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經營計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業務經營計劃是商店經營決策的具體化,是組織、指揮、監督、協調、控制各部門和各環節經營活動的準則,是分配和使用人力、資金及物質技術資源的尺度,是編製其它各種計劃的依據。它根據商店經營目標的要求,以事實為依據,制定實現預期目標的合理方法,是商店管理的首要職能。科學的業務經營計劃代表著一種統一意志,能把商店的各部門、各環節和全體職工組織和團結成一千有機工作整體,對於擴大商品銷量,降低流通費用,提高經濟效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業務經營計劃的內容[1]
商店業務經營計劃按照它的內容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1)經營發展計劃。是規劃商店發展目標和方向的中長期計劃。一般分為五年計劃和十年計劃,與國家的五年計劃和十年規劃相配合。
(2)商品銷售計劃。即商店銷售商品的計劃。一般以年度為單位編製。包括銷售總額、分部組和商品類別的銷售額主要品種的銷售額和銷售量等指標。對於經營批發業務的商店來說,銷售計劃還包括商品調撥計劃。
(3)商品進貨計劃。這一計劃規定商店購進商品的總值、類值及主要品種的購進數量、金額等指標,還規定進貨的渠道和來源,是商店組織採購業務的依據。
(4)商品儲存計劃。即商品庫存計劃。它規定商店平均庫存總額(量)以及主要商品平均庫存額(量)等指標,對保證商品銷售的不間斷性起著重要作用。
(5)商品運輸計劃。是商店向運輸部門提出的組織商品運輸的計劃。包括商品發運時間、品種、數量、運輸起止地點、收發貨人等內容。
(6)商品促銷計劃。主要指廣告宣傳計劃、發展公共關係計劃等。它對商店不斷開拓新市場,推出新商品,促進商品銷售有重要作用。
(7)經濟效益計劃。即財務計劃。包括資金來源與運用計劃、經營費用計劃、利潤計劃等。一般有資金周轉天數、綜合毛利率、銷售利潤率、流通資金利潤率及利潤增長率等指標。
業務經營計劃的作用[2]
(1)通過編製業務經營計劃,可以促進各級行加強經營觀理和信貸資金的管理,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從供給制、粗放經營轉向企業管理、集約經營。
(2)可以及時瞭解業務經營狀況,掌握信貸政策,更好地為巨集觀經濟決策服務。
(3)可以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適時調整資金來源和運用結構,使存量調整與增量配置相結合。
(4)可以反映信貸資金的周轉額及變化趨勢,體現信貸資金運用的重要和投向及資產質量。
(5)可以及時掌握資金頭寸,靈活調度資金,反映一定時期的業務經營活動和經營成果水平。
一是在控制信貸總量的前提下,堅持“多存多貸,多收多貸”的原則。
二是量人為出的原則。即堅持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以貫徹信貸資金自求平衡的精神,確保年度信貸計劃的實現。
三是堅持拆藉資金以短期為主,按期歸還的原則。
一是上級行下達的年度信貸資金收支計劃。二是國家巨集觀經濟決策和信貸政策。三是農村經濟發展計劃的有關指標和增長速度。四是有關內合歷史資料和上期計劃實際執行情況。
業務經營計劃的組織與考核[2]
各級農業銀行的業務經營計劃要自下而上地編製,上級行要根據所轄行上報的業務經營計划進行彙總平衡,並審核下批。下級行如經濟情況變化,確需調整計劃時,應及時報上級行。各級農業銀行還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定期研究業務經營計劃的執行情況。考核信貸資金的主要指標有:
(1)
各項存款增長率= | 本期各項存款平均餘額-上期各項存款平均餘額 |
× 100% |
上期各項存款平均餘額 |
(2)
信貸資金自給率= | 本期各項存款平均餘額+信貸基金+當年結益 |
× 100% |
本期各項貸款平均餘額 |
(3)
信貸資金運用率= | 各項貸款平均餘額+拆出資金平均餘額+庫存現金限額+上年總行存款平均餘額 |
× 100% |
信貸基金+各項存款平均餘額-拆入資金平均餘額+向人行借款平均餘額-上交人行準備金平均餘額 |
(4)
信貸資金周轉率(次數)= | 各項貸款累計收回數+拆出資金累計收回數 |
× 100% |
信貸基金+各項存款平均餘額-拆入資金平均餘額+向人行借款平均餘額-上交人行準備金平均餘額 |
(5)
資金成本率= | 總成本 |
× 100% |
各項存款平均餘額+借入資金平均餘額+金融債券平均餘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