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酒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鄉村酒店(Villaggio Boutique Hotel)
目錄 |
什麼是鄉村酒店[1]
鄉村酒店是指具有休閑、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綜合性旅游住宿單位,是將農業景觀、生態景觀、田園景觀與住宿、餐飲設施進行結合,能夠為游客提供鄉村休閑體驗的經營主體。鄉村酒店的檔次介於城市酒店和農家住宿之間,讓游客能在農村享受到酒店級的服務。
鄉村酒店的建造[2]
(一)把握建築的根本
1.註重保持鄉村房屋的鄉土本色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鄉土本色是鄉村旅游開發的根本,是吸引游客觀光娛樂與休閑的利益需求點,因此必須在鄉村房屋的建造中保持鄉村的特色,與周邊環境協調,包括與自然環境、鄉村環境、周邊建築相協調,做到不破壞原有環境的景觀形象。
首先,房屋建築應該重視自然、順應自然、善待自然,建築材料儘量就地取材,採用環保的材料,建築過程中不影響生態環境,建築後不留下建築垃圾破壞環境。
其次,必須與鄉村環境相協調,不要盲目追求城市化建設.否則會喪失鄉村古樸的民風,破壞鄉村整體環境的和諧美感,失去鄉村獨特的魅力。
最後,鄉村房屋的建設不要過於追求個性、新穎和獨特而與周邊建築格格不人。新建的房屋要從傳統文化的保留和傳承角度考慮,在建築色彩、佈局規劃、風格設計方面與原有村落古建築保持一致,和其他村落建築融為一體。
2.註重功能要求的複合性。鄉村酒店建築相對於城市住宅的一大特點是集生產和生活於一體,住宅的複合功能表現為生產和生活功能的複合、勞動與休息的複合。因此,在房屋的建築設計中要考慮空間大小、分隔、組合等,使起居室空間與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相協調。部分農戶在開辦鄉村旅游的同時,也需要進行日常的生產與生活。因此,在鄉村房屋的建築中要視鄉村居民的特殊需要進行設計與建築,滿足他們的多功能要求。
3.簡化結構體系,註重綜合節能措施。為便於鄉村建築的施工,作為鄉村整體的一部分,應註重簡化結構體系,以便於大規模生產,這樣既有利於節約能源,又可節約鄉村土地,同時也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如利用房柱、屋梁垂直支撐體系代替縱橫垂直支撐,減少牆體和基礎的工作量,降低不適宜的層高,以保證人體舒適感;牆體採用空心磚,屋面採用新型輕質保溫隔熱屋面板;在室外種植植物護牆或經濟植物遮陰等。起到節約能源,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
(二)選擇豐富多彩的建築風格
鄉村酒店的建築可以根據本地的地方傳統文化、地域風情、地理特點而選擇特定的建築風格,結合開發項目的需要而進行特殊的建設和裝修,形成適宜鄉村旅游的經營場所。根據地方文化、鄉村旅游開發類型的不同,可以選擇的建築風格主要有如下幾種:
1.地方特色民居。我國曆史悠久,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境亦不盡相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築形式與風格。這種傳統的民居建築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環境的烙印,留下了人文傳統的痕跡,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因此,在建設地方特色民居時,必須傳承民居自然質朴的風格,就地取材,依據當地的氣候、地形、環境等自然因素建造。
2.觀光農業園型。觀光農業主要以體驗游為主,游客不僅觀察瓜果、蔬菜的生長,獲取農業生產知識,並且主要以採摘果實來感受豐收的喜悅。需要的建築主要包括農業生產基地、教育課堂、亭台水榭、餐廳等。因此酒店無需刻意裝修,只需保持自然的民風即可,但是必須滿足餐廳、教學中心、採購中心場地的需求。餐廳應該有農業生態的氣息,如種植大量觀賞植物以綠化美化環境,桌椅採用自然材質以增強游客的自然體驗。教學中心佈置各類植物的說明、標本等供游人參觀學習。採購中心則提供各種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供游人選購。此外,房屋不應離觀光園和採摘體驗園太遠,以免耗費游客的體力,園區應有供游人休息的石凳桌椅,材質與造型以天然實物為佳。
3.休閑度假型。休閑度假型鄉村旅游是最近比較火熱的旅游形式,自然清新的鄉村環境能夠使城市游客逃避城市喧囂和工作的緊張,感受鄉村的寧靜、優美的山水風光。因此,鄉村建築應該打造一種鄉村的、舒適的“家”的氛圍,住宿、餐飲、娛樂等設施應該完善健全,並且要求也比其他的類型高,講求溫馨、自然和享受。其建築風格可以採用地方民居或者行宮樣式,抑或仿造國外鄉村的古樸建築樣式。周邊環境也要賞心悅目,自然寧靜,如位於森林、古剎、溪流、山峰等旅游景區。
4.少數民族建築類型。少數民族房屋因文化習俗的不同而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體驗與感受這種獨具情趣的建築是游客的需求所在。比較典型的少數民族建築類型有羌族碉樓、傣家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等。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壘石為屋,高者十餘丈”的習俗。碉樓為石片砌成.平頂房,呈正方形,多數為三層,每層樓高3~4米,有著強烈傳統民俗文化。傣家竹樓的造型屬乾欄式建築,它的房頂呈“人”字型,西雙版納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一般傣家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高腳是為了防止地面的潮氣,底層一般是飼養家禽的地方,上層為人們居住的地方,是全家活動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蒙古族的蒙古包為圓形,以白色為主色調,以木、氈為基本搭建材料,具有易拆易搬運的特點。蒙古包朝東南向而設,這與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陽的習俗有關。
鄉村酒店的案例[2]
安吉報福鎮深溪村的農家樂“小橋流水人家”如同它的名字,屋前木製小橋橫亘小溪上,橋下清清亮亮的溪水,越過光滑的石頭潺潺流去。游客走在橋上,可領略一番馬致遠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田園風光;走進農家,更能感受到農家的熱情、淳樸,產生回家的感覺。難怪,今年春節前,來自上海的4戶人家相約,準備到“小橋流水人家”去過年。
這個創辦於2000年的農家樂,現有8個標準間,床位18張.可同時供100人就餐,還配有小型茶室和會議室各一問,去年被評為省首批四星級農家樂經營戶。農家樂主人王華英說:“現在好多農家樂弄得跟賓館似的,我們跟人家不一樣,房子是1986年建的,裝修也很普通,但衛生間等必要設施是一點不馬虎的,有家的感覺。農家樂要有自己的特色。”
王華英告訴記者,“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是“土”,讓游客時時體會到居家的感覺。除房子等硬體設施外,在飲食方面,她們提供的儘是些農家特色菜,如燉土雞、老鴨燒筍乾、家養豬肉、手工豆腐等。同時,他們很註重客人的口味.如安吉人的口味喜歡吃得重點,上海、蘇州,、杭州的客人的口味喜歡吃得清淡點,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王華英的廚藝在當地小有名氣,現在,畢業於安吉遞鋪職高廚師專業的兒子也開始幫她掌勺。很多回頭客都是衝著他們炒制農家菜的手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