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倫理型領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倫理型領導

  倫理型領導是指具有某些倫理特質的領導者,在組織中設置倫理規範和願景,通過雙向溝通和示範使其內化於員工,進而影響員工的倫理行為和組織決策,以有效達成組織的目標。[1]

倫理型領導的管理特征[2]

  經濟型領導與倫理型領導的本質區別在於管理哲學個人主義傾向與整體主義傾向。與經濟型領導相比較,倫理型領導管理特征主要包括個人魅力、動機激勵、思維啟發和員工發展等幾個方面。

  1.個人魅力

  倫理型領導具有顯然和較高示範性的個人魅力(Fairholm G W.1998)。經濟型領導和倫理型領導的區別首先在於不同的道德理想。倫理型領導追求普遍的利益,而經濟型領導強調領導和員工間的價值差別並認為企業員工比之於員工具有天生的正確價值觀(Bass B M.1985)。與經濟型領導相比,倫理型領導不會以損失利益為代價而追求個人權利和地位,不會對個人權利和地位充滿野心,不會炫耀或標榜自己以博得員工更多註意力。倫理型領導清楚自己的競爭能力和正確解決問題的途徑,並且對自我和他人同樣具有責任心。除了個人魅力的作用外,倫理型領導還必須提高組織的倫理決策、程式、過程等水平以完成組織目標。Howell和Avolio指出,倫理型領導通過清楚陳述和持續強化的倫理準則建立易於接受的組織標準,通過恰當的增補、培訓和報酬等建立較高倫理標準的組織文化以實現全體組織成員對於共用道德標準的內化過程(Howell J M,Avolio B J.1992)。

  2.動機激勵

  倫理型領導中的動機激勵為企業員工提供共用目標的意義和所從事工作的挑戰。與經濟型領導相比,倫理型領導的動機激勵目標主要集中於積極的一面一和諧、仁愛、敬業等。經濟型領導的動機激勵可能言行不~ ,比如嘴上宣稱授權實際卻在尋求控制(Conger J,Kanungo,R N.1998),而倫理型領導卻是通過真正的組織授權以實現動機激勵。Kanungo和Mendonca認為,倫理型領導的動機激勵是和組織授權相聯繫的,在這裡,組織授權已經超過了員工參與的範圍,其動機激勵為企業員工提供了新的個從轉換和自我實現的內容(Kanungo R N,Mendonca M.1996)。倫理型領導為其認為所應該承擔的團體、組織和社會謀取福利,其動機激勵過程也是圍繞這一目標設計和展開的。

  3. 思維啟發

  倫理型領導中的思維啟髮結合了境況評估、前景預期和模式應用等過程中的開放動力機制,這一開放動力機制包含有積極的精神因素鼓勵員工懷疑預設並產生更有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辦法(Bernard M Bass,Paul Steidlmeier 1999),打破了組織文化和領導文化結合中一些被忽視的基本問題如利他主義等(Kanungo R N,Mendonca M 1996)。經濟型領導註重權威作用而儘量減少組織中的不確定性,意圖對員工重要的倫理價值觀念進行操縱並不惜因此損失或犧牲員工利益;而倫理型領導通過企業領導正確的指導思想和中肯的工作行為維護和提高企業員工的根本利益和滿意程度,並最終帶來企業員工倫理價值觀念的轉變(Howell J M1988)。因此,經濟領導由於厭惡不同的觀點,不能忍受員工和領導間的不同意見而抑制了組織員工的思維開放性,而倫理型領導卻通過企業與員工間物質利益與精神需求的雙重結合為企業員工的開放性思維帶來了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4.個性發展

  相比獨裁主義而言,倫理型領導更加強調利他主義的必要性(Kanungo R N,Mendonca M 1996)。倫理型領導認為每位員工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併為其提供訓練、指導和發展機會(Bass B M 1985)。經濟型領導歡迎企業員工對企業領導的盲從態度,期望保持企業員工對企業領導的依賴性,通過與企業員工保持距離而維持其個人地位,通過對員工未來收益的虛幻承諾而維持人心。與經濟型領導相比,倫理型領導鼓勵企業普通員工向企業領導層發展,提供各種實際支持以提高員工個人競爭能力和獲得成功的機會,維護員工的現實利益並提供非常務實的共用目標。經濟型領導通過運用手中權力去實現個人自身發展目標,而倫理型領導通過服務他人而實現其社會經濟目標。因此,不同的領導類型和領導目標決定了兩種領導模式在員工發展上的不同態度,也決定了建立在員工發展基礎上的組織發展的可能性。

倫理型領導的管理實踐[2]

  倫理型領導是建立在成熟的倫理價值理念和對於組織倫理價值的正確理解的基礎之上,組織領導者以一定的管理實現過程,綜合控制各類影響因素,在不斷推進倫理型組織建立的同時對業已建立的組織進行持續管理實踐的過程,具體包括建立期望、反饋指導、獎勵支持、行為示範、風氣塑造等多個環節。

  1.建立期望

  明確的組織倫理期望是倫理型領導實現組織倫理目標的價值橋梁和組織運行的價值基礎。領導者在組織13常運營中明確組織倫理要求,在組織面臨倫理困境時做出清晰、明確選擇,這些都有助於組織成員養成符合組織倫理要求的行為習慣,在面臨倫理選擇時避免模糊和失誤。組織倫理守則是建立組織倫理期望的有效手段,可以避免因環境、人事變遷而帶來的組織倫理價值的不穩定。世界500強企業中,95%以上都有自己的組織倫理守則。

