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會計制度效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會計制度效率

  會計制度效率是指會計制度對於會計行為指導和規範的有效性程度,即會計制度的效益成本的之比。

我國會計制度效率的現狀[1]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會計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質量低下的會計信息在經濟生活中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方面,它降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質量,影響資源國民經濟中的合理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它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給國家造成了不容忽視的損失。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中發生了不少會計案例,如銀廣夏、深圳原野、紅光實業、東方鍋爐等上市公司都是利用虛假會計信息,為個人或小集團謀取私利,嚴重損害了廣大投資者利益。這些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目前的會計信息質量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從業環境不夠理想註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執業質量存在問題。一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粉飾問題之所以未被察覺,並不完全是因為會計師的執業能力差,往往是由於他們缺乏獨立性,或為了利而放棄了職業道德操守。二是上市公司管理會計本身披露的問題。鑽現有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空子,對模棱兩可的事項只披露其有利於公司的內容,不關註投資者的利益。

會計制度效率的影響因素[2]

  會計制度效率是會計制度效益和成本之比,因此其影響因索包括效益和成本兩方面。

  1、會計制度其實是對會計域秩序符合程度的高低是影響會計制度的根本因素

  會計制度其實是一種產權制度,當各利益相關者對某特定組織進行了要素投入,他們必然要示相應的產權份額,為了保護各產權主體的正當權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維護社會公平,必須明確度量和辦公室他們的產權份額。會計制度正是因經而產生,但是這種度量和辦公室是否真實、公允則要追溯到位會計域秩序。

  會計域秩序是某特定組織的各產權主體根據各自要投入向量而進行博弈,最後達到位納什均衡後所一致認可的利益監管和分配規則當各產權主體基於檢同知識制度背景,通過相互討價還價,會就既定狀態達成一致意見,從而形成一定的秩序域。其後隨著各產權主體夫同知識和制度背景發生變遷,原秩序域就會變得失衡。利益被告弱化的一方必然會主動要求對原秩序域進行調整,最後達到位新的納什均衡,形成新的秩序域。因此,會計域秩序是一種自生自發的秩序,是一種動態均衡

  因此,會計制度和會計域秩序的不一致對會計制度效率的影響是通過影響會計制度效益來體現的。

  2、會計責任界定是影響會計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

  為保證會計制度的執行效率,制度制定者在制定併發布會計制度時,在給予會計行為主體的同時,也明確規定了相應的會計責任。會計責任和會計制度是相伴而生的產權保護制度,能保障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因此,會計責任界定對會計制度效率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是衡量會計制度效率的重要標準

  會計責任界定對會計制度效率的影響是雙層的:如果會計制度對會計域秩序符合程度高,會計制度界定的產權利益邊界和會計域秩序內人們正當的產權利益邊界一致或接近,生產性努力就得到了制度的內在激勵,則會計責任界定就是對生產性努力的保證。此時會計責任界定對會計制度效率的影響是積極的。反之,如果會計制度能對會計域外秩序偏離程度高,會計制度界定的產權利益邊界和人們正當的產權利益邊界存在很大差距,其對會計制度效率的影響是消極的。

  因此,會計責任對會計制度效率的影響是通過影響會計制度成本來體現的。

提高會計制度效率的思路[2]

  1、準確把握會計域秩序的動態變化,適時推進會計制度變遷

  提高會計制度效率的根本在於提高會計制度質量。因此必須及時、準確地把握會計域秩序的動態變化,適時推進會計制度變遷,縮小會計制度對會計域秩序偏離區間。

  制度變遷分為誘致性變遷和強制性變遷。前者指由個人或一群人在響應獲利機會時自發倡導、組織和實行,根本上是由原制度安排下無法獲得的潛在利益引起的;後者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實現,以國家強制力為保證的。兩種制度變遷模式並非截然分開的,必須相互聯繫、相互補充,共同推進會計制度的變遷。同時,國家應努力衝破“有限理性”和“個體利益偏好”的限制,努力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推進會計制度變遷,最大限度地追求社會整體的公平和效率。

  2、合理界定會計責任,促使會計制度的有效執行

  會計責任的界定應以“程式理性為基準備、理性為參考的指導思想,堅持“無過錯責任原則為主、過錯責任原則為輔”的歸則原則,縮小程式理性對結果更改一的偏離區間,實現程式理性向結果理性的轉變。

  會計行為主要是對過去事實的反映,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專業性,同時又離不開大量的職業判斷等人為因素的作用,這使得局外人對會計行為上的過錯舉證十分困難。所以應堅持無過錯責任歸責:只要會計行為對最終相關者產生了損害,其行為人就應承擔責任,除非其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在行為時嚴格遵循了規定的程式和方法。只有這樣,會計行為者才能嚴格按照規定的會計程式和方法,以最大謹慎的職業態度進行會計行為。

參考文獻

  1. 薛琴.我國實踐中會計制度效率喪失問題研究[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0(05)
  2. 2.0 2.1 楊威.會計制度效率問題解析[J].2013(1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會計制度效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