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三北防護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護林(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目錄

什麼是三北防護林

  三北防護林即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是指在中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是為解決落後的林業生產力與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生態、物質、文化等多種需求之間的矛盾而建設的一項生態恢復工程[1]

  三北工程於1978年11月由國務院正式批准,隨之在廣袤的三北大地上隆重啟動。這項舉世無雙的生態工程建設範圍包括中國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地區的13省(市、區)551個縣(市、旗),所轄土地面積共4.07×106km2,占國土面積42.4%。同國際上最知名的三大林業生態工程——美國西部大平原各州林業工程(又稱羅斯福計劃)、前蘇聯東歐平原防護林建設(斯大林改造自然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北非綠色大壩工程相比,無論從規劃範圍、造林規模、工程期限還是工程進展的速度、持續的程度上,中國的三北工程都堪稱史無前例,舉世無雙。中國學者在教科書中把三北工程的建設目的解讀為:緩解和治理氣候乾旱、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等環境問題,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使1億多人民擺脫長期貧困的境地[2]

三北防護林體系的建設範圍[3]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是我國林業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巨集大、時間跨度最長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動。涉及範圍廣闊,東經73°26'~127°50',北緯33°30'~5O°12',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口,北抵北部邊境,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爾汗佈達山、喀喇昆侖山,東西長4480 km,南北寬560~1460 km。建設範圍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市、區、旗),總面積406.9×104km2,占國土面積的42.4%。

三北防護林的主要任務[4]

  當前,三北防護林工程面臨的總任務是:鞏固成果。提高質量,完善功能,穩步推進。關鍵是堅持創新,抓落實,見成效。通過精心組織,周密籌劃,把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的建設方針,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思想、生態經濟型的建設模式,體現和落實到工程實踐中去。

  1.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亮點

  把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作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根本措施,持之以恆地抓好,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突出防沙治沙的主攻方向

  三北的沙漠不治,北京的風沙不止。三北的生態不改善,全國的生態難改變。三北防護林工程要突出防沙治沙的主攻方向,就必須認真總結和大力宣傳三北多年積累的“依法防沙治沙、科學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和社會防沙治沙”典型、成功經驗、治理模式和技術措施;突出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的規劃和建設,把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納入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總體規劃,作為防沙治沙工作新的增長點來對待;制定切實可行的近、遠期防沙治沙規劃、方案;強化管理,研究制定不同沙區的治理標準、檢查驗收辦法、示範區的建設標準,督導檢查工程規劃、計劃的執行情況,不僅要出建設成果,還要出防沙治沙的理論成果、管理制度成果。

  3.統籌治理水土流失

  把治理水土流失同國土整治、綜合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堅持“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註重效益”的治理方針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先易後難”的治理原則。三北防護林工程把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作為重點,世世代代堅持不懈地治理。與此同時,本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先易後難”的原則,抓好相對比較容易治理的東北、華北地區的水土流失。

  4.建設高標準的農田防護林體系

  把建設“佈局合理、結構穩定、功能健全、效益最佳”的農田防護林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現存的年齡老化、林齡結構不合理、林組分佈不均勻、病蟲害嚴重的殘次林帶、低質低效林帶和病腐林帶以及過熟林木進行科學的更新改造,在培育中利用,在採伐更新中完善,確保“體系常在。永續利用,功能強化,效益遞增”,將建設高標準的農田林網與農民收入密切結合起來,把科學、規範、及時更新農田防護林,作為當前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新平臺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來對待,體現林業的三大效益。

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成就[5]

  1978年11月25日,國務院批准在三北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工程,30餘年來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2446.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工程建設前的5.05%提高到10.51%,工程區生態狀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工程建設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是構建了防護林體系,改善了生存發展條件。重點治理地區的風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雙降”趨勢;局部地區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和侵蝕強度呈“雙減”趨勢;平原農區基本建成了防護林體系,糧食產量和農田面積呈“雙增”趨勢。據第三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表明,從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間,陝、甘、寧、內蒙古、晉、冀等6省(區)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與1999年相比,沙化土地凈減少7921平方公裡。重點治理的毛烏素、科爾沁兩大沙地實現了根本性轉變,已進入了改造利用沙漠的新階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中,完成造林274萬公頃,在鞏固綠洲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綠洲面積由工程建設前的4萬多平方公裡擴大到7萬多平方公裡,擴大了四分之三,一個以農田防護林、大型防風固沙基幹林帶和天然荒漠林為主體,多林種、多帶式、喬灌草、網片帶相結合的綠洲綜合防護林體系已初步形成。

  另外,三北防護林體系的建設改善了生存條件。空氣質量明顯提高、小氣候發生了明顯變化、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人居環境明顯好轉。通過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區域內小氣候明顯好轉,有效抵禦了各類自然災害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侵害,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三北工程區森林面積由工程建設前1985萬公頃增加到現在的4283萬公頃, 蓄積由7.2億立方米增加到13.9億立方米。新增蓄積6.7億立方米,可以固化二氧化碳12.26億噸,釋放氧氣10.87億噸。森林面積的增加也凈化了空氣,減少了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含量,提高了空氣質量。據測算,三北工程新增造林面積每年可吸收二氧化氮734.1億噸,二氧化硫183億噸,一氧化氮929.8萬噸,一氧化碳5383.2萬噸。

  並且,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實施培植了特色資源,增強了持續發展能力。三北工程建設30年來,把防護林體系建設同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結合起來,造一片林子,富一方百姓,實現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培植了產業資源。在工程建設中, 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把防護林體系建設同培育特色資源緊密結合起來,發揮區域優勢,建設了一批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飼料林基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了地方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防護林體系建設,廣大人民群眾從特色經濟林產品銷售、流通加工以及人工林木材銷售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林果業和木材生產已經成為建設區廣大群眾增加收入的穩定來源。林果業收入已經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對農村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產業和現實途徑。

  開創了生態建設新紀元, 推進了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三北工程建設30年來,加快了造林綠化進程,美化了生活環境,增強了競爭軟實力,也提升了我國在生態領域的國際地位。把造林綠化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提高區域競爭力、吸引生產要素結合起來,不斷增強人們綠化意識,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社會功能不斷彰顯,文明進程不斷推進。

參考文獻

  1. 孫垂河,曹衛平.用和諧理論指導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J].防護林科技,2008(5)
  2. 薑鳳岐,於占源,曾德慧,朱教君.三北防護林呼喚生態文明[J].防護林科技,2013(5)
  3. 趙驚奇,竇建德,景耀舂.三杯防護林體系建設現狀及有關問題的對策[J].林業建設,2007
  4. 苗普,李建權,趙振興.淺析三北防護林工程面臨的形勢和任務[J].防護林科技,2007(3)
  5. “三北”工程三十年.搜狐財經,2009年11月20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三北防護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