  2.反饋指導

  由於倫理環境、倫理問題的變化,組織員工不斷面臨新的倫理困境,這就要求組織能夠及時予以正確的反饋指導。組織領導者可以通過設立相關倫理機構(倫理委員會等)、開設相關反饋指導渠道(電話、網路等),以保證組織成員在面臨倫理困境時,能夠及時反饋並得到有效指導。及時有效的反饋指導,有利於組織與成員問的正常溝通,保證組織成員倫理行為的合目的性,以及良好組織倫理風氣的形成,推動倫理型組織的形成過程。

  3.獎勵支持

  倫理型領導通過對組織成員倫理行為的獎勵、處罰,促使組織向既定的倫理型組織發展,或保持正確的倫理方向。獎勵支持包括多種形式,如物質、精神、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物質獎勵主要是直接的經濟措施,可以起到直接的激勵效用並延伸至精神方面的愉悅感和自豪感等;精神獎勵包括授予各類榮譽、公開表彰、人際方面的親近感等,能夠滿足員工的榮譽感、自豪感需求和價值上的自我確認;工作方式上,獎勵支持主要是信任和授權,被獎勵員工將獲得更多的自主工作權力和空間,同時也獲得更多意見交流機會和更高重視程度,因此獲得更多參與組織管理的機會。獎勵支持能夠進一步明確組織倫理要求,增強組織員工倫理認同感和自覺性,從而主動與組織倫理規範保持高度一致性。

  4.行為示範

  組織領導者為組織成員天生的行為示範者。當組織成員面臨倫理困境或倫理選擇時,其首要參照對象為其直接領導,其次便是組織倫理規則或規範要求。在倫理行為上,組織領導者的價值取向直接向組織成員傳達組織倫理規範及要求,清晰表達組織倫理價值,進而和組織倫理規則一起形成組織員工倫理行為的基本環境和參照系。良好的領導倫理行為示範,能夠潛移默化地向組織成員內化組織倫理規範,培養組織成員正確的倫理行為習慣,從而實現倫理型領導向倫理型組織的自然演化過程。

  5. 風氣塑造

  組織倫理風氣是組織對於倫理行為的正確性以及倫理問題的解決方法的共同理解(Victor B,Cullen J B 1987),是組織對關於倫理行為的報酬、支持和期望所採取的政策、行動和程式(Schneider B 1987)。組織領導者可以通過政策法規、執行激勵等過程影響、引導和控制組織倫理風氣的作用強度和發展方向。領導者對組織倫理風氣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塑造,能夠為倫理型組織的形成建立必需的文化環境和倫理價值基礎,為倫理型組織的正常運行和延續發展提供持續性的倫理價值資源,保證了組織成員符合組織倫理要求的工作行為和倫理型組織的正常形成發展。

倫理型領導與其他類型領導的比較[1]

  1.倫理型領導與誠信領導

  誠信領導(authentic leadership)是指一種把領導者的積極心理和組織情景結合起來發揮作用的過程。誠信領導者對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以及所處的工作情境具有深刻的認識,他們自信、樂觀、充滿希望、富有韌性,具有高尚的品德。誠信領導者最大的特點是他們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識,他們通過與自身價值觀、信念、以及道德觀相一致的行為方式贏得下屬的信任並表達組織的價值規範。而倫理型領導者除了自身的角色榜樣作用外,還通過組織的倫理規範、組織溝通獎懲制度去影響員工的倫理表現。儘管如此,誠信領導對領導者的積極心理能力,尤其是對道德品質的關註,這一點和倫理型領導對領導者倫理特質的強調是不謀而合的,在某種程度上,兩種領導理論達成共識。

  2.倫理型領導與變革型領導

  變革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通過讓員工意識到所承擔任務的重要意義,激發其高層次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氛圍,促使下屬為了組織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並達到超乎預期的結果(Bass,1995)。其後,Bass 還進一步確定了變革型領導的結構,即領導魅力、感召力、智能激發和個性化關懷。國內的研究也發現了變革型領導的四維結構:德行垂範、領導魅力、願景激勵與個性化關懷。其中,領導魅力或德行垂範和倫理型領導強調領導者倫理特質是一致的,均包含了領導者的奉獻精神、高尚品德、榜樣示範等特征。但是,變革型領導者更關註於組織願景,通過個人魅力和感召力激發下屬的智能以達成目標;而倫理型領導者則基於倫理標準和道德管理,通過自身行為和組織溝通等方式減少下屬對倫理認知的模糊性。

  3.倫理型領導與精神領導

  精神領導(spiritual leadership)包括價值觀、態度和行為,它們能夠從內心激發自我和他人,並通過感召力以接納員工使他們產生一種精神寄托感(Fry,2003)。精神領導往往發生在領導者能夠表現出正直、坦誠和謙恭等精神價值觀時,作為角色榜樣能夠讓員工值得依靠、信任和欽佩。Fry 等在2005 年研製了一個精神領導的測量工具,他們認為,精神領導包括三部分內容,即願景、希望或信念、利他關懷。精神領導對正直性、利他主義和關懷等領導風格的強調與倫理型領導相似,但精神領導的內容同倫理型領導也有區別。比如,精神領導強調組織的願景目標,而倫理型領導則關註的是組織中的倫理標準或倫理願景。此外,精神領導者往往被認為是為了上帝或人類而工作,他們的職責就是“感召”他人,而倫理型領導者則更像是實用主義者,他們通過獎懲這種類似於交易的領導風格影響下屬的倫理行為。

參考文獻

  1. 1.0 1.1 黃傑.倫理型領導內容結構及其相關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1
  2. 2.0 2.1 侯亞丁.倫理型領導管理特征與管理實踐(A).科技管理研究.2010,12:206~20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Tracy,刘维燎,滴滴.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倫理型領導"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