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標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用標準(Credit Standard)
目錄 |
信用標準是指當採取賒銷手段銷貨的企業對客戶授信時,對客戶資信情況進行要求的最低標準,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壞帳損失比率作為制定標準的依據。企業信用標準的設置,直接影響對客戶信用申請的批准與否,是企業制訂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環。
信用標準是客戶獲得企業商業信用所應具備的最低條件,通常以預期的壞賬損失率表示。如果企業把信用標准定得過高,將使許多客戶因信用品質達不到所設的標準而被企業拒之門外,其結果儘管有利於降低違約風險及收賬費用,但不利於企業市競爭能力的提高和銷售收入的擴大。相反,如果企業接受較低的信用標準,雖然有利於企業擴大銷售,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但同時也會導致壞賬損失風險加大和收賬費用增加。為些,企業應在成本與收益比較原則的基礎上,確定適宜的信用標準。
企業在設定某一顧客的信用標準時,往往先要評價其賴賬的可能性,比較流行的方法是“5C模型”,即考慮客戶的品質(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條件(Condition)。
品質:品質指的是顧客的信譽,即履行償債義務的可能性。因此,企業必須設法瞭解顧客過去的付款記錄,看其是否有按期如數付款的一貫做法,及與其他供貨企業的關係是否良好,這一點經常被視為評價顧客信用的首要要素。
能力:能力是指顧客的償債能力,即其流動(或速動)資產的數量和質量以及與流動負債的比例[2]。顧客的流動資產越多,其轉換為現金支付款項的能力越強。同時,還應註意顧客流動資產的質量,看是否與存貨過多,過時或質量下降,影響其變現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況。
資本:資本指顧客的財務實力和財務狀況,表明顧客可能償還債務的背景。管理者通過對方企業的財務比率所反映的企業資產構成狀況進行判斷,其中有形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抵押:抵押是指顧客拒付款項或無力支付款項時能被用作抵押的資產。這對於不知底細或信用狀況有爭議的顧客尤其重要。一旦收不到這些顧客的款項,便以抵押品抵補。如果這些顧客提供足夠的抵押,就可以考慮向他們提供相應的信用。
條件:條件是指可能影響顧客付款能力的經濟環境。比如,萬一齣現經濟不景氣,會對顧客的付款產生什麼影響,顧客會如何做等等,這需要瞭解顧客在過去困難時期的付款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