審計體制、資本構成的安全性和償付本息的能力;
- 信托合同中規定的財務限制條款和債券的優先順序;
- 對發行人所屬國家或地區做出評價,分析其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
- 分析發行人在國家政治經濟中的重要性和國家與發行人的關係。
4.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證券評級機構會通過投票決定發行人的等級,並與發行人聯繫,征求其對評級的意見。
如果發行人不同意評級機構的評定結果,可提交書面理由,申請變更信用等級,但這種變更申請只能一次。
5.證券評級機構評定其債券信用級別後,一方面通知評級申請人,另一方面將評級結果彙編成冊,通過媒體公開發行。
6.證券評級機構根據各申請評級單位的財務、經營活動變化,定期調整債券等級。
債券評級的意義[2]
1.信用評級結果是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債券等金融產品風險定價的主要依據。
不同的企業債券,其信用品質有很大區別,信用級別低的債券,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大,理應獲得較高的回報,因而利率可以定得較高,特別是在目前企業債券的利息收入要征收20%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而級別高的債券,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較小,因而利率可以定得相對較低。因此,債券的信用差價可以用債券的信用等級來確定,債券利率要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加入由信用等級確定的風險溢價,根據不同的評級結果確定不同的利率,才能真正反映發行人的信用品質。
2.信用評級有利於維護債券市場的穩定。
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準入條件,它通過篩選發債主體營造債券市場的良好氛圍,提高投資透明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防止債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3.信用評級有利於向投資人揭示風險。
雖然機構投資者具備投資風險判斷能力,但分析成本很高,通過使用信用評級結果可降低成本費用,而中小投資者沒有能力瞭解發債機構的真實情況,需要信用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結果,幫助其掌握必要的信息,以便其作出投資決策。
信用風險即是發行人的違約風險,信用等級和信用風險的大小即違約率有著明顯的負相關性。一般情況下,最高信用級別—釓姐級債券在一年期內發生違約的概率為零,而B級債務的違約率則高達4%~5%。因此,國際上把信用級別在BBB級以上的債券視為投資級債券,而BBB級以下則視為投機級債券(也稱為垃圾債券)。由此,評級機構成功地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有關信用風險的相對可靠的標尺,為選擇投資對象及其投資規模提供了科學依據。國際上著名信用評級公司——標準普爾和穆迪公司的每一項評級結果都直接影響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